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素云:提高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救治效果勿忽视这几点
创始人
2025-10-23 12:18:11
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

从一例儿童重症肺炎惊险救治说起

该患儿于入院前13天出现干咳,口服止咳药3天无效且发热至38.1℃。当地医院查血常规正常、血支原体抗体IgM水平为1∶80。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2天后,患儿体温升至39.8℃,咳嗽加重且胸片提示肺炎,考虑是肺炎支原体肺炎,遂改为阿奇霉素静脉注射,但病情仍进展。

入院前4天,复查血常规提示大致正常,但C反应蛋白水平达到170毫克/升,先后进行拉氧头孢、美罗培南静脉注射,患儿体温仍飙升至40℃,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CT检查发现双肺大片实变、肺不张、胸腔积液,故转入上级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

此时,复查血支原体抗体IgM已达1∶320、咽拭子支原体核酸阳性、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阳性,确诊为耐药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双侧胸腔积液。

于是,停用阿奇霉素与美罗培南,经家长知情同意后,换用莫西沙星静脉注射,同时联合机械通气、胸腔闭式引流、小剂量甲泼尼松龙,以及多次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此后,患儿病情逐渐好转,2周后撤离呼吸机,住院1个月后出院,但出院时肺功能仍未完全恢复。

关键点1

复盘前文救治过程不难发现,虽及时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但由于患儿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反应,抗感染药物有效使用、激素及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干预均有延迟,增加了治疗难度与疾病负担。

一是紧盯症状和体征,捕捉危险信号。

接诊时需详细询问发热时长与体温变化情况,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及指脉氧饱和度。若患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1.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且体温高峰值无下降,尤其是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时更要警惕。2.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安静状态下海平面吸空气时指脉氧饱和度≤0.93,提示存在低氧血症,需及时干预。3.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

二是准确解读实验室指标,把握病情走向。

治疗72小时后仍持续高热不退,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通常提示重症。

前文案例中,患儿的白细胞计数等正常,但C反应蛋白高达170毫克/升,提示严重炎症反应与肺损伤。重症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直接炎症效应、肺组织损伤等,均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但此时不能仅考虑患儿合并细菌感染,需结合临床和病原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若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持续不降或升高,LDH、D-二聚体也随之上升,则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是分析影像学特征,判断病变程度。

若患儿临床症状加重,影像学检查显示24~48小时内病变进展超50%,提示病情进展迅速,需警惕重症。当患儿出现以下影像学表现时,提示已进展为重症:1.肺部大面积实变,如1个肺叶的2/3以上或2个及以上肺叶呈高密度实变;2.单侧或双侧弥漫性细支气管炎,可合并支气管炎,易致气道阻塞,加重呼吸困难。

四是关注高危因素,强化风险评估。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高危因素包括:1.有哮喘、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基础疾病;2.合并细菌、病毒等混合感染;3.有效抗支原体药物治疗延迟,如案例中患儿因耐药且治疗调整不及时,导致病情进展;4.病情与影像学表现进展快、多肺叶浸润或治疗后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且症状难以缓解。

关键点2

重视混合感染

目前,国内不同地区所报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混合感染率差异较大(12%~83%)。不过,混合感染总体趋势是低龄儿童因免疫防御功能尚未完善,更易发生多重病原感染。此外,3个月内有呼吸系统感染史是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

肺炎支原体肺炎混合感染以合并其他单一病原体感染为主。这一病原体以病毒最为常见,主要涉及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等。

不同年龄段患儿所合并的病毒类型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合并人鼻病毒多见于3~6岁儿童,而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博卡病毒等,则更多见于0~3岁婴幼儿。

与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相比,合并病毒感染者更易出现胃肠道症状,且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这提示混合病毒感染可能加重全身炎症反应。还有部分患儿合并细菌感染,涉及肺炎链球菌与流感嗜血杆菌等,但由于这些细菌本身也是上呼吸道定植菌,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中的确切致病机制和意义尚待明确。也有少数重症病例(尤其是后期)合并了真菌感染。

关键点3

明确C反应蛋白升高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一线临床医生在诊治工作中,一旦检测发现患儿的C反应蛋白升高,就认为合并了细菌感染。其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数C反应蛋白升高反映的是机体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而非合并细菌感染。

一项针对675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研究显示,尽管超过半数患儿的C反应蛋白>80毫克/升,但这些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仅为2.7%。进一步分析发现,部分患儿在初始使用非抗支原体抗生素(如第二、三代头孢菌素或阿莫西林)后疗效不佳,而在加用糖皮质激素后,体温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由此可见,虽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可能与混合细菌感染有关,但也可能为支原体感染引发机体免疫反应所致。临床医生要结合症状、病原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和糖皮质激素干预延迟。

关键点4

关注肺外并发症

重症及危重肺炎支原体肺炎虽然占比不高,但更易引发肺外并发症,且可累及多个系统,若诊治不及时,可加重病情、遗留后遗症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神经系统受累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以脑炎最为多见。患儿还可发生脑梗死、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当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意识改变、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时,临床医生要第一时间考虑神经系统受累,并进一步完善头颅影像学、脑脊液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上需结合临床综合征类型,在抗肺炎支原体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使用降颅压药物等。对于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的患儿,若常规剂量激素治疗无效,可短期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且需在2周内逐步减停药量,以避免引发副作用。

循环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心脏内血栓、心肌炎、心包炎及脓毒性休克等。若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异常等症状,需警惕循环系统并发症,可通过完善心电图、心肌酶谱、心脏超声、血气分析和血乳酸等检查或检测,以评估病情。

治疗上以对症为主。例如,对于脓毒性休克患儿,需及时给予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对于心肌炎患儿,需给予改善心肌功能药物治疗;对于心脏内血栓患儿,需进行规范化抗凝治疗甚至进行溶栓处理。

血液系统受累患儿常表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当外周血三系或某一系计数明显降低时,需进行重点排查。

治疗上需根据具体疾病类型细化方案。例如,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患儿,需考虑输红细胞或血小板。

皮肤黏膜受累此种情况也较为常见,主要引发荨麻疹、过敏性紫癜、多形红斑等。严重者可出现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坏死性表皮松解症。对于这两种严重皮肤黏膜损害,治疗需要依托多学科合作,内科治疗需兼顾抗感染、糖皮质激素及静脉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同时,要重视皮肤和眼部护理,如使用凡士林软膏覆盖糜烂面,使用含氯己定的抗菌溶液消毒皮损区域。

眼部损伤需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眼用制剂等,避免遗留视力问题。

此外,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还可能累及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及关节等,使患儿出现肾小球肾炎合并严重循环充血或高血压危象、急性肾损伤、急性胰腺炎、关节炎等。

总之,接诊医生需全面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关注和警惕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根据受累器官和病情严重程度开展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将患儿转诊至有条件的上级医院,以最大程度降低肺外并发症对患儿的危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今... 《二十四节气解》有言:“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盛,...
原创 升... 在门诊,有个反复来回的场景:患者刚刚把血糖控制住,转头告诉我,“我最近吃得很清淡,主食就吃红薯啊、芋...
原创 原... 导语:原来水果里也有蛋白质?8种你吃过却忽略的“高蛋白水果”,现在知道还不晚! 人们一提到蛋白质,首...
秋冬季节,如何逼自己瘦下来?坚... 这几天一波冷空气的南下,广东一夜转凉,对于胖子来说,总算可以穿上长袖遮掉可恶的肉肉了。 然而,秋冬也...
山药的“死对头”,提醒:二者万... 昨天邻居李阿姨火急火燎地跑来问我:" 二丫啊我昨天吃了山药炖猪蹄,又吃了点柿子,结果胃不舒服了一晚上...
两位河南大爷的抗癌接力:80岁... 2025年年初,62岁的李大爷发现自己大便颜色发黑。起初,他以为是吃坏了东西,并没太放在心上。没想到...
科普 | 为何油耗更低的高效柴... 随着商用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卡车、客车的老司机会关注到一个问题:一些油耗更低的高效柴...
特斯拉:又到为信仰买单时刻 特斯拉(TSLA.O)于北京时间10月23日凌晨美股盘后发布了2025年第三季报,一句话总结,三季度...
重庆:半山崖线打造成城市“朋友... 原标题:大城之治·重庆地标②|半山崖线打造成城市“朋友圈”的独特名片 10月22日,初秋的明媚阳光洒...
西安彰显开放包容姿态迎接宾客 西安,这座把十三朝兴衰写进砖瓦的城市,如今把“欢迎”写进了每一次呼吸。第一次带外地朋友来,我故意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