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 韩振蕴
简介:中西医结合诊治神经系统各类疾病,如失眠、头痛、眩晕、焦虑、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中风、痴呆、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等慢性疑难性病症。
每年的4月20日是“世界痛风日”。痛风,曾被称作“富贵病”,如今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质量。然而,不少人对痛风仍存在诸多误区,治疗和预防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今天,我们就深入揭开痛风真相,掌握科学防治方法,保护关节与整体健康。

痛风是怎么产生的?
痛风的核心病理机制是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发的高尿酸血症。过多的尿酸在血液中聚集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沉积在关节及软组织,激发局部炎症反应,引起剧烈疼痛和关节损伤。此外,长期未控制的高尿酸也可能导致肾脏功能损害,引发痛风性肾病。


痛风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痛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01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仅表现为血尿酸升高,但尚无明显症状。此阶段,尿酸盐结晶可能已开始在体内关节、软骨及周围组织中缓慢沉积,这种隐匿性沉积是诱发后续痛风急性发作的关键病理基础,并逐步形成持续性的代谢性损伤。
0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多在夜间突发剧烈关节疼痛,以大脚趾关节最为常见,伴随关节红、肿、热、痛,疼痛程度剧烈难忍。急性期一般持续数天至数周。

03间歇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或数周后可自行缓解,患者进入无症状阶段或仅遗留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脱屑和刺痒等。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会逐渐缩短,发作频率增加。
痛风的诱发因素
(1)饮食因素:长期大量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和酒精饮品(尤其是啤酒)。
(2)肥胖因素:肥胖会降低肾脏排泄尿酸的能力,增加痛风发病风险。
(3)高血压因素:高血压患者的微血管病变减少尿酸排泄,增加痛风风险。
(4)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可能导致尿酸代谢异常,增加痛风风险。
痛风的科学防治
(1)合理饮食,科学控嘌呤
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产品(尤其是贝壳类)、浓肉汤、啤酒和其他含酒精饮品。
建议每日保证充足饮水量,至少1500-2000毫升,有利于尿酸排泄。
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尤其碱性食物如冬瓜、黄瓜、苹果、樱桃等,有助于尿酸盐溶解与排泄。
(2)合理用药,缓解症状
急性期治疗:首选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等迅速缓解疼痛。
慢性期治疗:长期服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需医生指导下用药。
中医治疗:辨证施治,急性期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为主(如四妙丸、防己黄芪汤),缓解期强调益气健脾、补肾固本(如苓桂术甘汤、济生肾气丸),长期调理。
(3)改善生活方式,积极预防
适量运动,避免剧烈活动,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避免啤酒、高度酒及含糖饮料。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减少心理压力。
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

5.痛风常见误区
(1)痛风是吃出来的,管住嘴就能控制
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量,对内源性尿酸的产生无任何影响。“吃”仅仅占尿酸来源的20%,剩下的80%尿酸来源于自身新陈代谢。因此,单纯通过饮食限制,难以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治疗痛风或降低尿酸还是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痛风急性发作期治疗应以降尿酸为主
痛风的急性期发作应以抗炎镇痛为主,等疼痛缓解2周后再使用降尿酸的药物治疗。有一种情况例外,如果在降尿酸药物治疗期间痛风发作,不需要停用降尿酸药物。
(3)痛风不痛了,就可以停药了
在治疗痛风时,不能以“痛不痛”作为停用降酸药物的标准。痛风治疗的目标是:把尿酸长期控制在达标水平。无痛风石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把血尿酸降低到180-360μmol/L;有痛风石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要降到180- 300μmol/L。

痛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预防并发症。让我们共同提高痛风防治意识,积极监测和管理尿酸水平,共同守护关节与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
上一篇:农民公园 八里河
下一篇:徐州户外儿童游乐设备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