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以“同一片海洋,同一个梦想”为主题,2025深圳国际海洋周活动暨海洋艺术序章在深圳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举行,也拉开了深圳“现代海洋城市”精心打造的蓝色嘉年华大幕。
本届深圳国际海洋周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圳市海洋发展局主办,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承办,聚焦海洋文化、国际视野及人海共生理念,展示深圳各领域在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文化发展方面所做出的杰出成果。
艺术序章:海洋文化点亮城市舞台
海洋周开幕现场表演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沙头角鱼灯舞”,利用传统灯影与现代编舞交融,传递出海洋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罗芳小学儿童合唱团演唱了以深圳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为背景创作的海洋主题歌曲《向海而生》,以童声唱响新时代海洋保护的青春和声。
国际视野:共话海洋保护区域合作
活动特别设置国际与区域对话环节。国际红树林中心临时秘书处项目官员Tahiry Fanomezana Rakotomamonjy分享了马达加斯加在滨海生态与社区韧性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深圳与马达加斯加的海洋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代表司徒颖宜女士则系统介绍了香港海洋保育的政策路径与公众参与机制,展现深港两地共建国际海洋生态合作圈的共同意愿。
在海洋公益组织交流分享环节,潜爱大鹏秘书长王晓勇分享了民间力量在珊瑚保育、海洋清洁等方面的探索与坚持。国际红树林中心Tahiry、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梁宇为绿源环保、红树林基金会、潜爱、蓝保协会4家海洋公益社会组织颁发定制文创周边,以褒扬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公众教育中的贡献,致敬守护深圳海洋的公益力量。
星星点灯:打造海洋文化展示空间
为了进一步整合海洋文化资源、推动海洋文化传播,活动开展了“深圳海洋文化展馆联盟”授牌仪式。“深圳海洋文化展馆联盟”由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谋划实施,梳理全市各类型海洋展馆和展示空间,构建形成以海洋博物馆为核心、以红树林湿地博物馆为重要支点、涵盖多个海洋元素展馆和流动展示载体的“1+1+N”海洋展馆体系,将成为深圳海洋文化传播的“新纽带”。
本次参加“深圳海洋文化展馆联盟”授牌仪式的展馆包括灯塔图书馆、蛇口海洋科普馆、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深圳大学海洋文化科普教育(蛇口邮轮母港)基地等全市13家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展馆和文化展示空间。
人海共生:海洋主题系列活动全城开启
作为本届海洋周主题活动“艺术海洋”板块的核心项目,“经纬海疆:万里深蓝志”海洋艺术展于即日对公众开放。展览汇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等名家油画精品、中国金像奖获得者岳鸿军等水下摄影大师的精选深海摄影作品和大湾区古今海错图,以视觉语言重构人与海洋的情感连结,全方位展现深圳与海洋的深厚渊源。
2025深圳国际海洋周持续至11月2日,累计推出近50场海洋主题活动,围绕“艺术海洋、知识海洋、味道海洋、运动海洋、休闲海洋、生态海洋”六大板块,在全市域打造全民参与、跨界融合的海洋文化盛会,展现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多元实践与人文温度。
(图源:活动主办方)
(作者:深圳特区报&读特记者 秦绮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