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秋到古村 有景有故事
创始人
2025-11-10 07:46:50
0

(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高大的牌坊是李家堡乡石牌坊村的醒目标志,以青色花岗岩刻造,雕刻精美,气势雄伟,距今300多年。

当地传统美食桲椤叶饼。

看护人韩文斌熟悉朱梅墓园里的一切,他希望有更多的人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吴丹

特约记者 白琳

提示

深秋的风吹过燕山余脉,带来果实的香甜。从山下望去,九门口水上长城屹立在苍穹里,巍峨中透着秀美。依托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水上长城和国家级传统村落新堡子村,葫芦岛市绥中县李家堡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再现昔日“丝路文明 辽西走廊”的风情。走进这里,你会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时空张力……

壹 九门口的故事三天三夜讲不完

深秋,九门口水上长城。

“快来,帮我们拍个照!”天津来的小夫妻依偎在银杏树下,一边向讲解员李洪霞喊一边摆造型。

“这棵银杏树漂亮,这个角度照过去好看。”几片泛黄的叶子飘下来,背景正是九门口水上长城。做了27年讲解工作的李洪霞帮他们摆好姿势,按下快门。

峰壑间盘旋起伏的长城,在五色的深秋里蔚为壮观,九江河澄澈如黛,在长城脚下蜿蜒而过,细细观瞧,水中竟有鱼儿欢快跃动,耳畔又响起李洪霞甜美的声音:“这段长110米、宽23米、高10米的城桥横跨九江河,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水上长城奇观。历史上修筑长城都是遇山不断,遇水而绝,为什么九门口长城与众不同呢?就因为这条河是季节河,夏季河水迅猛,枯水期如果没有这座九道门的城桥,人就可以顺着河道自由出入了。枯水期关门防卫,洪水期开门泄洪,水利与军事两用,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46岁的李洪霞在绥中县文旅中心工作,是李家堡乡人。1998年毕业以后,一直在九门口担任讲解员。

在城墙中央,“一片石关”四个字赫然入目。“为什么叫一片石关?”面对记者的询问,李洪霞指了指桥墩下的水面:“河床是用巨型条石铺就的,古人在石头上先抠出槽,往槽里浇铁水,铁水里面加了明矾、松香粉,使它凝固成铁块,即使长时间浸泡也不会腐蚀。最底层是用柞木打底,非常坚硬。条石间用银锭式铁扣以榫卯结构连接在一起,远远望去,宛如一整片巨石。”

李洪霞一路指点着,滔滔不绝地讲解,不时扔出话题跟游客互动——“这个狼烟到底跟狼有没有关系呢?”一名小朋友接了话茬:“有关系,是用狼粪点的。”李洪霞竖起了大拇指,接着说:“是有这个说法,但是并不是只有狼粪,要加入硝啊、硫黄啊等化工燃料,是为了易燃。还有人问,过去的狼真有那么多吗?我告诉你啊,咱们这条路其实就是一条狼道,一直通往内蒙古。到了深秋,就是现在这季节,草原上的狼会沿着这条路到海边喝海水,加速它第二年脱毛,喝完海水它就进到大山里了。到春天的时候,把厚重的老毛褪去之后才回到草原上。我小的时候,狼还比较猖獗呢,家里每下一窝小猪崽,狼都会叼走两个……”仅仅是一个长城狼烟的内容,李洪霞就讲得妙趣横生,引起游客的兴趣。

在身边的朋友看来,李洪霞俨然已是半个长城研究专家。对于这个说法,她谦逊地连连摆手,说:“只不过是尽己所能去弘扬长城文化。凡是跟长城沾边的知识,无论是书籍还是历史节目,我都愿意找来看,这里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李洪霞回忆起刚上班的经历:“第一天当讲解员,只给了我3页纸的资料,其中提到‘一片石大战’的部分,还是文言文。我就想着,要把它尽量准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便于游客理解接受。就这样,一点一滴地积累知识,拓展了讲解内容。”

她的手机相册和笔记本里存的全是与长城有关的知识和照片。一张照片的下面写有这样一段话:“我最爱九门口的深秋,树叶无声地飘落,在我的耳边却响起铿锵之音,那是历史的回声,是心与家乡长城文化的共振。”

贰 走进古宅看晒秋

新堡子村紧挨着九门口长城,形成于明朝,由戍守长城的军户后裔所建,距今300多年。

这个依山傍水,拥有130户300口人的古村落,美得原始而纯粹。金黄的柿子挂在枝头,宽大的叶片卷着边儿,枫树叶燃起温软的胭脂红,每一片落叶都用告别将秋日染得格外透亮,天空显得愈加高远坦荡,被阳光照耀与裹挟的果树和庄稼写满了丰收。山路上不时散落着几颗核桃,一只可爱的松鼠跳过来,灵巧地叼走……不时有村民开着三轮车“突突突”地从身边经过,车上满载着苹果。“现在正秋收,家家户户都上山了,摘苹果的,捡花生的,起白薯的,忙得很。”新堡子村党支部书记娄野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一边介绍。

走进农户的院落,会看到晒秋的景象。这里的晒秋不是刻意为之,却在随意之中透着诗画般的意境。一串串金灿灿的玉米棒、红彤彤的辣椒、胖嘟嘟的胡萝卜被编成“辫子”,挂在屋檐下。还有的干脆把柿饼、薯干、苹果干、梨干、桃干随手摊晾在院中间、窗台上、小路边,摆得横七竖八,看似没有章法,但和古朴的院落结合在一起,就别有一番韵味。李家一两席,吴家三五筐……秋阳下,每户农家都是一帧美图。

晒秋的古村,对城里游客来说就像个“本草大观园”——“这是什么植物?”“那个晒完能干啥用?”系着头巾的农妇一一解答:“打成捆的紫苏秆能烧火,这东西往锅里一烧火就旺了,还热炕。”“这是你们喜欢吃的黑枣子,别看现在是黄的,等水分晒干之后就变成黑色了。”

村中有几座老宅,最古者可追溯至明代。60多岁的赵大娘住的老宅院是尖顶人字形建筑,黄泥插稻草抹的墙面。“我打嫁进来就住这儿,这房子冬暖夏凉,看着破旧但住着得劲儿。来,吃山楂,坐下唠!”她的言语不多,脸上写满庄稼人的朴实。一口古井吸引了记者。“这是村里最老的井,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兵驻守时所建。”娄野介绍,绥中是我省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第二个示范县,新堡子村作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借势发展,大有可为。

古村落的魅力,不只源于它的古老。环抱村落三面的九门口长城,是村里人最熟悉的景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曾在此浴血奋战。岁月深处的故事,拉住村里任何一位老人都能给你讲上一段,赤诚的家国情怀始终荡漾在新堡子人的心里。

叁 “它守着历史,我守着它”

“想近距离感受明代石刻的韵味吗?来朱梅墓吧,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这是小红书上一位旅行博主写下的话。图片上,那些精美中透着威严的石像,静静伫立在田野里,呈现出原始野生的状态。禁不住诱惑,记者一行直接导航李家堡乡石牌坊村。

远远的,就看到了高大的牌坊,村落名字的来历不言而喻。已是11月末,墓园秋景以沧桑色调勾勒静谧画卷,石虎作蹲踞状,威风慑人,石羊作跪卧状,神态安详,石马鬃毛纷披,鞍鞯未卸,似待命驱驰,石人朝冠朝服,表情肃然,四通石碑壮观排列,气势威严,保存较好。

同行的石牌坊村党支部书记叶彪说:“这是崇祯年间为山海关总兵朱梅所建的墓园,也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石刻群墓葬。这座墓园整体设计考究,是辽西地区少见的明代晚期遗存,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及特有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刻工艺,它的石刻对研究明末辽东军事活动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依据。”叶彪指着旁边的一座12眼透龙碑说:“朱梅以镇守山海关、参与宁远保卫战和宁锦大捷著称。他重修长城、招抚降丁、屯田养兵,稳定了边境局势。病逝后,明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建了高规格墓园。这个碑有12眼,规格多高,相当于皇家墓园了。”

朱梅墓园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这个墓园可老大了,当年是跑马圈地圈出来的地方。中间最大的墓是朱梅的,主碑前面有一个石刻供桌,上刻着完整的小猪和水果、菜品等纹样。文物专家曾说它很有研究价值。”叶彪说。

迎面遇到了看护员韩文斌。64岁的他皮肤黝黑,那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在墓园做看护工作已经20多年了,他对于朱梅的生平多少也能说上几句。带着记者沿甬道往南边走,看到风吹过来的纸片垃圾,他就弯腰捡起来,“注意到没?这些石兽、石人虽然对称站立,模样相像,但实际上并不一样。你细瞅瞅!”他的指点引起了记者研究的兴趣,认真“找不同”,果真发现了区别,便问:“这个人有胡子,那个人没有,神态也不一样,西侧的呈威猛姿态,东侧则略显呆萌,这是为什么呢?”随行者中对文物有相关研究的一位老者表示,对称中的差异化处理是明代陵墓雕刻的常见手法,通过动态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这种布局既符合传统中轴对称的礼仪规范,又通过细节差异体现艺术美感,是明代高等级墓葬的典型特征。

“它守着历史,我守着它。”韩文斌说。

“你们是来开发考察的吗?”70多岁的西大娘站在门前,好奇地问。她家院墙旁就是细高的望柱,上面蹲坐的朝天吼是她每天拉开窗帘最先看到的瑞兽。她指着朝天吼对记者说:“家里孩子刚懂事时,我就常常念叨,这是文物,不能破坏。”

“这里的历史厚重,文物多。希望有关部门对这里进行保护性开发,以保护为基、文化为魂赋能石牌坊村,让更多人知晓。”叶彪的话也是村民们的共同心声。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吴丹摄)

制图 隋文锋

李家堡乡

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辖内新堡子村于二○一四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了活着,人类和癌症“不谋而合... 文 | 菠萝 在各自领域,人类和癌细胞都算是进化的成功者,本质有诸多相似之处。在这篇文章里,人不是万...
49天徒步1500余公里!今天... 11月9日下午3点22分,蚌埠人丁洪生抵达了此行的终点——蚌埠火车站,为他1500多公里的返乡徒步旅...
思响上海|吴晓隽:“白天谈合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常办常新、越办越好的进博会,经过这些年的打磨,其文旅效应日益...
车站附近靠大妈拉客的小旅馆,一... 我是万万没有想到,火车站旁的小旅馆,为啥只要三十块钱一晚,他们到底靠什么赚钱,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猫腻?...
迪士尼夜场的库伊拉 cos:黑... 这组cos我觉得是挺小众的,因为大多数人可能都不一定看过这个,这组cos的黑白魔女的库伊拉。 提到...
湖南株洲,风景媲美张家界,美食... 它就是位于湘江下游,中华民族农耕文化发源地之一,湖南省的东大门——株洲 中国现有43个以“州”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