正式熄灯!绍博府山馆最后一天,留下无数动情瞬间
创始人
2025-10-20 14:53:56
0

昨天晚上8点整,“5、4、3、2、1”——随着全场整齐划一的倒计时声落下,绍兴博物馆府山馆(偏门直街75号)的场馆灯光缓缓熄灭,展厅的卷帘门也伴着轻微的声响慢慢降下。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馆内曾经回荡的讲解声、游客的赞叹声、孩子们的欢笑声,都在此刻定格为历史的回响。这一天,记者全程在现场见证,记录下几个动情的画面。而属于博物馆的新故事,正悄然酝酿,也更值得期待。

“留个手印!”

最后一场讲解,“不留遗憾”

19日下午2点20分,讲解员陈泽鑫刚在前台交接好游客盖章工作,又开始准备起在绍兴博物馆老馆的最后一场全场讲解。2点30分,他如往常一样拿上麦克风,提醒游客:“各位游客朋友,若想聆听免费讲解,欢迎到这里集合。”很快,一群游客围拢过来,目光里满是期待。

“不少朋友会疑惑,越王勾践的‘勾’,究竟该写‘勾’,还是‘句’?要是看到‘句践’,会不会以为是写错了?其实并非如此,在古代并没有‘勾’字,当时常用‘句’字通假,这背后藏着汉字演变的趣味故事。”陈泽鑫结合史料与自己的研究,让冰冷的文物在话语中变得鲜活,为游客带来一场与众不同的文化之旅。

时间回溯到2023年9月,彼时的陈泽鑫怀揣着对文史的热爱,入职绍兴博物馆成为一名讲解员,如今已坚守岗位两年有余。这份热爱,化作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从最初的讲解词到现在版本,我已经修改了近60%到70%。”他笑着说,每次讲解都是一次成长,“在与游客的交流中,在对展品的反复琢磨里,我总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一点点完善讲解词。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从小生活的绍兴,有了更深刻、更细腻的了解。”

“今天,是我们绍兴博物馆老馆开放的最后一天,感谢大家的聆听与陪伴。”话音刚落,展馆内便响起了响彻全场的掌声。

然而,这并不是陈泽鑫在绍兴博物馆老馆的最后一场讲解。晚上7点半,当记者再见到这位年轻小伙时,他已经换上了笔挺的西装,当明星讲解员董臻带着绍兴博物馆的最后一批游客来到陈泽鑫面前时,他早已做好准备,用轻柔的语气为大家娓娓道来南宋绍兴府的故事。

讲到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的八字桥时,董臻“八卦”道:“陈老师,您是绍兴本地人吗?”陈泽鑫笑着回应:“八字桥就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小时候,总能看到老爷爷、老奶奶在河边洗衣、洗菜,水声、笑声交织成最亲切的日常。现在再看,八字桥的古桥风貌、老街韵味一点没变,但多了许多年轻人来拍照打卡,绍兴这座古城,正焕发着青春活力。”

由于时间关系,陈泽鑫为今天精心准备的绍兴特产讲解还未展开,董臻便要带着游客前往下一部分展馆。“虽然有些内容没来得及讲,有点可惜,但我并不遗憾。今天我把精心准备的‘八字桥的变与不变’——从古老岁月到青春迸发的故事,讲给了在场的游客、市民,还有直播间里的观众,让他们看到如今不一样的绍兴,没有什么遗憾的。”陈泽鑫笑着说。

“新绍兴人”见证两代博物馆变迁

“姐夫年纪大了,就喜欢逛充满历史文化的地方,我就带着他们来了绍兴博物馆。姐姐一进来就看到这里有扇面画,非要坐下来让工作人员帮她画一幅。”19日下午2点,记者遇见了带着姐姐姐夫来绍兴博物馆参观游玩的方阿姨。

坐着等候免费讲解时,方阿姨的目光不经意掠过大厅电子屏——“再见,偏门直街75号”。她连忙问起了身边的工作人员:“这里是要闭馆了吗?”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笑着说:“真幸运啊,竟然赶上了最后一天。还好,今天来了。”

这位来自安徽滁州的阿姨,自2007年随丈夫来到绍兴,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也见证着绍兴的变迁与发展。谈及与绍兴博物馆的渊源,方阿姨的思绪一下子拉回了2007年:“刚到绍兴那会儿,我就去逛过当时还在延安路的博物馆。那时候的馆特别小,也就现在这里一层楼的规模,展品也少。”

“过了几年,我在城区闲逛时,无意间发现府山脚下多了一座气派的建筑,走近一看才知道是新的绍兴博物馆(府山馆)。”方阿姨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府山馆的场景,眼中满是感慨,“那和延安路的老馆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场馆大了不少,还多了很多大件的出土文物,青铜器、陶瓷器摆得满满当当,看着就有观赏性,逛起来也更有意思了。”她还饶有兴致地提起博物馆广场上的青铜剑雕塑:“一开始我还纳闷这雕塑是啥,后来看到地上的标识才知道,这就是越王剑雕塑。”

这是方阿姨第三次走进府山脚下的绍兴博物馆。“每次来,我都会跟着讲解员从头到尾听一遍。虽说很多专业的历史知识我也听不太懂,但能大概了解绍兴的过往,知道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什么故事,就觉得特别有意思。”

下午2点30分,免费讲解准时开始。方阿姨和姐姐、姐夫一起,随着讲解员的步伐缓缓穿梭在展厅中。当听到讲解员说起绍兴“大小城”的历史渊源时,方阿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忍不住小声和姐姐分享:“我还是头一回知道,府山、塔山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历史,以前我还总以为它们就是供人散步休闲的公园。”

展厅里,讲解员的声音伴着文物展柜的微光缓缓流淌,方阿姨不时停下脚步,凑到展柜前细细打量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器物。她和姐姐姐夫的身影,在一幅幅历史画卷与一件件珍贵文物间轻轻移动,为这次偶遇的闭馆日之行,刻下了一段满是惊喜的回忆。

讲解员带领游客参观维卫石佛像。

她从杭州驱车赶来,只为见证熄灯仪式

傍晚5点左右,当绍兴博物馆日场的人流渐渐散去,门口突然走进一位穿着风衣的女士,不停地问着工作人员:“请问这里还能盖章吗?”

这位女士姓张,是来自杭州的资深文博爱好者。她笑着向记者回忆,今年春天,她从书圣故里,一路漫步至博物馆,无奈当时天色已晚,只能匆匆浏览便遗憾离去。不久前,她在杭州文博爱好者群里看到了绍兴博物馆老馆即将闭馆的消息,便下定决心,要在博物馆最后一天开放日,专程赶来见证这场特殊的熄灯仪式。“从杭州到绍兴也就5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赶来很方便。而且晚上还能听到董臻老师的讲解,这一个小时的车程也特别值得。”她的话语里满是对这场“赴约”的期待。

晚上7点整,当明星讲解员董臻的身影出现在博物馆大厅时,现场瞬间安静下来。这场属于绍兴博物馆老馆的最后一场讲解正式开始,游客与市民们纷纷围拢上前,张女士也夹杂在人群中,认真跟随着董臻与博物馆讲解员的脚步,细细聆听每一段关于博物馆的故事,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对于已来过绍兴好几次的张女士而言,在博物馆里找寻自己曾经的足迹、重温熟悉的文史记忆,是此次到访的另一重意义。“我一直想看看,以前爬过的府山、参观过的越王台,在历史长河里曾是怎样的模样,而它们在博物馆的展陈中,又会以怎样的方式被呈现。”她望着展厅里的文物,眼神中满是怀念。

当记者在最后一个展馆——绍兴近代史馆再次遇到张女士时,她正独自站在墙边,背对着来往的人流,静静看着墙上的名人简介。片刻后,她轻声感叹:“以前只知道蔡元培先生是绍兴人,没想到竺可桢先生也是他的同乡。越了解绍兴,就越觉得这座城市亲切。不管是从小到大课本里提到的名字,还是影视剧中出现的故事,甚至之前去过的国家版本馆里,总能看到与绍兴相关的印记,这种缘分,太奇妙了!”

来源:越牛新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海一日游,邂逅青海湖、茶卡盐... 青海这片土地承载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元的民族文化,一日游虽短暂,却能让人在有限的时光里领略高原的辽阔...
和老伴去山东东营住了一个月,我... 收拾行李往山东东营去时,街坊邻居都劝:“那地方不就靠采油过日子?磕头机杵得到处都是,空气里怕不是飘着...
一键解锁!太原迎泽府城、双塔、... 迎泽区发布三条旅游线路 作为锦绣太原城的核心区域,迎泽区近年来全域旅游建设成绩斐然,形成“一核三带...
启点旅游景区票务系统,多业态景...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景区管理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阶段。作为景区运营的核心...
蹦极项目不用绳子?网友:“根本... 近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无绳蹦极测试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沙袋从高处垂直坠落入下方安全网,...
户外展|2026上海国际露营展... 上海国际户外露营生活展 2026 Shanghai International Outdoor Ca...
世界骨质疏松日:补钙过量竟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骨质疏松似乎成为了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骨质流失的...
两头“灰犀牛”来袭,35000...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一把手和二把手接连发声警告“灰犀牛”:IMF总裁“一把手”格奥尔基...
调查表明:男性若长期不喝酒,用... 很多男性都有这样的习惯:不论聚会、应酬还是朋友聚餐,总觉得没酒就没气氛。有人甚至觉得不喝酒不够“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