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微信公众号截图。
继杭州西湖免费开放之后,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也将免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1月19日发布通告称,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将免票开放,游客可通过线上预约方式进入景区。与此同时,灵隐寺发布《杭州灵隐寺免香花券的通启》。这意味着游客无需再支付灵隐飞来峰景区45元门票和灵隐寺30元香花券,合计75元的费用将全部取消。
华略智库高级研究员王宁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灵隐寺的免票政策,表面上是放弃了短期门票收益,实则是以引流为核心、推动区域文旅价值链延伸的经济策略。杭州西湖早年免票已印证该模式可行,而灵隐寺无疑也具备复制这一路径的充分潜力。目前,其周边已形成民宿、茶社、非遗工坊等协同发展的文旅产业集群,展现出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
灵隐寺。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摄
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制
为确保游览体验和文物保护,灵隐飞来峰景区将实行线上实名预约制,每日设有限额:工作日3.5万人、双休日5万人、节假日6.5万人,约满即止。游客需至少提前1天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搜索“杭州灵隐飞来峰”小程序预约入园名额,不支持当日预约。已购买2025年杭州公园年卡或杭州寺院年票的市民,在2025年12月31日前仍可凭年卡直接入园,无需预约。
灵隐飞来峰景区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的山峰之间,是著名的佛教胜地。景区包括灵隐寺和飞来峰,年客流量超千万人次。2011年“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灵隐寺也成为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11月1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近5年来,灵隐飞来峰景区接待客流逐年增长,2024年全年客流总数1088.31万人次,2025年截至11月13日,客流总数约为1006.48万人次。“免票不仅是免费,更是优享,让市民游客共享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也是杭州市响应高品质文旅体验期待、促进文化遗产共享的实质性举措。”
工作人员称,“免票不等于免管理”,在灵隐飞来峰景区检票口,各台检票闸机已全部更新,方便预约功能开启后扫码入园及客流监测,出口处也新增加了六台闸机。“飞来峰景区将全面升级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比如,新增灵隐指挥中心,搭载‘数智’系统,实现客流监测、交通调度和事件处置的智能化。在主入口设置‘回字形’硬隔离排队区作为缓冲,出口也做了防对冲设计。同时,根据飞来峰景区的瞬时客流量2.3万、2.8万、3.2万人次设立三级预警响应机制,通过动态调整公交运力、预约入园和控速疏导,确保秩序安全。”
走出“门票经济”,5A级景区阶段性免门票撬动旅游热
时隔23年后再次放开景区免票,杭州文旅正在减少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杭州市西湖区公布的2025年区级重点指标显示,全年门票收入的目标为不低于48143万元。截至9月30日,已实现门票收入42721万元,完成88.74%。另据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数据,灵隐寺2023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香花券30元粗略计算,门票总收入为3.6亿元,2024年灵隐寺游客量约1100万人次,门票收入约3.3亿元。
不靠卖门票挣钱,杭州已有多年实践。早在2002年,杭州就对西湖南岸线旅游、商业和服务业资源进行了全面整合,通过拆除高墙与围栏,形成总长15公里的环西湖岸线景观带,并免费向游客开放,成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西湖免费开放后,杭州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不降反增,年接待量始终在3000万人次以上。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西湖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3700余万人次。2024年杭州全域旅游收入达3450.3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同比增长107.8%,西湖周边的餐饮、民宿、文创消费链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阶段性免门票活动吸引游客,已成为很多5A级景区的常用策略。其中,沂山风景区推出“山东省户籍居民免门票”政策,迅速点燃省内游客的出游热情。自10月9日政策实施以来,景区不仅在节后传统淡季迎来客流回升,更在10月18日至19日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形成一波错峰出游的小高峰。
10月10日至11月30日,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八泉峡、红豆峡、青龙峡)面向全国游客开启免首道门票的优惠活动;据“中国黄山”微信公众号,游客凭2025年10月至11月已核销入园的黄山风景区门票信息,可以在2025年12月1日至2026年1月31日享受再次进山复游免门票一次的政策。此外,10月15日至11月30日,长白山景区面向黑龙江、吉林、辽宁高校在读大学生推出免门票政策。
王宁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如何从单一“门票经济”向“服务—体验—文化”综合价值输出的转变,近年来,不少景区已开始类似探索。在免票背景下,景区成长的关键不再依赖门票收入,而在于能否构建具有持续吸引力的高质量供给体系。这要求景区微更新、精运营,打造丰富的“小而美”项目集群。同时,免票也对景区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须建立科学的预约限流机制,在保障游客体验与控制承载量之间取得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俞金旻 李铮 曲筱艺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