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这把年纪了,早过了图热闹的年纪,寻思着找个地儿旅居半年,换换空气,也看看外头的世界。东北人,南方太潮,西部太干,转了一圈,最后挑中了辽宁本溪。
说实话,刚来时我心里还有点嘀咕:一个老工业城市,真有那么多好?结果这一住就是半年,越住越舒服,越住越明白——本溪,真是个被低估的宝地。
我们当初选本溪,有一条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它的生态环境好。你别看它是个工业城市,可人家森林覆盖率高得惊人。城市周边全是山,绿得不像话。尤其是夏天,不用空调,打开窗户就有阵阵凉风,还带点山林的味道。
这不是我一个人在夸,本溪被誉为“天然氧吧”,可不是空口白话。空气里负氧离子浓度高,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简直是免费的“长寿药”。我老婆原来在沈阳一到夏天就喘,这半年在本溪,药都少吃了几回。你说住哪儿重要不?对咱这岁数的,呼吸顺了,什么都顺。
说起本溪,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枫叶”。不错,本溪的秋天确实是视觉的盛宴。我们九月底去了趟关门山,满山红得像要烧起来似的,从金黄到深红,层层叠叠,跟油画一样。我拍了不少照片发给老朋友,大家都以为我去了加拿大。
但秋天不是唯一的看点。春天山花烂漫,夏天绿意盎然,冬天雪景宁静厚重。尤其是那个本溪水洞,夏天进去乘船,地下河水清得能看见石头,钟乳石千姿百态,凉爽得特别舒服。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看头,这才是真正的全季旅游城市。
旅居嘛,吃得舒服是头等大事。本溪这地方,山珍野味多,菜量实在,味道厚重,特别对咱东北胃口。我和老伴最爱去小市镇喝羊汤,那叫一个正宗。汤色乳白,肉烂汤浓,再来两个烧饼,吃得满头汗,浑身轻松。
还有山蘑、木耳、蕨菜这些山货,都是从周围山里采的,天然无污染。山蘑炖鸡、木耳炒肉、山野菜凉拌,每道菜都吃得人心里踏实。老伴还学着做了几道本地菜,说是回去也得整两道给孙子尝尝。
在本溪住久了,我越来越觉得这城市之所以让人愿意留下,是因为它人情味浓、节奏慢。我们住的小区,邻居一见面就问:“你俩不是本地人吧?吃得惯不?”去农贸市场买菜,大姐会多抓一把香葱塞你袋子里,说“尝尝我们这的味儿”。
这地方没有大城市的冷漠,也没有小地方的封闭。大家热情但不多事,随和但不敷衍。街头巷尾,你能感受到一种“生活在此地”的安稳,而不是“过客匆匆”的疏离。
本溪不仅自然资源好,文化底蕴也厚。我专门花了几天时间,跑了趟五女山。那可是高句丽王朝的发源地之一,现在是世界文化遗产。站在山顶,俯瞰整座城市,心里那种历史厚重感,是别处给不了的。
还有本溪钢铁的工业博物馆,展示了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缩影。你走在那厂房遗址之间,不由得敬佩那些曾经为国家拼过命的工人。这座城市,不吵不闹,但每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很多人印象里以为本溪是“老工业城市”,发展落后,但我在这半年里看到的,恰恰相反。本溪早就开始转型,走生态立市、康养旅游的路线。城市不大,但高铁、高速都到位,去沈阳不到一小时,医院、商场、公交都很方便。
尤其是这几年,本溪大力推进康养社区建设,像我们住的社区,就配套了社区卫生站、健身场地、温泉洗浴,生活特别方便。物价也不高,一家三口吃一顿饭百十来块就能吃得挺好。对退休老人来说,这里就是“高性价比+高舒适度”的典范。
我和老伴住了半年,春天看花、夏天避暑、秋天赏枫、冬天看雪,生活节奏慢,吃得好,睡得香,连朋友都说我气色比在沈阳时好。我也跟他们说:“不是我保养得好,是本溪这地儿养人。”
很多人问我,这半年值不值?我就一句话:本溪,是我和老伴这把年纪最安心的选择。
总结一句话:本溪不是那种一眼惊艳、网红打卡的地方,但它是那种你住久了、真切感受过之后,就再也不想离开的城市。它有自然的壮美、人情的温柔、文化的厚重和发展的稳健。
你要是也在为退休生活、旅居地发愁,不妨来本溪待一段时间。说不定,跟我一样,你也会在这看似普通的城市里,找到最不普通的安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