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连续多年占据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首位。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肺癌病例超80万,每年因肺癌去世的人数接近70万,平均每40秒就有一人因肺癌离世,因此肺癌被冠以“健康第一杀手”的称号。而社会大众对肺癌的认知中存在不少偏差,认知不足往往导致治疗的最佳窗口期被拖延,接下来我们揭开肺癌的神秘面纱,聊聊那些必须知道的健康真相。
肺癌的“元凶”不止香烟
这些隐形杀手更需警惕
提到肺癌诱因,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吸烟,这种认识是有据可依的,吸烟是肺癌明确诱因,香烟含70多种有害物质,长期吸烟者患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 10-20 倍,烟龄越长、吸烟量越大风险越高,但非吸烟人群患病比例正上升,隐藏着不少不易察觉的潜在病源。厨房油烟是女性肺癌的重要诱因,高温烹饪油烟含有致癌性苯并芘等化学物质,女性患肺癌的风险水平因长期暴露而提升3至5倍,通风差的爆炒环境更危险,PM2.5携带的有害成分侵入肺泡区域,为肺癌的发病率增加推波助澜,长期与石棉、氡气等有害物质接触的矿工及化工人员,其发病率远超普通民众,若家族中有成员患有肺癌,个人患肺癌的风险水平将升高至2至3倍。
早期肺癌无症状?
这些“微弱信号”别忽视
“肺癌早期无症状,发现即晚期” 的说法并非绝对,只是症状隐匿易混淆,出现这些 “微弱信号” 需及时就医:长达2至3周的干咳发作,无痰或少量白痰,且常规止咳药品未能缓解,此类症状多出现于疾病的早期阶段,部分人会痰中带血或咯血,这是肿瘤破坏支气管血管所致。不规则隐痛或钝痛、活动或咳嗽时加重的胸痛,同时伴随原因未明的发热、体重明显下降、疲劳状态加剧和声音变得沙哑,此类症状或许为健康警示信号。
确诊肺癌不等于“判死刑”
规范治疗是关键
“得了肺癌就没救了”,这一错误认知让很多患者放弃了治疗,随着医学科技的日新月异,肺癌的治疗途径不断拓宽,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尤其是那些早期诊断的肺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80%~90%。
肺癌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方案,手术治疗是早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囊括开胸手术与胸腔镜微创手术两种治疗手段,其中胸腔镜微创手术方式创伤轻微、康复迅速,现已普遍成为肺癌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
靶向治疗的出现为肺癌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突破,精确瞄准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点进行攻击,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远小于传统化疗,当前医疗领域普遍采用针对EGFR、ALK、ROS1等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部分晚期患者通过靶向治疗可实现长期带瘤生存,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对部分晚期患者疗效持久,甚至有实现临床治愈的潜力。
预防大于治疗
这些“防癌措施”请牢记
肺癌防治,预防的重要性远胜治疗,科学干预可大幅降低发病风险,以下措施需牢记:
戒烟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吸烟者应立即戒烟,长期吸烟者戒烟后风险会逐步降低。务必远离二手烟侵害,因为二手烟含有大量致癌性化学物质,对儿童、孕妇等易感群体构成较大的健康威胁。
改善生活环境也是当务之急,厨房需选烟点高的食用油,烹饪时开油烟机并通风,降低油烟吸入概率;通风对降低室内氡气浓度起到关键作用,新装修房充分通风再入住;空气污染严重时减少外出,外出佩戴合格口罩。
健康生活习惯有助防癌,坚持合理的膳食搭配,应增加摄入粗粮豆类及新鲜蔬果的比例,宜少食用高脂肪、高糖、高盐类食物,维持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锻炼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危人群(50-74岁、吸烟≥30包年、有家族史等)需每年做胸部CT筛查,有效促进早期诊断及治疗。
下一篇:十五运会开幕式三大亮点提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