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三潭石塔观鸬鸟
创始人
2025-11-18 16:49:03
0

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西湖有许多赏鸟的好去处。我曾经去探过好几个,比如柳浪闻莺的柳丝间,绣眼鸟灵动地穿梭;茅家埠的芦苇深处,白头鹎的鸣声清亮悦耳;孤山北麓的湖面上,越冬的鸳鸯成群结队地游弋。而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要数小瀛洲“三潭印月”一带。这里水网纵横交错,石塔的影子在水里忽浮忽沉,既是西湖的标志性景致,也是水鸟栖息的天然乐园。不管是站在“我心相印亭”下远远眺望,还是坐着一叶小舟近距离去观赏,飞鸟、石塔和湖光交织在一起的画面,总能让我生出说不出的意趣。

时值秋冬之交,我又一次踏上了这片被碧水环抱的沙洲。刚登岸,我大步超越了同向的人流,径直朝着“我心相印亭”走去。这座亭子始建于清代,本意是“不用说话,彼此就能明白心意”,我常觉得里面还藏着“以心传心”“拈花一笑”的禅意。深褐色的栏杆靠着水边,南北通穿,时有轻风拂面,历来都是游人驻足赏景的好地方。

可我此刻的目光,却越过粼粼的清波,投向了远处三座亭亭玉立的小石塔。石塔周围的水域里,聚集着一大群水鸟,主要是黑色的鸬鹚,还有白鹭、野鸭等其他鸟类。对我来说,来赏三潭印月,其实就是为了来看这些鸟儿。

三潭石塔的历史,和西湖的疏浚工程紧密相关。北宋元祐年间,苏轼担任杭州知州时,主持了疏浚西湖的工作,重新扩建了小瀛洲,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独特格局。最初的三座石塔,立在苏堤以东的水面上,其中的一塔在湖心亭附近位置,呈大三角形分布,用来标志水域的深浅和禁止种植的范围。

到了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聂心汤学着前辈的做法,再次疏浚西湖,把石塔迁建到了小瀛洲以南的水域,构成了“湖心平眺”的景观。现在我们看到的石塔,是清康熙帝南巡时改建的样子,塔身雕刻着云纹,顶部做成了葫芦形,古朴又精巧,经历了几百年的风浪,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

明代文人高濂在《西湖幽赏录》中曾记载:“湖中三塔寺基,去湖面浅尺。春时草长平湖,茸茸翠色,浮动波心,浴鹭狎鸥,飞舞惟适。望中深惬素心,兀对更快青眼。”春天青草萋萋,鹭鸥翔集,字里行间满是幽静闲适的审美情趣。在他的笔下,三潭是草色和塔影相互交织的景象,自然、人文景致融合,常让人心驰神往。

如今三潭的四周,虽然看不到过去那种茂密的岸草了,但有人工培植的水生植物环绕在塔基周围,浮在水面的藻类成了水鸟天然的屏障;石塔外面划定了游船航道,既方便游客观赏,也为鸟类留出了觅食的空间。要是高濂能穿越到现在,想必不会再偏爱春草,也会更喜欢石塔上停留的鸬鹚、水面上轻盈飞舞的白鹭。

远处的南屏山、九曜山像用淡墨画出来的一样,黛色的山影在云雾中时隐时现;雷峰塔静静地矗立在南岸,飞翘的屋檐映着朦胧的天光;苏堤就像一条青色的绸缎,蜿蜒伸展。这山水相互映衬的景象,就像南宋画家马远的“一角构图”,简约却蕴含着悠深而绵延的意境。

小瀛洲一年四季的景致各不相同,我几乎都会来一次。春天,海棠花开得烂漫多姿,粉白色的花朵缀满枝头;夏天,睡莲和王莲的翠叶铺满湖面,尤其是大王莲那是杭城独一份的;秋天,木芙蓉再次绽放,透着一种清艳又文雅的美;到了冬天,枫林红得像晚霞,那“南舒、北畅”的四面亭不管朝哪一面,都像处于熊熊烈火之中,别有韵味。

不管四季怎么变化,石塔周边的鸟群,始终是我最牵挂的。它们是西湖的精灵,也是岁月的见证者,用灵动的身影给这千年胜景注入了鲜活的气息。

今年的候鸟来得格外早。九月初的时候,就有人看到鸬鹚站在塔尖上了。作为西湖最早到来的冬候鸟,鸬鹚天生怕冷,通常会在9月底到10月初的时候往南方迁徙,今年却提前了将近一个月。这些“怕冷”的客人,每年冬天都会有一两百只飞到这里,一直待到第二年的三四月份,等北方回暖了,才会陆续飞回北方。它们也是在西湖停留时间最长的冬候鸟。

我举起手机,用长焦镜头对准了中间的那座石塔。只见好多只鸬鹚停在塔身上,它们体态修长,全身黑色的羽毛特别醒目,两肩和翅膀呈现出淡淡的青铜色,就像披上了一件铠甲。长长的嘴巴尖利又有力,透着一股干练劲儿。

有一阵子,我还把它们错认成了夜鹭,后来才知道,夜鹭大多在黄昏的时候活动,羽毛颜色偏褐色,而这些在初冬时节活跃的黑色水鸟,正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捕鱼高手鸬鹚。

它们似乎特别喜欢石塔,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石塔高出水面,视野开阔,既能观察到水下的猎物,又能警惕周围的情况;塔基周边的水流平缓,鱼虾又多,是理想的觅食区域。况且这地方远离了人群,干扰相对少些。

此刻,有的鸬鹚收拢翅膀,单脚站立着,脑袋微微偏向一边,好像在打量经过附近的游船;有的展开翅膀梳理羽毛,动作从容不迫;还有好多只半身浸在水里,只露出背部和脖子,就像浮在水面的小雕塑一样。

忽然,一只鸬鹚猛地扎进水里,激起一圈圈涟漪。我下意识地握紧手机,手指按在快门键上等待。鸬鹚的潜水技能非常高超,可以在水下停留好几分钟,凭着敏锐的视力和灵活的身手捕捉鱼虾。没过一会儿,这只鸬鹚就破水而出,嘴里叼着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鱼儿,扑棱棱扇动着翅膀飞回了石塔。其他的鸬鹚看到后,纷纷伸长脖子张望,大概为小伙伴精湛的技艺喝彩吧,叽叽喳喳的叫声打破了湖面的宁静。我趁机按下快门,把飞溅的水花、鸬鹚矫健的身姿、石塔沉静的轮廓,都定格下来。

在成群的鸬鹚中间,点缀着几只白鹭,雪白的羽毛和鸬鹚的黑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有的站在石塔旁边的浮标上,有的在水面低空飞行,姿态轻盈,透着些许仙气。更让人欣喜的是,远处的湖面上还有几只白骨顶,它们额头那块白色的硬壳格外醒目,黑色的身体也泛着光泽,时不时潜入水中觅食,然后浮出水面梳理羽毛。

还有少数几只鸳鸯也已经到了西湖,其中一部分是“杭二代”“杭三代”,早就定居在这里了。不过通常情况下,鸳鸯并不会聚集到三潭这边,而是栖息在西湖的其他水域。各种各样的鸟聚集在一起,有一种大合的感觉,共同构成了三潭石塔边秋冬之际最生动的画卷。

远远观赏虽然能看到完整的美景,但终究隔着这么大的距离。我想起去年深秋,曾经与人共坐一条小船近距离赏鸟的情景。那天天气晴朗,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小船绕开了主航道,悄悄地划向中央的石塔附近。

近距离看石塔,更能感受到它的古朴和精巧。青石砌成的塔身布满了斑驳的纹路,上面的镂空图案依然清晰可见。传说在中秋之夜,人们会在塔里面点上蜡烛,烛光透过镂空的孔洞映照在水里,就形成了“三塔同辉”的奇观,天上有一轮明月,湖上幻化感觉有33个明月,遗憾的是我从没有来体验过。

小船静静地停在石塔旁边,我屏住呼吸,生怕惊扰到这些精灵。远处的游船上,游客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快门声和导游的解说声隐约能听到。游船驶过,激起的波纹让石塔的影子在水里微微晃动,可鸟群却毫不在意,该栖息的栖息,该觅食的觅食,早就和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了。

不过这样近距离的观赏,终究只是“偶然的乐趣”,大多数时候,我只能在小瀛洲亭子边或者岸边远远眺望。远观也有远观的妙处,能把石塔、飞鸟、远山、近水全都收入眼底,构图完整,意境朦胧,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就像此刻,我站在亭子里,看着鸬鹚在塔边起起落落,白鹭在水面盘旋飞舞,雷峰塔和苏堤遥遥相对、相互反衬,湖面上水波荡漾,一切都恰到好处,静美得像一幅画。

我沿着亭边的石板路慢慢走着,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终于避开了挡在视线前游船上晃动的人影,对准了一只正要展翅飞翔的鸬鹚。它的翅膀完全展开,羽毛的层次分明,石塔的影子和鸟的身影在水里相互交叠,意境浑然天成。“咔嚓”一声轻响,这个瞬间被永远定格了下来。

大多数人来三潭印月,多半是怀着赏月的雅兴;而我却偏偏喜欢观鸟这份“俗趣”。专注地看着鸟儿们栖息、觅食、飞翔的样子,心里的浮躁就会慢慢沉下来,只剩下平静和喜悦。

三潭石塔历经了千年的沧桑,默默地见证着湖山的变迁;而每年如期而至的候鸟,就像时光的信使,连接着过去和现在。高濂笔下唯美的春草或许已经很难见到了,但石塔依然在那里,碧水依然在流淌,飞鸟带来的生机也从来没有断绝。这种变化中的不变、不变中的变化,正是西湖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

观鸟之乐,就像独钓寒江,乐在以平和之心面对世间,不必强求事事圆满,也不需要固守一种方式,只有从容面对,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真意。在这纷繁扰攘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淡泊宁静,才能像这些水鸟一样,和天地和谐共生,和万物相融相伴。

等天气再冷一些,织女银鸥、绿翅鸭、秋沙鸭这些冬候鸟也会陆续飞来,加上夜鹭、黑水鸡、普通翠鸟、小䴙䴘等留鸟,西湖的深冬并不寂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情系达州.拥抱湾区—广东省四川... 四川商界网:湾区潮涌,盛事启章。2025年11月16日,广东省四川达州商会湾区东部联络处成立大会暨授...
福城街道丹湖社区举行首届儿童音... 近日,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丹湖社区首届儿童音乐会暨儿童友好文化节游园活动在福安雅园温情启幕。300余...
2025瑞士签证全攻略:从申请... 一、瑞士签证概述与申根优势 瑞士自2008年12月12日加入《申根协定》以来,对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便...
原创 林... 在2024年全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中,广东队与江苏队展开了激烈的对决,场馆内座无虚席,气氛紧张得让人几...
尴尬了……男性也有胸部烦恼? 提到 “乳房发育”,你是不是下意识觉得这只是女性的专属话题? 但现实中,不少男性也会悄悄遭遇这样的困...
一喝水,尿就多,说明肾脏好,还...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
原创 火... 太阳五连胜了!你能想象吗?在送走杜兰特之后,太阳队竟然在这个赛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天他们在NBA常...
拍卖价从19.15亿降至8亿,... 广汽菲克核心资产历经5次流拍后,近日终于成功落锤。据红星新闻,京东资产交易平台显示,广汽菲克核心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