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我又踏上了平壤的土地。
这次的身份很特别——作为领队助理,带着新的"文化交流团"来到朝鲜。在机场大厅,我一眼就认出了朴顺姬——虽然她的制服依旧笔挺,但眉宇间多了几分沉稳。
"朴导!"我主动上前。
她先是一愣,随即露出真诚的微笑:"是王同志啊,欢迎回来。"
她的手不经意间掠过额前的碎发,那个细微的动作让我想起去年离别时她含泪的模样。
新的团队,熟悉的开场
这个团队比我们去年那批更"活跃"。
"朝鲜就这网速?"新团的李老板一下飞机就抱怨,"连个抖音都刷不了?"
在去酒店的大巴上,几个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展示他们的"准备"——偷偷夹带的韩国综艺U盘、印着不雅图案的T恤,还有一整箱中国白酒。
"晚上溜出去逛逛?"小李挤眉弄眼,"听说平壤的夜景很特别。"
我正要开口,顺姬已经微笑着提醒:"各位同志,在朝鲜旅行需要集体行动,这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第二天参观万景台时,新团的张总看中了路边的冷面摊。他吃完后故意剩下大半碗,大声说:"这面太酸了,实在咽不下去。"
摊主老奶奶的眼神黯淡了一下。顺姬默默走上前,用朝鲜语轻声解释着什么,然后自己掏钱又买了一份,细细地吃完。
在主体思想塔,几个年轻人趁人不备,偷偷摆出不雅姿势拍照。顺姬快步上前挡住镜头,依然保持着微笑:"同志,这里需要保持庄严。"
深夜的冒险
那晚在酒店,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新团的小李和小张借着酒劲,非要"体验平壤的夜生活"。他们绕过安保,偷偷溜出酒店。
我得知后急忙找到顺姬。她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我知道他们在哪。"
在离酒店不远的光复大街上,我们找到了迷路的两人。顺姬没有责备,只是轻声说:"夜晚的平壤很安静,迷路了会很麻烦。"
回酒店的路上,小李嘟囔:"真没劲,连个夜市都没有。"
顺姬停下脚步,指着远处零星的灯火:"那里住着我的父母。对他们来说,安宁就是最好的夜晚。"
意外的转机
转折发生在参观人民大学习堂时。新团的赵小姐突然腹痛难忍,顺姬立即背起她赶往医务室。看着顺姬额头的汗珠,原本吵闹的团队突然安静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当赵小姐需要一种特殊药物时,顺姬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半个平壤,终于在天黑前找来了药。
"其实......"赵小姐康复后小声说,"我包里带着违禁的韩国化妆品,朴导检查行李时看到了,但她什么都没说。"
最后的晚餐
送别晚宴上,新团的成员们似乎都变了。李老板主动要求打包剩菜:"明天火车上吃,不能浪费。"
小李删除了手机里所有不庄重的照片。
张总悄悄问我:"能不能多给朴导一些小费?"
我摇摇头:"她不会要的。"
这时顺姬走过来,举着饮料杯:"感谢大家的配合。希望这次旅程让你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朝鲜——不完美,但我们在努力。"
回国列车上,新团的成员们意外地安静。
"我好像明白你为什么坚持要我们注意言行了。"李老板对我说,"那个朴导,她用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
列车驶过鸭绿江时,我看见对岸的顺姬在向我们挥手。她的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依然挺拔,依然坚定。
这次,我没有去年那种沉重的负罪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希望——也许改变就是这样一点点发生的。一个团队接一个团队,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
而顺姬,这个平凡的朝鲜女导游,用她最朴素的善良,守护着她的国家尊严,也唤醒了我们内心最基本的尊重。
我知道,明年我还会再来。不是为了赎罪,而是想看看这个国家,这个坚韧又美丽的姑娘,在他们选择的道路上,走得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