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疯玩过的孩子,长大不焦虑
创始人
2025-11-18 07:47:38
0

嗨,我是瑞秋。

最近,荷兰迎来了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之一,荷兰版圣诞老人 Sinterklaas 的到来。

相传这位圣诞老人住在西班牙,每年 11 月初会乘船前往荷兰。

上周一他们正式从西班牙出发,在海上漂了一整周,经历各种“磨难”,终于在上周六顺利抵达荷兰。

Sinterklaas 正式“登陆”的这一天,全国各大城市和小镇都会举办欢迎仪式,热闹得像一场盛大的嘉年华。

上周六我也带孩子们去看了圣诞老人和他的帮手黑彼得(Zwarte Piet)的巡游活动。

长长的游行队伍热闹非凡:Sinterklaas 坐在车上向孩子们挥手,前后伴随着各式精心装饰的花车,还有节奏感十足的鼓乐队,沿途的音乐和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孩子都笑得合不拢嘴,最令孩子们开心的莫过于一路发零食的黑彼得们,趁孩子不注意,还会往他们的衣服帽子里塞一大把饼干和糖果。

好多小朋友甚至拿着大麻袋在那里装,现场的气氛简直high得要飞起来了。

这些穿着黑彼得服装的大人们令我印象深刻,他们不是在“扮演”快乐,而是真正全身心沉浸在那份纯粹的欢乐中。

音乐一响,比孩子还跳得卖力,还拉着小朋友一起旋转起舞,跟孩子们打成一片,仿佛他们瞬间也变成了孩子。

说实话,这并不是我第一次在荷兰成年人身上看到这种“孩子气”。

明明是一个成年人的面孔,却依然保有孩子般的纯粹与快乐,以前我还不太理解。

但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荷兰的大人总给人一种轻松、开朗、不焦虑的感觉?

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小时候也是被这样对待的,他们从小就被允许大笑、允许疯玩、允许做梦。

正因为小时候无拘无束地疯玩过,长大后他们的心里会住着一盏灯,亮亮的、暖暖的,不容易被焦虑吹灭。

1

快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成年人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每天我们都忙着生活,还有忙不完的家务、干不完的工作,以及层层叠叠的压力……

经历完这一切,我们已经很难再保持多少闲情逸致,只求“能好好活着”就行。

虽然知道有些事孩子会很喜欢,做了他们会很开心,但大人还是常常习惯性地说:“算了吧,这样太折腾了。”

然而在荷兰,我一次次看到,他们为了孩子的快乐,是如此认真,如此拼命。

他们懂孩子的快乐从哪里来,知道什么能让孩子由内而外地开心;更关键的是,他们不嫌麻烦,不怕繁琐,愿意义无反顾地为孩子做一切,为他们的快乐保驾护航。

他们确实做了许多在我们看来有点“离谱”的事情。

之前孩子们去夏令营时,学校组织彩色泼水,所有孩子全身都五彩缤纷;

为了迎接新学期,他们会在操场上来一场疯狂的泡沫雨,让孩子们在泡沫堆里打滚;

天气一热,全校师生都带上水枪,甚至请来消防洒水车助阵,上演一场盛大的水枪大战;

看到校门口有积水,老师二话不说就给孩子们套上鞋套,让他们去踩水。

这些事在我们看来确实挺疯狂的,但孩子们玩得是真的开心。

就像荷兰这个著名的节日Sinterklaas,这可以说是一场举国上下都参与的哄小孩大戏。

他们会找一群演员扮演圣诞老人和黑彼得、上演完整的故事情节,还会拍成每日新闻,只为了让孩子们相信:圣诞老人正从西班牙赶来荷兰,给他们带礼物。

如此大费周章,是为了什么呢?

只是为了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疯玩其中。

说实话,这点挺让我感动的。

我自己也是那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妈妈。

我们把太多的担忧摆在孩子的快乐前面;也把太多“我不想麻烦”,当成了阻止孩子的理由。

“别弄脏衣服。”

“小心摔倒!”

“这样太危险。”

“这东西太脏了。”

看似是在保护孩子,减少麻烦,让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同时,我们也悄悄拿走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

孩子确实需要快乐,需要尽情疯玩,需要肆意撒欢。

玩,正是孩子发展身体协调、空间感、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天然路径。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由玩耍的过程,是孩子建立自信与内在动力的起点。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不是事事阻止,而是为孩子的“疯玩”留出空间和底线:

可以弄脏,那就玩完一起清理;

可以冒险,因为你在旁边陪着;

可以失败,但不会被指责。

一个玩得够疯、笑得够响、敢于探索世界的孩子,心里才能真正长出稳重与自律,那是一种从快乐里生出来的力量。

2

为什么疯玩很重要?

小时候疯玩过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更勇敢,更自信,也更能适应变化。

他们在面对未知时不容易慌张,对生活保持更高的兴趣和敏感度,也更懂得如何从日常中找到快乐。

这些,都是疯玩带来的独特优势和长远好处。

童年如果被过度压抑,被要求时刻乖巧听话,长大后往往很难真正体验自由,很难心安理得地享受快乐,也很难拥有像孩子般纯粹的喜悦。

他们会对未知不自觉地紧张,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生活的敏锐度和愉悦感逐渐迟钝。

明明内心渴望探索,却习惯性地退缩;明明想尝试,却下意识地担心后果。

小时候,他们听得最多的往往是这些话:

“别踩水,会把鞋弄湿。”

“那是泥坑,很脏的。”

“草地有虫子,会爬你身上。”

“别跑,小心摔倒。”

“再闹我就生气了。”

这些看似善意的提醒,其实也在告诉孩子要避免风险,避免麻烦和混乱;而相比之下安静乖巧,听话懂事才是值得被表扬的。

当孩子一次次被打断,被阻止,久而久之,他们或许就会开始克制自己的冲动,怀疑自己的直觉,把好奇压下去,把兴趣藏起来。

他们慢慢会觉得,快乐是危险的,尝试是有代价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习惯压抑,长大后自然更容易焦虑。

他们不敢迈出第一步,不敢主动争取,也不敢相信自己的感受是值得被接纳的。

疯玩,恰恰是孩子最天然的“情绪按摩”。

心理学上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疯玩的过程,就是孩子一点一点构建自我效能感的舞台。

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学会调节情绪、解决问题,也更容易从身体中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

长大后,他们更容易信任自己,也更容易找到快乐的来源。

他们不焦虑,因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总是危险的,尝试不会总是失败的,并且快乐,是可以去争取的。

允许孩子疯玩,其实就是允许他们成为一个有活力、有弹性、有安全感的人。

3

陪孩子一起疯玩

中国式家长往往特别强调管和教,似乎只有孩子听话,懂规矩,父母才算尽了责任。

也因为这样,许多家长会刻意保持威严,与孩子保持距离,不敢太亲密,担心一旦笑开、玩开,就失去了说话的分量。

但事实恰恰相反。

你可以想象一下:孩子更愿意亲近谁?是那个板着脸发号施令的大人,还是那个愿意陪他一起笑。一起疯的家长?

当父母选择不再当旁观者,而是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他们的玩伴,这不仅仅是陪玩,更是一种深层的情感连接。

孩子在这样的互动中获得的,不只是快乐,更是心理上的支持感和情绪稳定感。

他知道自己是被在意的,是有回应的,也从中慢慢学会信任、沟通、合作和表达情绪。

这一点对爸爸来说尤其重要。

很多孩子和爸爸关系淡漠,是因为从小缺少亲密互动的时间。

最能拉近父子、父女关系的方式,不是讲道理,不是立规矩,而是一起疯玩。

有句话说:“男人至死是少年。”这话真不假。

爸爸有时候比妈妈更懂得如何和孩子一起疯玩。

我们家爸爸就是这样,和三个孩子一起疯玩的时候,那叫一个疯狂。

一起叠罗汉、玩金鸡独立、水枪大战、角色扮演超级怪兽……

他一点都不怕“幼稚”,玩起来就像变成了孩子,跟他们笑成一团。

真正的陪伴,不是讲了多少道理、立了多少规矩,而是留下了多少共同疯玩的回忆。

所以别怕放下身段,别怕玩得太疯。

一个愿意和孩子一起疯玩的爸爸妈妈,才是孩子最想亲近、最愿意信赖的人。

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高... 中国不需要发起抵制,日本却撑不住了,这才是日本从上到下陷入集体焦虑的更深层次原因。这次高市早苗惹出来...
云南风味复刻!橙子茶做法大公开... 制作云南橙子茶,需要先挑选几个饱满的当地橙子。云南的橙子日照充足,果味浓郁,是做这道茶的上佳之选。将...
“中国雪乡”开园首日,迎宾又迎... 11月17日,“中国雪乡”景区正式开园迎宾。记者从景区方面了解到,10月17日雪乡迎来首场降雪,较去...
日本游“凉了”?旅行社回应退订... 全文共2008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旅行社获悉,目前,已有部分报名赴日团组的游...
宣医记忆|老物件有话说:《旧照... --宣医记忆-- 老物件有话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2025年文化建设重点项目 《旧照记宣医急诊魂...
原创 瞬... 1、在家无聊,突然心血来潮,就发挥自己如天籁般的歌声,飙到一半想让妹妹一起嗨,发现她拿着手机发呆,我...
宁波一5月龄早产女婴心脏手术期... 据浙江“健康宁波”微信公众号消息,宁波市卫生健康委11月17日深夜发布情况通报: 近日,宁波大学附属...
温州楠溪江石桅岩真有这么神?8... 石桅岩到底值不值得去 石桅岩,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神秘感。有人说它是楠溪江的明珠,有人说它不过是...
原创 学... 标题:学校门口的六大小吃,炸香蕉,煎饼果子,肉夹馍,还有哪些? 在这个充满青春气息的地方,学校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