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心梗高发?“3不做”可有效降低风险
创始人
2025-11-21 10:46:11
0

冬季是心梗的高发季节,气温骤降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升高,成为诱发心梗的重要危险因素。尤其晨起时段,人体从睡眠状态转入活动状态,血压波动大,血管更易受刺激。

科学依据:血管痉挛的“多米诺效应”

血管痉挛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冬季晨起时,人体处于“应激状态”:

神经调节失衡:低温刺激通过三叉神经—延髓—交感神经通路,引发全身血管收缩。

血液流变学改变:夜间呼吸蒸发水分导致血液浓缩,晨起后血液黏稠度达峰值,易形成血栓。

炎症因子激活: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炎症介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痉挛。

研究显示,冬季心梗患者中,62%存在晨起后1小时内发病的情况,其中83%未做好保暖或进食过快。

“3不做”可有效降低风险

一不做:冷水洗脸,血管“急刹车”

晨起用冷水洗脸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冬季低温下,冷水会直接刺激面部毛细血管收缩,引发连锁反应。皮肤血管收缩导致外周阻力增加,血压骤升,同时刺激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冠状动脉痉挛,心肌供血急剧减少。研究显示,寒冷刺激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幅度达30%-50%,若本身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可能因血管剧烈收缩而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正确做法:用38℃-40℃温水洗脸,避免水温过低刺激血管。刷牙时也需注意,牙齿周围毛细血管丰富,冷水刺激可能通过三叉神经反射引发心血管痉挛。

二不做:狼吞虎咽,血糖“过山车”

晨起时间紧张,许多人选择快速进食,但这一行为会引发血糖剧烈波动。进食后,血糖在30分钟内快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随后血糖骤降。这种波动会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同时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促进血小板聚集。临床案例显示,长期狼吞虎咽者,晨起后1小时内发生心绞痛的风险增加2.3倍。 正确做法:早餐应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延长进食时间至15分钟以上。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搭配蔬菜、鸡蛋,避免油条、甜粥等高糖高脂食物。

三不做:忽视保暖,头部“受冷风”

晨起后急于外出,未做好头部保暖是常见误区。头部血管丰富,对寒冷刺激敏感。冷风直吹头部会导致脑部血管收缩,引发“冷刺激性头痛”,同时通过神经反射使冠状动脉痉挛。实验表明,头部暴露于5℃环境中10分钟,可使冠状动脉收缩幅度达20%,心肌耗氧量增加15%。 正确做法:晨起后先穿戴帽子、围巾,尤其老年人可选择毛线帽或耳罩。外出前用温水轻拍面部,促进血管适应温度变化。若需晨练,应等待日出后气温回升,避免在-5℃以下环境中长时间活动。

延伸建议:构建“晨起防护网”

除“3不做”外,还需注意:

补水策略:晨起后先喝200ml温水,稀释血液,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

药物管理:高血压患者晨起后立即服用降压药,避免血压“晨峰”现象。

情绪调节:晨起后避免立即处理紧急事务,可通过深呼吸、听轻音乐缓解紧张情绪。

冬季心梗的预防需从细节入手,晨起“3不做”原则是关键防线。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可显著降低血管痉挛风险,为心脏健康筑起“温暖屏障”。记住:每一次对细节的重视,都是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百万外国游客在张家界武陵源“慢... 原标题:武陵源:百万外国游客在此“慢下来” 通讯员 张婷 从“按下快门即走”的便捷式打卡,到“围炉...
原创 取... 十一假期刚刚结束,朋友圈里那些京都枫叶的美照还没来得及褪色,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就甩出三句话,把前往...
打卡清单+1!海口东坡老码头成... 近日,海口东坡老码头沉浸式文化生活街区正式被认定为海南省省级旅游休闲街区。该项目由海南省旅游投资集团...
拉萨美食地图:除了藏餐,这些地... 刚到拉萨的游客常常会好奇:在品尝了糌粑、酥油茶等藏餐后,这座高原古城还能提供什么样的味觉体验?作为在...
从一场冠军故事汇看广东体育新叙... 一次星光熠熠的世界冠军聚首、一张全景式“广东健身地图”,在11月20日广东省体育局主办的“跟着全运游...
爱达邮轮回应:应客户要求,取消... 11月20日,爱达邮轮旗下“爱达・地中海号”取消原定于当日上午在日本冲绳县宫古岛市平良港的停靠及乘客...
吃阿托伐他汀血糖高了怎么办,需... 最近,张医生在门诊看了一位病人,是脑梗死支架术后。本来医生要求他3个月内开始复查,可是他居然拖到了第...
郴州市代表队在湖南省住院医师规... 大众卫生报·新湖南客户端11月18日讯(通讯员 黄桂山)11月15日,2025年湖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