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一到,秋天就正式画上句号,马上要迈入冬天。老辈人常说 “冬补不如补霜降”,这话特别实在 —— 霜降是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天气一天比一天冷,风里的寒气也越来越重,这时候通过饮食给身子 “打基础”,比冬天临时进补管用多了。不用买贵的食材,多吃 5 样家常货,就能补够营养、增强体质,顺顺利利为入冬做准备,一起来看看吧。
1. 白萝卜:
菜市场里随处可见的白萝卜,是霜降最该吃的 “亲民食材”。它脆生生的,洗干净直接咬一口,还带着点淡淡的甜,几块钱就能买一大根,性价比高到没话说。
霜降后空气里的燥劲儿没散,不少人总觉得口干舌燥,嘴唇也起皮,吃白萝卜就能帮着补水分,比喝白开水多了点滋味;要是秋末没胃口,炒盘酸辣萝卜丝就很合适 —— 萝卜擦丝,用盐腌 10 分钟挤掉水,加醋、辣椒、香油拌匀,酸香开胃,筷子根本停不下来,还能帮肠胃 “动起来”,吃多了也不怕胀肚子。
2. 鲜藕:
老话说 “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霜降前后正是鲜藕上市的好时候。刚从荷塘挖出来的鲜藕,裹着层薄薄的泥,洗干净后露出白白嫩嫩的藕节,有的咬着脆甜(比如七孔藕偏脆),有的吃着粉糯(九孔藕偏粉),怎么吃都对味。
最简单的吃法是凉拌藕片:藕切成薄片,开水焯 1 分钟捞出过凉水,加生抽、醋、蒜末、香油拌匀,脆爽解腻;要是喜欢喝汤,就用藕炖排骨汤,藕炖得粉糯,汤鲜得能喝光,秋末喝着特别舒服。
3. 红薯:
不少地方有 “霜降吃薯甜心头” 的老习俗,这时候的红薯晒足了秋阳,糖分攒得足足的,剥开红褐色的皮,里面的果肉金黄,咬一口甜丝丝的,能渗到心里,还藏着 “日子甜甜蜜蜜” 的好寓意,吃着就开心。
作为粗粮的红薯,比精米白面更养身。霜降后胃里容易凉,早上蒸个红薯当早餐,软乎乎的不费牙,吃下去胃里暖暖的,还能顶饱;要是下午饿了,烤个红薯当零食,外皮焦脆,里面的肉还流着点糖汁,暖手又解馋,比吃饼干健康多了。
4. 板栗:
一提到霜降的零食,就绕不开有 “干果之王” 美称的板栗。街边糖炒栗子的香味一飘,就知道秋深了 —— 炒得油亮的栗子,趁热剥开壳,里面的果肉粉糯香甜,暖乎乎的捧在手里,连冷风都不怕了。
板栗的吃法特别多,怎么吃都好吃:生栗子脆甜,适合牙口好的人;蒸栗子保留了原香,软乎乎的老人小孩都能吃;最经典的还是板栗炖鸡 —— 把板栗剥壳,鸡肉切块焯水去血沫,加姜片、葱段一起放进砂锅里慢炖,炖到鸡肉软烂,栗子吸满肉香,一口栗子一口肉,鲜得让人直跺脚,不仅解馋,还能补够能量,帮着扛住秋末的凉气。
5. 羊肉:
说到霜降进补,羊肉绝对是 “老选手”。它不像牛肉那么柴,也没有猪肉那么腻,炖熟后满是鲜香,秋末吃着刚好能帮身子 “储热量”,为冬天抗冻做准备。
推荐大家试试萝卜炖羊肉,做法简单还去膻:新鲜羊肉切成块,用冷水下锅,加姜片、料酒焯去血沫和腥味;捞出羊肉放进砂锅里,加足量开水、几片生姜、两段大葱,再放一块切好的白萝卜(萝卜能去膻还能吸油);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1 个半小时,炖到羊肉一戳就烂,撒点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