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天地间阴气渐重,草木凋零,正是人体需要蓄积能量、抵御寒气的重要时刻。
老话说得好:"霜降补得当,寒冬不受凉"。在这个秋冬交替的关键节点,我们的饮食既要能抵御渐浓的寒意,又要能缓解秋末的干燥。经过一整个秋天的消耗,身体急需补充优质营养,为即将到来的寒冬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特别为大家推荐这"一果两肉"的饮食搭配,既符合传统养生智慧,又兼顾现代营养需求,助您补足能量,从容入冬。

深秋时节,街头巷尾飘起的糖炒栗子香,是这个季节最温暖的记忆。板栗素有"千果之王"的美誉,《本草纲目》记载其能"益气,厚肠胃,补肾气"。它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既能当主食,又能作零食,是霜降时节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推荐菜谱:板栗烧鸡翅
这道菜将板栗的香甜与鸡肉的鲜美完美融合,既满足了味蕾,又达到了温补的效果。


烹饪步骤:
1.预处理食材:鸡翅洗净两面划刀,便于入味。板栗用剪刀在壳上剪十字口,入沸水煮5分钟后捞出,趁热剥壳。
2.煎制鸡翅:平底锅少油,将鸡翅皮面朝下煎至金黄,翻面再煎1分钟。这个步骤能锁住鸡肉汁水,并增添香气。
3.焖煮入味:加入姜片、葱段、八角炒香,烹入料酒去腥。接着加入生抽、老抽和冰糖,翻炒至鸡翅均匀上色。
4.加入板栗:倒入剥好的板栗,加入开水与食材齐平,大火烧开转小火,盖上锅盖焖煮20分钟。
5.收汁出锅:待汤汁浓稠,板栗软糯,转大火收汁即可。撒上葱花,香气扑鼻。
小贴士: 选购板栗时要选手感沉实、外壳饱满的;给板栗剪口时要注意安全,也可购买现成的板栗仁节省时间。

羊肉性温,历来是秋冬御寒的首选肉类。《本草拾遗》中称其能"补虚劳,益气血,壮阳道,开胃健力"。其富含优质蛋白和铁元素,能有效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特别适合在气温骤降的霜降时节食用。
推荐菜谱:白萝卜炖羊肉汤
这道汤品将羊肉的温补与白萝卜的顺气巧妙结合,汤汁醇厚,肉质酥烂,是霜降时节不可错过的暖心暖胃佳肴。


烹饪步骤:
1.处理羊肉:羊肉切块后冷水下锅,加入3片生姜和1勺料酒,大火煮沸后撇净浮沫,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
2.炖煮羊肉:将焯好的羊肉放入汤锅,加入足量开水,放入剩余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1小时。
3.加入萝卜:白萝卜去皮切滚刀块,放入羊肉汤中继续炖煮30分钟。
4.调味出锅:待萝卜透明、羊肉酥烂时,加入枸杞再煮5分钟。最后加盐和白胡椒粉调味即可。
小贴士: 羊肉焯水后要用温水冲洗,冷水会使肉质收缩变硬;炖汤时水量要一次加足,中途添水会影响汤的醇厚感。

相较于羊肉的温热,鸭肉性凉,能滋阴养胃、利水消肿,正好可以平衡秋季的燥气。民间素有"嫩鸭湿毒,老鸭滋阴"的说法,霜降时节选用一年以上的老鸭炖汤,既能补充营养,又不会引起燥热上火。
推荐菜谱:玉米红枣老鸭汤
这款汤品将老鸭的醇厚、玉米的清甜、红枣的甘润融为一体,汤色澄亮,味道鲜美,是秋冬平补的绝佳选择。

烹饪步骤:
1.处理老鸭:老鸭斩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料酒焯烫,水沸后煮3分钟捞出,用清水冲净表面浮沫。
2.准备配料:玉米切段,红枣去核,山药去皮切段(如选用)。
3.煲制汤品:将所有食材放入汤锅,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煲2小时。
4.简单调味:出锅前10分钟加盐调味,无需过多调料,保持汤品的原汁原味。
小贴士: 老鸭比嫩鸭更适合煲汤,营养价值更高;红枣去核不易上火;煲汤时火候要足,方能将老鸭的精华完全释放。

霜降,是季节更迭的提醒,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调养身心的良机。 这"一果两肉"的搭配,既遵循了传统养生"秋冬养阴"的原则,又兼顾了现代营养学的均衡理念。
板栗的甘甜、羊肉的温补、鸭肉的平润,三者相辅相成,为我们的身体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护墙。在这个霜降时节,愿您与家人共享这些温暖美食,以最佳状态迎接冬天的到来。
本文系江江食研社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