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每经记者 石雨昕每经编辑 陈星
财政赤字规模将较大幅度增加!
1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根据宏观经济逆周期调控的需要,2025年将提高财政赤字率,加上我国GDP规模不断增加,赤字规模将有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总支出会进一步扩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会加大,为经济持续回暖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什么是财政赤字率?如何确定赤字率?所谓的3%赤字率“红线”能否突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深入解读。
赤字规模是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过收入的部分。赤字率是指财政赤字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赤字率用于衡量财政赤字相对于经济规模的大小,能够反映国家财政的整体状况。”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范庆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赤字率并非是一种直接的财政工具,而是政府调整财政政策的依据和政策效果的总体反映。
具体来说,通过设定目标赤字率,决定政府财政政策的整体导向,进一步影响和体现在具体财政工具的使用上,并最终形成实际赤字率。综合来看,其他财政工具是政府调节赤字率和实现宏观治理目标的手段,而赤字率则是其他财政工具实施的结果。
记者注意到,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提出当年拟安排的赤字率,这里涉及的财政赤字仅仅是公共财政预算的赤字,靠中央发行国债和地方发行一般债券来弥补。
关于如何确定赤字率,廖岷在发布会上表示,确定赤字率,需要统筹考虑国家发展需要、宏观经济增长潜力、宏观调控安排、财政收支形势,以及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等因素。实际上,根据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通过提高赤字率,加强逆周期调节,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范庆泉表示,赤字率的提高,意味着政府将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支出提振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强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由于赤字率能够综合性地反映财政政策方向和力度,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公众对此关注度较高。也正因此,赤字率的调整是一种显性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预期、增强信心。
“在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政府提高赤字率能够加强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加大财政支出拉动内需,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财政赤字率的提高传达明确的政策含义,能够引导和修复市场主体信心,对于预期管理具有重要价值。”范庆泉说。
中央财经大学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考虑到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包括国内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投资与消费疲软及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更严厉的对华政策等因素,如果考虑到为实现2025年经济增长达到5%左右的目标,中国可以适度放宽财政赤字限制,即使2025年财政赤字率突破4%,也是合理且必要的选择。
西南财经大学地方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主任刘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表示,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2025年的赤字率也许会提高到3.5%—4%。
此前,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2025年全年有望安排赤字率在4%至4.5%,这意味着赤字规模将达到约5.5万亿元。尽管这一数字相比过去有了显著提升,但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债务水平整体平稳且健康,特别是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一提升幅度并不会带来过大的风险。
范庆泉表示,判断赤字率是否在合理区间运行,最重要的标准是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可持续的债务水平意味着政府能够通过恰当的财政政策安排,维持债务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