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甘蔗”农场能否接住“泼天流量”?一场农村大型“剧本杀”带来的思考
创始人
2025-11-25 17:48:12
0

近日,四川眉山一个甘蔗老板推出了现实版“开心农场”,开放甘蔗田让游客自助“偷甘蔗”爆火出圈:游客以9.9元/根的价格,可以24小时到田里“偷甘蔗”。这种新奇玩法迅速走红网络,单日游客量从活动初期的几十人,飙升至上千人。不过,游客暴增也带来副作用,除了甘蔗的浪费,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偷甘蔗”何以爆火出圈?农户和当地政府又如何接住这波“泼天流量”?

眉山“偷甘蔗”爆火出圈,游客超千人/晚

今年10月,浙江新昌的一处“可以偷的甘蔗田”爆火。甘蔗田采用无人看守、自助付款的模式,田边立着的牌子上写着:“自助‘偷’甘蔗,19点至次日5点,每根18元,甘蔗随便吃。”这片甘蔗田就此摇身一变,成为都市人深夜解压的“快乐基地”。营业20多天就有100多人付款,收入六千多元。

同样的火爆场面也出现在了四川眉山。11月11日,眉山甘蔗老板童鹏飞发布了第一条号召游客“偷甘蔗”的视频:“外省的甘蔗很火,我们眉山也有甘蔗。24小时营业,9.9元一根,你们快来吃快来砍,刀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活动规则设定为:游客每砍一根甘蔗,就支付9.9元,但如果被巡逻人员抓到,则需要支付15.9元。这种新奇玩法迅速走红网络。

“偷甘蔗”爆火出圈。视频截图

活动开启第一晚,就来了三四批游客。童鹏飞在甘蔗地里追了半宿,一个“小偷”都没逮到。于是,他雇了本村六十多岁的童大爷和他的两条小狗充当“捕快”。但“抓捕”效果依旧“不理想”。有游客带着甘蔗走的时候甚至嘲讽说,你们抓人效率太低了,汗都没出就“偷”到了。

眼看着游客越来越多,童鹏飞又雇了一个“捕快”,还用上了热成像仪。而随着传播效应的几何式增加,越来越多的“捕快”加入进来,甚至有被抓的“小偷”当场转变角色当上“捕快”。即便如此,面对蜂拥而来的“小偷”,“捕快”的增加还是杯水车薪,这也让童鹏飞大呼“被收拾得服服帖帖”。

从11月11日推出“偷甘蔗”项目,到11月23日改规则增设入场费,游客的热情始终高涨。23日晚8点,童鹏飞的社交账号开启直播,当晚现场游客超过千人。有游客表示,要只是卖甘蔗,未必会去买,但让自己去“偷”,还有人来追捕,就充满了趣味。

生意越来越火,压力越来越大

但随着游客数量的激增,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童鹏飞在11月23日发布视频称要收取入场门票:“从即日起,收取每人2.99元的入场费。现在是不得不收了,人更多却挣不到钱。”

视频中,童鹏飞指着背后的甘蔗地表示:“背后这块田今晚上(22日)才开的,一晚上就摆平了,我卖的钱还不如卖批发价。昨天(21日)和今天(22日)都是亏着本卖的,我只是个农民,上有老下有小不可能做亏本生意。”视频中他感叹,以前没这么火的时候,每天晚上他请游客免费吃烧烤、喝啤酒,都很开心。现在生意越来越火,压力却越来越大:“每天只睡了几个小时,声音都吼涩了。现在停也不敢停,整起也亏本,所以只能收入场费。”

童鹏飞称23日起要收入场费。 视频截图

除了甘蔗的浪费,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童鹏飞介绍,已经出现过游客崴到脚踝,或是被甘蔗头蹭破小腿的情况。对此,童鹏飞只能反复提醒:不要激情过头,不要追逐嬉闹太出格,家长照看好小朋友。

为了减少夜间管理压力,童鹏飞还把24小时营业,调整为凌晨3点结束。甚至想出“求差评”的奇招,让顾客发朋友圈抱怨“不好玩”,以此减少客流。

随着客流暴涨,逃单和秩序混乱的问题也日益严重。部分游客砍完甘蔗后,没有扫码付款就匆匆离开。由于单日人流量过大,手机信号中断情况时有发生,实际损失难以统计。而活动高峰时段,车辆拥堵的情况也十分严重,有时甚至需要交警介入疏导交通。

跟风者陆续出现,“泼天流量”接得住吗?

随着“偷甘蔗”项目的爆火,众多农田经营者直接借鉴眉山模式,快速推出本土化“偷甘蔗”类体验项目。11月25日,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成都周边的郫都、新都等近郊区域,最近也涌现出多个类似“偷甘蔗”的项目。

对于当地政府和农户来说,这波“泼天流量”该如何接住?

11月24日,青神县文旅局一位工作人员在回应上游新闻(报料邮箱baoliaosy@163.com)记者关于甘蔗老板童鹏飞提到的游客不文明行为时称:“这个事情正在解决,今天(24日)有同事已经到甘蔗地去协调解决此事了。”

而面对突然而来的游客潮,该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们推出了多个景区免票、半票的活动,同时还有民宿、住宿8折的优惠。具体说就是国际竹艺城、熊猫馆、萤光馆都是免票优惠,中岩景区、江湾神木园是半票优惠。欢迎大家来青神县旅游。”

湖南省休闲农业协会会长、高级农艺师刘连华告诉上游新闻记者,眉山“偷甘蔗”爆火的案例证明,乡村文旅的创新潜力不在宏大的景区规划,而在对在地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偷甘蔗”遭遇“成长的烦恼”。看看新闻

对于目前流量失控的情况,刘连华建议,乡村文旅经营者可借助轻量化数字工具,比如通过微信小程序设置分时预约制,控制单时段客流密度;实时统计各项目打卡率与游客评价,及时调整体验内容;精准营销,根据游客年龄、地域、消费偏好推送个性化活动信息。

后续当地可深挖“川西农耕文化”内涵,将“偷甘蔗”游戏升级为“农耕体验季”,比如春季推出“甘蔗育苗小农夫”活动,夏季开发“甘蔗叶编织工坊”,秋季延续“夜间采收挑战赛”,让单一作物转化为全年可体验的文化IP。

刘连华表示,为了打破“季节性瓶颈”与“低附加值困境”,还需延伸乡村文旅的价值链条,比如将甘蔗加工为红糖、甘蔗汁等文创产品,让游客“能带得走回忆”;横向拓展场景边界,与周边农户合作推出“甘蔗宴”“稻田摸鱼”等组合体验,形成乡村旅游集群,当游客的消费从“一根甘蔗”扩展到“一段旅程”,乡村文旅才能真正摆脱“靠天吃饭”的粗放模式。

媒体观点>>

“偷甘蔗”是一种身份的抽离

为何近期“偷甘蔗”这种娱乐方式突然爆火?

北京晚报对此评论,“偷甘蔗”说是“偷”,其实是基于信任的自助采摘。种植户明码标价让“偷”,规则宽松;游客心知肚明不能偷,照价给钱,买卖双方“过家家”般地投入,为的是娱乐。

而上游新闻认为,这样的旅游项目之所以能火,或许是击中了当代都市人对轻量化冒险的渴望。在钢筋水泥与高强度节奏中,人们渴望短暂地抽离。于是这种被包装成偷盗的无害游戏,既满足了释放压力的快感,也提供了参与感与戏剧性,让人们获得了一种重建身份的可能——不再是写字楼里的白领,而是奔跑于乡间的顽童”。

“而对于经历过砍甘蔗的人们而言,能有机会重温一次童年,或者带着没有砍过甘蔗的家人、孩子去体会一次,也是重温童年、培养亲子关系、拉近家人情感的契机。”光明日报评论道。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部分资料综合自 光明日报 看看新闻 北京晚报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敦煌日出不止鸣沙山!这5个绝佳... 每当有朋友问我“在敦煌看日出,除了鸣沙山还有别的好地方吗”,我都会会心一笑。作为在敦煌生活了十年的旅...
湖滨区:天鹅引客来 文旅韵更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通讯员 王洋 黄河之畔,白天鹅舒展羽翼,或掠水翩跹,或群栖浅滩,灵动身影...
65岁阿姨夜间猝死,医生叹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
原创 沉... 上周,傅聪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递交了一封重要的信件,指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关于“行使自卫权”与台...
鼻咽癌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提醒:... 一位三十出头的年轻爸爸,刚从幼儿园接完孩子回家,吃饭时突然说自己耳朵闷得听不清,像进了水。家人以为是...
广州强直医院:数智赋能,健康更... 强直性脊柱炎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病,以骶髂关节及脊柱疼痛、僵直为核心症状,若未规范干预,可能进...
性病艾滋病防控系列宣传(一) 为什么建议性病患者同时 也要检测艾滋病 在性健康的领域,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建议常常被提及:性病患者务必...
掌声为何经久不息?因为美丽的背... “练习芭蕾舞是枯燥且痛苦的,但只有坚持,不断练功,才能在舞台上绽放优雅。”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