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感冒,抽动症状就像被按了“加速键”?眨眼、清嗓子、耸肩……这些动作突然频繁起来,让人心疼又焦虑。今天,广州小米熊张福森医生就给大家聊聊感冒和抽动症之间的“隐秘关联”,并教你如何用科学方法为孩子筑起防护墙。
张福森医生,执业于广州小米熊诊所,从医40余年间,一直致力于儿童发育障碍的医、教、研工作,熟练掌握国际国内儿童发育疾病诊疗常规及创新技术,具有扎实的中西医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受广大患者和家属的认可。擅长儿童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等方面的治疗。
抽动症的本质是大脑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的平衡失调,而感冒就像一把“钥匙”,意外打开了症状加剧的开关。具体原因可分为三点:
▶ 免疫系统的“误伤”
感冒病毒入侵时,身体会启动免疫防御,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如细胞因子)。这些物质可能穿过血脑屏障,影响大脑中负责运动调节的基底节区域,间接导致多巴胺分泌紊乱,从而加剧抽动。
▶ 生理不适的压力反馈
孩子感冒时,鼻塞、咳嗽、头痛等不适会持续消耗身体能量,引发疲劳和应激状态。压力激素(如皮质醇)的升高,可能进一步刺激神经系统,让抽动动作更频繁。
▶ 注意力的“恶性循环”
感冒期间,孩子可能因身体不适而更关注自己的抽动行为,这种过度关注会形成心理暗示,无意识中强化动作表现。此外,家长焦虑的情绪也会传递给孩子,形成压力循环。

若孩子不慎感冒,除了及时就医,还可采取以下措施:
对症缓解:用生理盐水喷鼻缓解鼻塞,减少因鼻部不适引发的面部抽动。
分散注意力:通过听故事、搭积木等轻松活动转移对身体的过度关注。
避免擅自用药:某些感冒药(如含伪麻黄碱成分)可能兴奋神经系统,用药前需严格遵医嘱。
张福森医生的温馨提升:预防感冒,不仅是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更是为抽动症管理争取更稳定的环境。理解身体与情绪的联动,用科学方法主动干预,我们才能帮助孩子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更轻松。
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