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3日讯(通讯员 阳颖)近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在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新化县田坪镇中心卫生院之间急速展开。通过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的绿色转诊通道,一名59岁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得到了无缝衔接的高效抢救,最终转危为安。

医生在检查张阿姨的身体恢复情况
那天吃完午饭后,张阿姨突然感觉胸口一阵剧痛袭来,同时伴有大汗淋漓、浑身无力等不适症状。见状,家人赶紧把她送到田坪镇中心卫生院就诊,急查心电图提示为窦性心动过缓、I度房室传导阻滞、肢导联低电压,情况十分危急。
田坪镇中心卫生院第一时间联系医联体牵头单位——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并在湘中急救联盟微信群中上传了患者的心电图报告,说明患者病情。
得知情况后,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周龙辉立即启动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并通知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及介入室医护人员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患者到达医院急诊时,立即为其进行心电图复查,考虑为急性下壁、右室ST段抬高型心梗。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予以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注射药物等治疗。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心电监护仪骤然响起高频警报——患者意识丧失,出现室颤!急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给予200焦耳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及心肺复苏后,患者心律短暂恢复。
但仅维持2分钟,患者再次出现室颤,急救人员有条不紊进行胸外按压、充电、放电、扩容、升压、纠酸……如此往复,第3次室颤抢救成功后,患者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意识逐渐恢复。
下一步,便是手术。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周龙辉与心血管内科二区主治医师廖顶矗紧急为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术中冠脉造影显示患者右冠近段堵塞严重。手术团队精准定位,成功找到闭塞的血管,顺利植入支架。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随后被送至CCU继续监护和治疗。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

“每延误1小时,患者死亡率就会上升10%!”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谢喜中强调,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2小时内,一旦出现持续胸痛(尤其是超过15分钟),疼痛放射至左肩或下颌,同时伴有恶心、冷汗等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切不可自行驾车就医。对于发病3小时内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或介入手术,能极大程度降低死亡率。
而此次救治的成功,核心在于医联体机制下的绿色通道,让转诊衔接实现“零等待”:基层医院能第一时间对接上级资源,上级医院能提前介入病情研判,转诊环节省去冗余流程,通过打破院际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快速下沉、高效联动,为区域内居民构建起一道“反应快、衔接顺、救治准”的生命安全防线。
来源:大众卫生报·客户端
下一篇:鼻病毒开始高发,目前尚无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