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六十五岁的陈老师在体检中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指标轻度升高,进一步检查确诊为早期前列腺癌。当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咨询外科医生时,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建议: 您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主动监测,不一定要立即手术。

这个建议让陈老师十分困惑,在他的认知里,癌症就应该尽早切除。医生指着检查报告解释 您的Gleason评分是6分,属于低危类型。对于这样的早期前列腺癌,立即手术和主动监测的10年生存率基本相同,都在98%以上。
更让陈老师惊讶的是,医生列举了好几种类似情况 不仅是前列腺癌,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癌症,在特定情况下,过度治疗反而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癌症为什么不一定需要立即手术
低危前列腺癌是观察等待的典型代表。医学上将Gleason评分6分及以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10ng/ml、临床分期为T2a的前列腺癌划分为低危类型。
此类肿瘤通常生长迟缓,具有较低的进展速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们可能保持相对稳定,数年都不会出现明显的进展。

大规模研究数据显示,选择主动监测的低危前列腺癌患者,10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可达99.2%,与立即手术或放疗的患者相当。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同样适合谨慎决策。直径小于1厘米、没有淋巴结转移、不靠近甲状腺包膜的甲状腺微小癌,其10年生存率接近100%。
这类肿瘤很多时候是在体检中偶然发现,被称为懒癌。
某些低度恶性的淋巴瘤也需要区别对待。比如滤泡性淋巴瘤Ⅰ-Ⅱ期、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等,这些类型的淋巴瘤发展缓慢,早期干预未必能改善总体生存期。
研究表明,对于无症状的早期低度恶性淋巴瘤,采取观察等待策略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立即治疗组无显著差异,而患者避免了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生活质量明显更优。

盲目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
功能损伤影响生活质量是最直接的代价。前列腺癌手术可能导致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喉癌手术可能影响发声功能,乳腺癌手术可能造成上肢水肿。这些功能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约5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超过60%的患者面临性功能问题。
而当这些患者本身属于低危类型时,这样的代价是否值得需要慎重权衡。
过度治疗造成身心创伤不容忽视。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需要恢复时间。更重要的是,癌症诊断和手术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研究发现,接受主动监测的前列腺癌患者,其焦虑程度并不高于立即手术的患者。这说明只要医患沟通充分,患者是能够理解和接受观察等待策略的。
医疗资源分配效率问题值得考量。将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处理那些可能不会危及生命的懒癌,会挤占那些真正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的资源。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最终会影响整体医疗效率。
科学应对这些癌症
精准评估肿瘤风险是决策基础。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风险评估工具,包括基因检测、分子分型、影像学评估等。通过这些工具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侵袭性和发展速度。
对于前列腺癌,除了传统的Gleason评分,现在还可以通过Oncotype DX GPS评分、Prolaris细胞周期评分等基因检测工具,更精确地预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建立个体化监测方案至关重要。选择主动监测不等于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建立严格的随访计划。常规检查项目一般涵盖定期的血液检测、影像学查验,以及在必要情况下进行的重复活检,以此精准把握相关状况。

以甲状腺微小癌为例,监测方案通常包括每6个月的颈部超声检查,以及定期的甲状腺功能检测。
多学科团队共同决策避免偏颇。肿瘤治疗决策应该由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已经在各大肿瘤中心推广,确保患者不仅从外科角度,而是从综合治疗角度获得最适合的建议。
患者参与决策过程必不可少。医生需要充分告知患者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包括观察等待的可能性。患者则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做出最终决定。
研究表明,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最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警惕的手术时机信号
肿瘤进展迹象明显时需要干预。在观察等待期间,如果发现肿瘤体积显著增大(通常指直径增加3毫米以上)、出现新的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就应该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症状开始出现是重要信号。比如甲状腺癌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前列腺癌导致排尿困难,淋巴瘤出现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这些都需要及时干预。
患者心理压力过大同样值得关注。有些患者虽然符合观察等待的医学标准,但对体内有癌的心理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情况下,适度治疗也是合理的选择。
新治疗技术出现可能改变策略。随着医学进步,一些创伤更小、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式不断出现,如聚焦超声、冷冻消融等局部治疗手段,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健康决策需要理性与勇气并存。今天开始,不妨用更加科学的眼光看待癌症治疗,记住最适合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方案。
但请记住,本文内容仅为健康科普,具体诊疗方案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肿瘤专科面诊,由医生结合您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通过科学评估和理性选择,大多数低危癌症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但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专业指导和定期随访。
注 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前列腺癌主动监测指南》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疗指南》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低危前列腺癌研究》
《美国医学会杂志 甲状腺癌过度诊断》
《柳叶刀 肿瘤学生存质量研究》
《癌症 个体化治疗决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