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充满激情、精神饱满,但缺少经验,容易做出不明智的决策。这并不是说舍什科不好,而是对他转会曼联的评价也充满了争议。其实不少人听我们的播客时,曾对我批评德甲产生反感(其实我并未故意贬低德甲),许多人对德甲充满热情,但往往掩盖了一个事实:德甲已经沦为一种“奶妈联赛”,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相比于法甲,德甲的竞争力早已不如以前。更重要的是,德甲球队更注重出口赚取利润,和英超一样,争夺市场份额。今年夏窗,德甲依然在“创汇”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近年来,德甲在转会市场的表现确实超过了它的机械制造业。
曼联为何引进舍什科?其实很值得深思。

德甲的水平介于荷甲和法甲之间,整体上有一定硬度,但许多球队的战术比较偏重于进攻,缺少坚固的防守,这使得比赛的竞争不如英超激烈。法甲虽然也专注于培养力量型球员,但相对来说稳定性强,主要目标是进军英超市场。因此,近年来,德甲球员往往被赋予一个“溢价”,有时候甚至因为其在德甲的表现过于突出而被高估。舍什科就属于这一类,虽然在德甲有出色表现,但一到英超,面对更为高强度的对抗,他的表现却大打折扣。像维尔纳、哈弗茨这些球员,在英超也很难找回之前的状态。
曼联在这场比赛中应该赢得比赛,但最终却只能庆幸没输。数据上看,曼联表现并不差,但这场平局实质上暴露了不少问题。回顾2012年曼城也曾连续两场领先被逆转,最终也只能接受平局。曼联的情况虽然相似,但明显这支球队的实力并不具备争夺欧冠资格的水平,最多也只能勉强争取欧联资格。
从最近两场比赛的情况来看,曼联并非完全靠运气。德利赫特扳平的进球,xG值只有0.1,要运气好才能够顶中门框,且门将反应不够及时。维卡里奥的防守也是如此,虽然表现有些不足,或许是因为他之前带伤上场。看上轮对阵森林的比赛,也是阿马德一脚神仙球,xG值也没有比德利赫特的进球更高。
问题的症结在于,面对森林,曼联上半场本应领先两球,但舍什科的一次长传接球失误,错失了进球良机。这场比赛他有两次机会,尤其是第二次,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作为一名“脚下有活儿”的中锋,舍什科在面对英超这种更快、更强的环境时,他的表现明显不尽人意。许多英冠前锋都能轻松盘过门将得分,但舍什科却没能完成一个简单的进球。
这个曾在德甲叱诧风云的球员,到了英超反而暴露了自己的短板,德甲球迷怎么能为他辩解?你看看德甲球队在欧冠的表现,其实就是在打“卖人橱窗”,以刷进球数为主要目的。舍什科加盟曼联至今,他在门前的表现也仅仅是勉强进了一个“300万前锋”能轻松把握的机会。作为曼联的进攻支点,他不仅没有利用身高优势去争抢第一点球,也没有那种通过灵活的跑位来制造进攻空间的能力。而且,他的头球技术更是差强人意。面对如此明显的缺陷,曼联为何还是决定投入8000万去签他?
曼联这笔钱花得不值,应该补强的6号位置没有解决。
曼联的最大问题其实在于中场的6号位置。这个位置一直由两名年老的球员担任,导致球队在进攻上明显缺乏支撑。在本场比赛中,曼联只有5次射门,如果对方运气更好,曼联可能在半场就失去领先优势。而热刺在引入帕利尼亚之后,整体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变得不再那么软弱。如今,这位葡萄牙国脚的表现尤为抢眼,英超铲球数遥遥领先,显示出他在防守端的重要性。曼联如果真想争取成绩,应该先补强类似帕利尼亚这样的6号球员,而不是继续在前锋线上花钱。布莱顿之所以能通过凯塞多的转会赚到上亿英镑,就是因为他们在中场位置上找到了合适的球员。曼联买舍什科的逻辑实在令人费解:“我们有很多机会,但缺少把握机会的人。”然而,曼联早已拥有了库尼亚和姆伯莫,舍什科的引进并不算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反而成了奢侈品。
一个险些降级的球队,竟然在转会市场上花费如此多的资金,去竞争那些“奢侈品”,这显然是一个错位的决策。门将位置的问题也一样,虽然拉芒在最近的表现略有提升,但他无法与现役阿根廷国门马丁内斯相比,无论在经验还是气场上都差距明显。如果曼联的高层决策如此欠缺眼光,怎么敢喊出两年内争夺英超冠军的口号?

热刺的两个进球,要么发生在曼联禁区前沿的10米区域,要么发生在禁区内。这正是6号球员的工作区域。最后,德利赫特在防守时被拜仁弃将轻松甩开,而理查利松的射门时,曼联的防守没有任何反应。卡塞米罗在第72分钟被换下,他显然跑不动了。热刺还在周中打了欧冠,而曼联有整整7天的备战时间,结果还是在最后的5分钟内体能崩溃,未能顶住对方的进攻。

不仅舍什科的引进令人质疑,曼联的一些其他转会也暴露了决策的失误。例如,多尔古的表现令人失望,他的技术层面严重不足,甚至无法完成最基本的任务。曼联花费3000万引进这样的球员,显得非常不明智。而达洛特虽然踢左翼卫时不太舒服,但至少有一定的技术。相比之下,多尔古的笨拙表现让人怀疑曼联的选人眼光。如今,阿莫林还为他的亲戚达洛特辩解,这让人不禁担心,阿莫林是否会成为滕哈赫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