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干燥寒冷。这个时候,我们的饮食也要跟着季节变换,从秋天的“润燥”慢慢转向冬天的“温补”。说起适合这个时节的食材,有一种“地下宝物”不得不提——它就是芋头。
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季节,外婆总会从地里挖出圆滚滚的芋头,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那软糯香甜的口感,至今仍是记忆里最温暖的滋味。如今才明白,这看似普通的芋头,其实是秋冬季节的“养生高手”,特别是对中老年人格外友好。
为什么11月要多吃芋头?
芋头营养价值很高,它富含钾元素,能帮助维持血压稳定,缓解秋冬乏力;膳食纤维丰富,健脾养胃助消化;更重要的是,它含有一种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能产生免疫球蛋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正好应对季节变换带来的健康挑战。
下面就来分享3种芋头的家常做法,软糯好消化,营养更翻倍,学会了经常做给家人吃。

蒸菜最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这道芋头蒸排骨,排骨滑嫩,芋头吸饱了肉汁,软糯鲜香,入口即化,特别适合牙口不好的中老年人。
排骨提供优质蛋白质,芋头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消化,减轻肠胃负担。蒸制的做法清淡少油,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好嚼易消化,是秋冬滋补的绝佳选择。


排骨嫩滑、芋头入味的秘诀
1、排骨斩成小块,用清水浸泡半小时,中途换一次水,泡出血水后洗净。
2、开始腌制:加姜末、蒜末、一勺生抽、半勺蚝油、少许白糖和白胡椒粉,抓匀后加一勺淀粉,再次抓匀,最后淋一勺食用油锁住水分,腌制30分钟。
3、芋头去皮洗净,切成与排骨大小相当的块状,均匀铺在盘底。
4、将腌好的排骨平铺在芋头上,不要堆叠。
5、蒸锅水开后,放入盘子,大火蒸25-30分钟,关火后焖2分钟再出锅。
6、撒上葱花,淋上少许热油激发香味即可。
小贴士
排骨泡水去腥比焯水更好,能保持肉质鲜嫩。
芋头切块后如不立即使用,可泡在清水中防止氧化变黑。
判断是否蒸熟:用筷子能轻松穿透芋头,排骨骨头微微露出来即可。

这是一道传统的养生糖水,芋头的软糯与红豆的绵密完美结合,清甜不腻。秋冬的下午来一碗,从头到脚都暖和起来。
红豆健脾益肾,补血养心;芋头补中益气,增强免疫。两者搭配,既能补钾,又能健脾胃,而且口感温和,对肠胃非常友好。


煮出红豆起沙、芋头完整的诀窍:
1、红豆提前用清水浸泡4小时以上,最好提前一晚浸泡。
2、泡好的红豆放入锅中,加入足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煮40分钟至红豆软烂“开花”。
3、芋头去皮切滚刀块,在红豆煮至软烂后放入锅中。
4、继续煮20分钟左右,至芋头软糯但不散烂。
5、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或红糖,煮至糖融化即可关火。
小贴士
红豆提前浸泡是煮烂的关键,可以节省大量烹煮时间。
芋头不要煮太久,保持形状完整,口感更好。
喜欢更丰富的口感,可以在最后加入少许小圆子或年糕片一起煮。

这道菜是四川家常菜的经典,芋头吸收了鸡肉的鲜美汤汁,变得异常美味,比鸡肉本身更受欢迎。微辣的口感特别适合在寒冷天气里暖身开胃。
鸡肉温中益气,芋头增强免疫,两者搭配滋补效果加倍。略带辛辣的口感能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意,而且非常下饭,能改善秋冬食欲不振的情况。

做出地道风味的关键步骤:
1、鸡肉斩块,芋头去皮切滚刀块,准备姜片、蒜粒、葱段,以及适量花椒和干辣椒。
2、锅中放油,烧热后下入鸡肉,中火煸炒至表面金黄,逼出多余油脂。
3、加入姜片、蒜粒、花椒、干辣椒和一勺豆瓣酱,炒出红油和香味。
4、烹入一勺料酒,加两勺生抽、半勺老抽翻炒均匀。
5、加入足量开水没过鸡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煮20分钟。
6、放入芋头块,继续炖煮15-20分钟,至芋头软糯入味。
7、大火收汁,根据口味加盐调味,撒上葱段即可出锅。
小贴士
鸡肉先煸炒再炖煮,能去除腥味,增加香味。
芋头不要过早放入,否则容易炖得过于软烂。
不吃辣可以省略豆瓣酱和干辣椒,做成原汁原味的清炖芋儿鸡,同样鲜美。

秋冬吃芋头小总结:
1、选择优质芋头:表皮光滑无破损,掂起来重量扎实,切口处汁液呈现乳白色为佳。
2、处理防手痒:处理芋头时最好戴手套,如果不慎手痒,可在火上稍微烤一下或浸泡在醋水中缓解。
3、适量最重要:芋头淀粉含量高,一次不宜食用过多,特别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
温馨提示
芋头营养价值高,但含有较多淀粉,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处理芋头时汁液可能引起皮肤过敏,建议佩戴手套操作。
11月的芋头正当季,价格实惠营养高。这几道家常做法,既保留了芋头的原味,又变换出丰富口感。趁着现在芋头最新鲜,不妨多买些回家,换着花样做给家人吃。为这个冬天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江江食研社】原创,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麻烦点个赞!欢迎关注,每天分享简单实用的家常养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