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作为每年一届的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赛的保留节目,青少年模型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拉开帷幕拉开帷幕。展览展示了40位上海青少年50余件作品,其中国内外各项赛事的获奖作品达80%,参展作者年龄目前最小10岁,最大24岁,模型制作时年龄最小8岁,最大21岁。展览普及了中国青少年模型运动的发展史,并且按照建筑、航空航天、车辆、航海等版块对青少年国内优秀外获奖作品进行了展示。
构筑充满奇幻想象力的“模”力世界以上海体育场为原形的高铁《白玉兰站》在绿茵之中“绽放”;《中华庭院》在“倒扣”的山上,伫立着灰瓦红窗白墙的中式房屋,树木庭院围栏,溪流由庭院穿过,落入朵朵白云……孩子们手下的建筑,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力。
自1999年起,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多个国家机关联合发起了“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截至2024年,这一赛事已成功举办了22届,每年吸引着数十万青少年的热情参与,建筑模型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热情向前发展。参展模型就是在这项赛事中获奖的作品。
模型《白玉兰站》作为教育竞赛旗下的上海模型节“建筑模型团体项目”160分钟现场制作项目的参赛作品,主题为“火车站”,共有3名学生参与制作。他们以上海体育场为原型,巧妙地将体育场的结构和元素转化为高铁站。白色的高铁站如上海市花白玉兰般纯洁美丽,盛开在一片绿茵之间,几条轨道横贯其中。
《中华庭院》的灵感来源于空中之城,作者金逸衡,制作时年仅11岁,此作品获得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建筑模型锦标赛中国传统建筑模型设计制作组一等奖。这件作品的设计精髓在于底座,主体由黄泥做的陶土摆件改造而成。“我使用丙烯颜料涂山体,并用油画颜料逐层涂刷,山体就呈现出层次。”作品中一棵树、一条围栏,一块“墙体”都是青少年用手构筑起的美好家园。
展览现场还有充满童趣的《夏日奇缘》,院子里机器猫、老虎、大象自得其乐,屋顶开着向日葵,大大的七星瓢虫栖息在树叶上。《大鱼海棠》是上海模型节涂装组的获奖作品,作者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层次,将奇幻景象呈现在木屋模型上。《国粹变脸》则巧妙地融入了京剧脸谱的元素。乘着科技的翅膀遨游星辰大海
与成年组模型赛事不同,青少年组赛事更倾向于现场制作。展览中展出的三件雪龙号模型,以制作时间的长短划分为2.5小时版、9小时版和18小时版。
航空航海模型以其复杂的构造、及“高科技”含量成为各门类翘楚。这里有揭开中国载人动力飞行史的第一页、中国人自行设计、研制、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冯如一号”,完成了首次横跨英吉利海峡飞行的“布莱里奥?XI”,新中国第一架自行建造、原型为苏联的雅克18教练机的“初教5”……上海市科技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海模运动部教练、策展人孙鹤峰表示,做得了这些模型的孩子,对飞行史的相关知识也会熟悉的,会因为一个模型爱上一个行业,或者是因为喜欢这个行业而爱上模型。
展览还展示了固定翼、火箭和无人机项目。这些都属于动态类项目,孩子们不仅要将这些模型组装出来,还要将他们发射上天,竞速飞行等,需要结合电子、机械、计算机、航空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达成。
在航海模型板块,我们可以看到木质、纸质及金属各类材质的航模。《中国海警船》是进才中学高中生毕昊在2024年世界航海模型仿真航行锦标赛上获得F4-B青年组亚军的作品。毕昊对航海模型情有独钟,在同龄孩子们喜欢游戏的时候,他却沉浸在模型的制作中。这份热爱让他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查找资料,耐心去完成这些精细模型。他相信,“无论学习还是制作模型,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如今15岁的他已是航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