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国人申请加入国籍一直非常谨慎,通常只发放永久居留证,也就是所谓的“绿卡”,但这并不等同于中国国籍。然而,1952年,中国曾接受了一批阿富汗人加入国籍,共计253人。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一、阿富汗获得了战略通道 阿富汗是中国的邻国,位于亚洲的中西部,面积约64.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570万。阿富汗通过一条狭长的走廊——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线长约92.45公里,是中国与14个陆地邻国之间最短的边界。瓦罕走廊全长约300公里,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达75公里,位于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东端。 从地图上看,瓦罕走廊就像阿富汗伸向中国的一只手臂。历史上,这个走廊曾是中国的领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和公元627年唐朝高僧玄奘,都曾经过这条路线,前往印度。

瓦罕走廊虽然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年仅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可以通行,但它仍然是中国进入西亚和南亚的重要通道。由于走廊两侧的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难以通行,瓦罕走廊成为了最可行的连接通道。尽管如此,1895年,英国和沙俄签订协议,瓦罕走廊被划为缓冲区交给了阿富汗。自此,瓦罕走廊成为了阿富汗的领土。 二、阿富汗人迁入中国 瓦罕走廊的西部连接阿富汗的核心区域,东部与中国新疆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自从阿富汗控制瓦罕走廊以来,许多阿富汗人开始在英国的支持下进入中国新疆南部。

阿富汗有“帝国坟场”的称号,因为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英国、苏联和美国等大国的侵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早在1838年,英国就发动了第一次阿富汗战争,兵力达到1.6万。在阿富汗的强烈抵抗下,1842年,英国不得不撤回军队,并在撤退过程中遭到阿富汗人截杀,损失惨重。尽管英国当时还忙于鸦片战争,但在后来的数十年里,英国再次入侵阿富汗,试图控制其外交权。 在英国的影响下,一些阿富汗人通过瓦罕走廊来到中国新疆。这些阿富汗人不仅从事经济活动,还借助英国的保护身份,获得了某些特权,成为中国的“英国侨民”。在这种背景下,他们逐渐在新疆定居并扎根。

三、选择加入中国

清朝灭亡后,中国开始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与了解,不再承认阿富汗人属于“英国侨民”。随着这一身份的丧失,阿富汗人失去了许多特权,许多人选择返回阿富汗,而一些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几代的阿富汗人则决定留在中国。 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生活在新疆的阿富汗人已经是第三代或第四代。他们大部分已经在中国出生、长大,甚至忘记了阿富汗的语言。为了让这些人做出选择,中国政府给出了两个选项:要么回到阿富汗,要么选择留在中国并获得中国国籍。 到了1952年,一部分阿富汗人选择回国,并被中国政府遣送回阿富汗。而剩下的阿富汗人则决定留在中国,最终获得了中国国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1952年一次性接受了253名阿富汗人加入国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