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渐渐转冷,空气中带着刺骨的寒意,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个季节尤其要小心。因为寒冷不仅会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还会对血糖的控制造成影响。
在笔者看来,糖尿病患者若忽视了季节变化,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血糖波动大、并发症风险增加的情况。
因此医生反复强调,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2不吃、3不做,这不仅是生活习惯的提醒,更是直接关系健康和生命的关键。

首先,谈到不吃的第一点,就是尽量避免高糖食品。这个听起来很普通,但在寒冷季节尤其重要。很多人喜欢吃甜食来暖身,糖果、巧克力、甜点,甚至冬季的热饮里加糖,都容易在短时间内导致血糖飙升。
研究数据显示,在冬季,如果糖尿病患者摄入额外50克糖分,其餐后血糖可能上升高达2.5毫摩尔/升,这种幅度对控制血糖本身就是很大的挑战。
总的来说,高血糖会让胰岛素需求增加,胰腺负担加重,长期下来甚至可能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已经有轻微视网膜病变或肾功能下降的患者,这类甜食的冲击就更明显了。

不吃的第二点是避免高脂油炸食品。许多糖尿病人觉得只要少糖就没事,但殊不知高脂肪的食物同样会让血糖控制变得复杂。油炸食品、奶油蛋糕、肥肉等,会增加体内脂质含量,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导致血糖难以下降。
近期有一项涉及8000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每周食用油炸食品超过3次的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平均比不吃的人高0.7个百分点,这在糖尿病管理中是很明显的差距。
换句话说,高脂食物会让血糖波动更剧烈,也会提高心血管风险,而冬季人们本身摄入热量增加,这种情况更加明显。

再来说说不做的第一点,寒冷天气里糖尿病患者不要忽视运动量骤减。很多人觉得冷了就不想动,躲在屋里看电视、玩手机,殊不知这种惯性会让血糖控制失去平衡。
糖尿病患者的肌肉是帮助消耗血糖的重要器官,运动不足会让血糖长期偏高,同时体重也容易增加。数据表明,每周运动量减少超过5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幅度平均比规律运动的人大约高出1.5毫摩尔/升。
而且长期下来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药物疗效可能降低。换句话说,不运动并非只是胖的问题,而是直接影响血糖稳定。

不做的第二点是避免擅自加药或更改药量。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旦血糖稍高,就会自行增加胰岛素剂量或者口服药量,这在冬季尤其危险。
寒冷让血糖本来容易波动,如果随意调整药物,容易出现低血糖事件。统计显示,在冬季因为擅自调整药物导致低血糖入院的人数,比夏季高出近20%。
尤其是老年人群,低血糖一旦发生,很可能引发昏迷、跌倒甚至心脏问题。因此,任何药物调整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随意决定。

不做的第三点是不要忽视血糖监测。寒冷天气里,血糖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波动。有些糖尿病人以为血糖控制得还行,就忽略了早晚测血糖的重要性。
殊不知,早晨血糖往往比白天更高,这是因为夜间肝脏释放葡萄糖增加,加上寒冷让血管收缩、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一项涉及3000名糖尿病患者的监测显示,如果早晚血糖监测不规律,出现严重高血糖或低血糖的风险比每天监测的人高出约25%。换句话说,定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防止血糖波动和并发症的关键,尤其在寒冷季节更不能马虎。

除了这2不吃、3不做之外,还有一些生活细节也值得关注。寒冷天气里,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干燥,容易破裂和感染。
如果不注意保暖和皮肤护理,细菌容易通过微小裂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进一步影响血糖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脚部感染,血糖常常一高就加重感染,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保暖和适当皮肤护理也是维持血糖稳定不可忽视的部分。

另外,冬季饮食也要均衡,不要因为怕冷而只吃热量高的食物。蔬菜、水果、粗粮的摄入量要保持,同时注意蛋白质摄入,特别是鱼类、瘦肉和豆制品,这些有助于维持饱腹感,减少血糖波动。
研究发现,膳食结构合理的人群,冬季血糖波动幅度比饮食单一、偏重热量的人群低约1.2至1.5毫摩尔/升,这在长期糖尿病管理中意义很大。

总而言之,糖尿病人进入寒冷季节,必须牢记2不吃、3不做,即不吃高糖、不吃高脂油炸食品;不随意运动减少、不随意加药、不忽视血糖监测。
同时,还要注意保暖、皮肤护理和均衡饮食。换句话说,糖尿病管理不是单一措施就能完成的,而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运动和药物管理的综合结果。

只有每一环节都做好,血糖才可能稳定,冬季并发症的风险才能降低。换句话说,寒冷并不是糖尿病患者的敌人,但忽视生活细节和血糖管理,就可能让健康出现问题。
医生反复提醒,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2不吃、3不做不是口头上的建议,而是关系到血糖稳定和身体安全的关键措施。总的来说,只有在生活中真正落实这些细节,才能让血糖保持平稳,减少冬季因寒冷导致的健康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
参考资料:
徐园.基层社区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5,40(04):228-230.

下一篇:仙女湖 美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