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的浣纱江畔,光影交织间,《遇见西施》夜游项目正在上演——游客乘舟而行,全息投影的“西施”相伴左右,越剧唱腔与现代音乐交织耳畔,勾勒出千年美人与当代艺术的奇妙对话。在西施故里的转角遇见非遗传承人现场手作,随处可见的篮球场馆里,年轻人正呐喊助威。
这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画面,正是诸暨以“西施”IP为核心,构建“1+N”城市文旅IP矩阵,激活文商旅体融合的生动切片。
在长三角文旅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这座小城如何让千年文化IP焕发新生,又怎样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诸暨的探索,既是一场城市品牌的重塑,更是一次县域文旅转型的深度实验。
浣纱江夜游。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西施”可感可消费
提起诸暨,“西施”是绕不开的标签,但如何让这一静态的文化符号,变成能触摸、能体验、能消费的动态生态?
诸暨给出的答案,藏在“文化基因解码—IP全链开发—场景共融共生”的闭环里。
一款“西施石笕茶×古茗”联名奶茶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网红单品”。这款融合了诸暨本土茶叶与现代茶饮的产品,让年轻群体主动了解“西施与茶”的历史传说。
“西施石笕茶×古茗”联名奶茶。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原来西施文化不只是电视剧里的故事,还能喝进嘴里、带在身边。”来自杭州的95后游客小林,手持奶茶拍照打卡的同时,还在文创店选购了珍珠护肤品。这是诸暨结合“中国珍珠之都”产业优势,开发的“西施有礼”系列文创之一。截至2025年,诸暨已推出“西施有礼”产品77款,从香榧酒到文创袜,每一款都藏着“文化+产业”的巧思,让千年IP真正走进日常生活。
“西施有礼”系列文创产品。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更令人惊喜的是IP的“全维度传播”。2025年,原创舞剧《西施》登上国家大剧院,剧中将西施的家国情怀与现代舞蹈语汇结合,演出票一开票便售罄;“西施数字人”能为游客导览、讲解,成为社交平台的“新晋网红”。
从艺术殿堂到社交平台,从实体文创到虚拟形象,诸暨正在构建一个“全维度、多层次”的西施IP生态——不再是单一的“美女叙事”,而是涵盖文化体验、消费产品、数字传播的完整体系。
这种IP运营逻辑,与西安“大唐不夜城”、河南“唐宫夜宴”的成功路径不谋而合。正如西安用沉浸式场景让“盛唐”可感,河南用舞蹈让“唐宫”鲜活,诸暨则用“全链开发”让“西施”可感可消费。其核心不在于复刻历史,而在于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让IP既有文化厚度,又有市场温度。
舞剧西施。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赛事流量变产业增量
如果说西施IP是诸暨文旅的“魂”,那么赛事经济就是点燃流量的“火”。2023年,诸暨“村BA”火爆出圈,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群众体育精品案例;今年以来,“浙BA”“县BA”及西施“村BA”累计吸引超200万人次现场观赛,实现赞助门票收入超1500万元,带动综合消费超1亿元。
但诸暨的野心不止于“办热闹的比赛”,而是要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白天逛西施故里,晚上看球赛,住宿还能享折扣,这样的行程太值了!”国庆期间,来自宁波的球迷王先生,特意提前一天抵达诸暨,把核心景区逛了个遍。
数据显示,10月4日“浙BA”球赛日带动游客同比增长超10%,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环比增长超60%。赛事期间,珍珠市场、袜业城等重点商圈夜间消费曲线显著上扬。
西施篮球中心举办篮球赛事。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更关键的是,诸暨跳出了“政府包办赛事”的传统模式,探索出市场化的“共生机制”。第三届“村BA”引入双冠名,实物加奖品赞助总额近千万元;首届“新市民篮球联赛”通过场地广告、赛事冠名,吸引社会资金20万元。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让赛事不再是“花钱赚吆喝”,而是成为激活产业、带动就业的“引擎”,从而让群众受益。如今,诸暨市内篮球培训机构招生火爆,部分机构甚至出现“一位难求”的情况;多家本土自媒体依靠直播篮球比赛实现自主创业;本地袜企更借此机遇,加大高端运动袜研发投入,成功与多家国内外知名运动品牌建立合作;安华夜市因赛事日均客流达3万人次,直接带动创业就业近2000人。
安华镇因“村BA”,打响夜经济。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对比贵州“村BA”靠乡土情怀出圈,诸暨的突破在于赛事与城市IP、本土产业的深度绑定。用“篮球+西施”的组合拳,让赛事流量不仅转化为文旅消费,更反哺珍珠、袜业等特色产业,形成“体育赋能、多业共生”的生态。这种“不只为赛事办赛事”的思路,为县域赛事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短期爆款长期延伸
尽管成效显著,但诸暨的文旅融合仍面临“成长的烦恼”。部分游客反映,“西施IP的体验项目还不够丰富,除了夜游和文创,能深度参与的活动不多”;而赛事经济方面,如何避免“新鲜感褪去后的流量下滑”,也是诸暨需要面对的问题。这些挑战的核心,其实是“从短期爆款到长期生态”的转型。
深化IP的“立体开发”,打破体验单一的困局。当前西施IP仍集中在文创、演艺领域,可借鉴河南“唐宫夜宴”的IP延伸逻辑,向影视、游戏、沉浸式剧本杀等领域拓展。比如开发“西施IP”主题剧本杀,让游客在西施故里实景中扮演历史角色;联合游戏公司推出“西施故里”数字场景,吸引年轻群体线上“云游”,线下打卡。同时,推动IP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比如用“西施”IP赋能珍珠设计,推出高端定制珠宝,让“诸暨珍珠”从“原料供应”向“品牌消费”升级。
诸暨西施篮球中心。诸暨市文广旅游局供图
强化数智化赋能作用,升级服务体验。目前“随游APP”已实现导游导览、交通指引等基础功能,未来可进一步升级“精准服务”——通过分析游客消费数据,推送个性化游玩建议;开发“西施数字人”更多互动功能,游客扫码就能与“西施”合影、对话,增强体验感。此外,可参考南京门东街区的“智慧文旅”模式,在景区设置智能消费终端,实现“非遗体验预约”“文创产品定制”等一站式服务,让科技成为连接文化与游客的桥梁。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扩大IP辐射力。今年以来,诸暨重点推动西施故里片区、大枫桥片区、商贸城片区等重点片区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客流互引、功能互补”。更重要的是,诸暨地处杭州、绍兴之间,可主动对接杭州、绍兴文旅资源,打造“西施—西湖—绍兴古城”文化走廊,提升区域文旅能级。同时,可借鉴石家庄“赛事联盟”的经验,联合周边城市举办更多赛事,让诸暨的赛事IP从“县域品牌”升级为“区域名片”。
从浣纱江畔的千年传说,到篮球场上的青春呐喊;从市井巷陌的烟火气,到文旅融合的新体验,诸暨的探索本质上是一场“共生”的实验——文化与产业共生,赛事与文旅共生,片区与全域共生。
诸暨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县域文旅的突围,不在于拥有多少顶级资源,而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核心IP,打通文化、商业、旅游、体育的边界,让每个环节都能相互赋能、彼此成就。
这场关于“西施”的实验,终将让这座小城更具文化自信与发展智慧。(干婧)
来源:潮新闻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董明
三审 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