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业心理咨询师推荐|爱己心理
生活中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如我们所愿,所以就必须面临取舍这个问题,选择自己觉得更重要的,同时包容这个选择所带来的一切不情愿和不如意
关注我,了解更多心理学
我们这一生,会在无数的关系里扮演无数的角色:乖孩子、听话的伴侣、懂事的朋友、不添麻烦的同事、永远可以被依靠的人……别人看到的是你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你自己知道,那些“好”,常常是苦撑出来的。
你总是愿意多付出一点,多体谅一点,多忍耐一点。
到最后,你突然发现:
你不是变好了,而是越来越不像自己了。
你从一个害怕被否定的、自卑的孩子,慢慢成长成一个“圣母型”的大人——永远照顾别人、成全别人、理解别人,却永远忽略自己。
可怕的是:你以为这是爱,是善良,是懂事;但其实,它是一种对“得不到认可的恐惧”的代偿。
一种悄无声息、却足以让人迷失的心理路线。

你以为你在善良,其实你在补偿“我不够好”
很多人自卑不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而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最重要的人”从来没让他们觉得自己值得被爱、被在意。
小时候,你可能经历过这样的瞬间:
· 你很努力,父母却说:“这本来就是你应该做的。”
· 你委屈想哭,别人告诉你:“别矫情。”
· 你做得很好,却依然换不来一句真正的认可。
· 你做错一点点,就会换来冷漠、指责,甚至完全的否定。
于是你逐渐学会一个逻辑:
“我只有表现得更好,更乖,更懂事,才配得到爱。”
这种“条件式的爱”会悄悄刻进一个人的骨血。
等你长大之后,这种逻辑没有消失,只是换了形态:
· 在亲密关系里,你总是主动道歉、怕冲突;
· 在友谊里,你总是“随便啦”“我都可以”;
· 在工作里,你总是接别人不愿做的事;
· 在家庭里,你永远是“最懂事”的那一个。
别人看你,是温柔、善良、脾气好;
你看自己,是“我必须要这样,不然没人会喜欢我”。
你以为你在善良,其实你是在补偿内心里那个被否定的孩子。

当自我价值感过低,一个人就会走向“过度给予”的代偿性行为
自卑不是“我觉得我很差”,而是“我不能让别人觉得我很差”。
于是你会本能地把自己放在“给予者”的位置:
· 别人需要你时,你马上出现;
· 别人情绪不好时,你立刻安抚;
· 别人提出要求,你很难说“不”;
· 别人让步,你觉得愧疚;
· 别人生气,你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
这种过度付出的行为,本质上是代偿:
用“我对你很好”来对抗内心深处“我不值得被爱”的恐惧。
你用无止境的努力去换别人一句认同。
你用不断的牺牲去换别人不离开。
你用无底线的付出去换稳定的关系感。
别人只看到你“无私”,但你自己知道,这里面藏着一种害怕失去的绝望。
你从来不是因为太善良,而是因为太害怕。

你慢慢变成了“圣母型人格”
人一旦习惯了过度付出,就会不知不觉活成一个“圣母”:
· 总是把别人放第一位;
· 总能理解别人,却很少有人理解你;
· 你愿意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却没人照顾你的;
· 你对别人无条件包容,却不允许自己犯错;
· 你尽全力维护关系,却很少有人愿意为你退一步。
你看似很强大,很能扛,很能照顾别人;
但其实你只是压抑自己,把所有需求、情绪、脆弱都藏起来了。
别人依赖你,你却越来越孤独。
别人觉得你很好相处,你却越来越不敢表达自己。
别人觉得你无私奉献,你却越来越感受不到被爱。
你越懂事,就越没人心疼。
因为在他们眼里,你从来不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人”。
你是一个工具,一个情绪容器,一个永远不会拒绝的人。

为什么我们会在关系里“越爱越卑微”?
因为你从小就在用“表现”换爱。
你学得太早了:
我必须先证明自己,别人才会爱我。
于是你长大后:
· 不敢表达需求;
· 不敢提出不满;
· 不敢期待别人对你好;
· 不敢让别人为你麻烦一点点;
· 不敢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你把所有关系都活成了“我对你很好,请你不要离开我”。
这种关系动态,本质上不是爱,而是一种讨好式的代偿。
你越努力,越用力,越付出,越不敢停下。
因为你一停,你就会发现——
你根本不知道,除了付出之外,你还能用什么维系一段关系。

你以为你在“做善事”,其实你在透支自己
你总说:“我没事,我可以的,我能扛。”
可真正的事实是:
· 你其实很累;
· 你其实也渴望有人懂你;
· 你其实也会受伤;
· 你其实也希望有一个人能对你温柔一点;
· 你其实也想被照顾,而不是永远照顾别人。
但你从来不敢说。
你害怕一旦表达需求,对方就会觉得你麻烦、你矫情、你没有价值。
于是你就这样默默承受、默默付出、默默消耗自己。
你以为你在善良,
实际上,你把自己一点一点透支掉了。

你在代偿里迷失的,是“我是谁”
最可怕的,是你以为这是你的“性格”。
但这不是性格,这是一种生存策略。
你已经很久没有问过自己:
· 我真正想做什么?
· 我喜欢什么样的关系?
· 我能不能不活在别人的期待里?
· 我能不能不再害怕被讨厌?
· 我能不能只做我自己?
因为你长期活在“我要让别人满意”“我要让别人喜欢我”“我不能让别人失望”的状态里。
你把自己活成了别人需要的样子,却忘了自己是谁。
你不是不懂得爱,
你是不懂得“被爱”。
因为在你的成长里,从来没有人教过你这一课。

真正让我们疲惫的,从来不是付出,而是没有被看见
你不是因为付出累了,而是因为:
· 你的好从来没有被真正看见;
· 你的努力被当成理所当然;
· 你的委屈没人听见;
· 你的付出换不来回应;
· 你越是懂事,越没有人问你“你想要什么?”
你以为“无私”能换来爱,
但结果却是你越无私,越感到孤独。
因为你越让自己隐形,
别人就越看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