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千年古镇朱家角,近日因“果冻河”引发外界关注。
2025年11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探访位于上海西郊的朱家角古镇,看到不少中外游客泛舟水上,举起手机拍摄清澈透亮的河水,有人称其像“果冻”一样。古色古香的小镇,桨声欸乃,水草摇曳,还有成群的小鱼游来游去。与往昔相比,河道水质有明显提升。
朱家角古镇俯瞰,明清时期建造的放生桥横跨两岸。受访者供图
最近一个多月,社交平台上就时常出现有关朱家角“果冻河”的照片和帖文,有不少人为古镇澄澈的河水叫好,还有人专程游览“打卡”。11月,“上海发布”微信公号也转载了相关文章。
事实上,所谓“果冻河”在各地已非奇观,游客的赞美声之外,朱家角古镇水系治理还藏有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争创国家5A级景区。生态水系治理无疑是争创5A景区的必然要求,也是古镇保护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为江南水乡代表,此前朱家角古镇曾陷入“水乡无水清”的困境。“原因很多,过去地下管网雨污合流,另外还有居民和商户生活习惯等原因。”朱家角镇河长办兼职副主任张木太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古镇治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今则迎来彻底治理的契机。
地处上海,朱家角古镇有着既江南又世界的独特优势,其境外游客占比已超30%。古镇品质提升,不仅有助于朱家角创建5A景区,对上海而言,也将更好地向世界展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2025年11月13日上午,中外游客走进朱家角古镇,河中水草清晰可见。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古镇“果冻河”
11月13日上午9点多,朱家角古镇的商户已纷纷开门营业,一拨又一拨讲着不同国家语言的游客陆续走进来,街巷热闹起来。自2021年朱家角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开放后,从古镇北区进入西井街成为一条主路线。
百年老街与河港纵横交错,这种印象一进古镇就能感受到。重建至今已200多年的放生桥下,淀浦河潺潺流过,北大街、西井街上的叫卖依然喧嚣,一切仿佛还是记忆中的那个江南水乡。不过,细微之处已悄然发生蜕变。
“好久没来朱家角,发现河道里的水很清澈,真有网上说的‘果冻’的感觉,还能看见水草。”一名上海本地游客说,他站在涌泉桥上用手机拍摄西井河不时划过的游船。窄小的石桥上,站满了拍照的游客。“果冻河”的说法或许夸大其词,但西井河确实变得晶莹透亮。
朱家角古镇,外国游客乘船从西井河划过。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商铺夹道而来。在西井街,金龄餐馆的店主吴女士已在朱家角古镇生活二十多年,最近也发现门口的西井河变得清澈,水位也更高,“这么多年,以前河面上总是飘着一层东西,水是浑浊的,现在看着舒服多了。”
作为朱家角古镇水系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张木太清楚水质提升的前因后果。他表示,2025年4月起开展河道水质保障和雨污分流改造,目前古镇核心区西井河及其支流等河水透明度,已从不足半米提升至一米以上,深水区清澈见底可达1.5米,部分区域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水质稳定在Ⅲ类标准左右。
这样的治理效果来之不易,背后有“狠活”也有科技。涌泉桥下一直冒泡的“泉水”吸引了许多游客,张木太解释,在这里,西井河支河水闸处设置了常态化引水点,通过水泵从古镇北侧的大淀湖抽调水源进入西井河。引清调水,使古镇内河有了更清澈的水源,同时依靠泵送而来的水位高差,抵挡外河涨潮时倒灌内河。
11月13日,朱家角古镇涌泉桥下冒着“泉水”。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朱家角古镇的外河主要为淀浦河,河道上船只往来,泥沙多、浊度高。包括朱家角古镇在内,江南古镇多位于太湖中下游,低洼的地形不仅要承接太湖洪水过境的风险,同时通江河口又容易受到潮汐的顶托,雨季涨水迅速但退水缓慢。过去每次涨潮,淀浦河便倒灌进古镇内河,影响河道水质。
与此同时,古镇河道里还种植了大量沉水植物,如同“水下森林”,投放了水生动物如贝类、螺类,构建起良性的水生态系统。河道上多了几艘“无人清洁船”,自动识别和清理水面垃圾。人工保洁船也来回巡逻,从早上7点多到晚上7点多,打捞浮萍垃圾,修剪和补种水草。
清澈明亮的“果冻河”离不开这些努力,不过,还有更难啃的“硬骨头”。
“雨污分流”改造
水是江南水乡古镇的灵魂,但“水乡无水清”却也是不少江南古镇长期面临的困境。通常,水污染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在朱家角,水生态既与地下管网有关,也涉及居民和商户的生活习惯。
根据存档文件记录,朱家角古镇自2003年开始建设市政污水管网,老镇区排水体制为合流制,雨污共用管网。张木太称,平时居民和商户的生活污水全截流至处理厂,但到了雨季,大量雨水灌入地下管网,超出排水能力。雨天放江,污水混合着雨水排入河道,造成污染。
另外,朱家角地下管网铺设距今已20多年,管线老化,混接点位多。即使不是雨天,污水也可能通过渗漏点流入河道。根据公开报道,过去还存在沿街饭店为图方便,私接管线违规排污的情况。
6月,朱家角古镇,施工人员改造地下管网。受访者供图
青浦区政府官网显示,2025年6月青浦区城管执法局水务执法中队联合区水务局排水所、朱家角镇景区办等部门,对朱家角古镇核心区沿街商铺开展了排水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核查商户排水许可证办理、隔油设施安装及污水排放情况,对存在问题的商户现场提出整改要求。
“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治理,才能解决问题。”朱家角古镇(北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负责人傅文静说。古镇雨污混接改造项目从4月启动,对相关区域逐门逐户开展排查,修复地下污水管网,最终,使污水管网系统独立运作。
改造的难度很高。朱家角老街保留着不少明清老宅,而且街道普遍狭窄,大型机械根本无法进入。傅文静说,地下管网的修复优先采用非开挖修复,通过点状树脂固化法修复管道缺陷,最大程度保护工程范围内放生桥、中龙桥等历史文物建筑。
经过修复,现在古镇地下只保留了单一的污水管道,取消了雨污合流制的截流井、鸭嘴阀,沿河排口应堵尽堵,使污水系统完全独立。而今后的雨水排放,则结合古镇青砖铺设和平整,通过地面找平的方式自然流入河道。
朱家角古镇一角。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污染还与居民生活习惯相关。“一些老人在河里洗拖把洗了几十年了,一着急又忘了,习惯改过来也不容易。”张木太说,与不少新建古镇不同,朱家角古镇至今保留着原有的生活肌理,景区与居民区交错分布,保存了古镇的“烟火气”,也增加了景区管理难度。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册、现场讲解,向居民和游客普及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性。
居民边女士在朱家角古镇生活12年。“以前河里有点腥味,现在闻不到了,河道的改善对我们居民肯定是件好事。”她说,她能感受到朱家角正在发生的变化。当天她牵着狗沿河散步,手里攥着一个纸巾包,带走宠物的排泄物。
朱家角古镇居民枕河而居,景区与居民区彼此交错。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5A景区的契机
朱家角古镇密集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背后,还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争创国家级5A景区。
2025年上海青浦区领导已多次调研朱家角古镇,对创建5A景区提出明确要求。最近一次9月19日,青浦区委书记王平在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推动古镇保护开发和品质提升,统筹做好建筑风貌修缮、街巷空间优化、生态水系治理等,为5A景区创建夯实基础。“5A景区创建是具体任务,朱家角古镇保护是长期工作。”他要求思想认识要再深化。
此前,6月23日王平就曾深入朱家角古镇核心区域调研,“要锚定国家5A级景区创建目标”。8月29日青浦区区长金晓明在朱家角古镇召开座谈会,要求“确保5A景区创建圆满成功”,并称“已进入攻坚冲刺的关键阶段”。几次调研,青浦区领导对水环境治理均提了明确要求。
在张木太看来,生态水系治理也好,雨污分流改造也好,古镇品质提升的工作本来就必须要做,但“争创5A景区提供了一个很重要契机,正好借这个机会彻底解决问题”。
朱家角古镇,游船从西井河划过。受访者供图
在长三角,水乡古镇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朱家角周边,多个江浙古镇已跻身国家5A级景区:周庄于2007年跻身首批5A景区,同里、乌镇于2010年获评,西塘则在2017年晋级。同时,黎里、锦溪等一批4A景区也在凭借各自实力吸引关注。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古镇拥有九条百年老街、上千栋明清建筑,人文资源丰富。这几年,朱家角新建了高颜值、多功能的游客服务中心,扩容室外停车空间,着力提升游船码头风貌,升级景区公共厕所,如今河道水系和滨水空间的面貌也得到显著提升。
而更独特的优势在于,因地处上海,这座古镇既有江南骨,又具国际风。2024年朱家角获评“入境游客喜爱的十大名城古镇”之一,全年接待的570万人次游客中境外游客占比近30%。2025年截至“十一”黄金周,朱家角接待游客约48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约145万人次,占比已超30%。
在许多当地人看来,朱家角全力提升水生态品质、推动古镇整体风貌升级,不仅有望带动区域文旅能级跃升,也将使中国江南水乡以更鲜明的形象展现在世界面前。
“现在环境确实好了很多。”一名古镇商户站在岸边,望着西井河水汩汩流动,他说:“但希望继续维持下去吧,长期维持那才是真正变好了。”
朱家角古镇俯瞰图。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