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高瑞嵩 青岛报道
发展的日新月异为人们带来的是更加舒适的环境,更加便利的设施,更加幸福的生活。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们的生活也将跟随发展的深入而愈发美好。
回望这些年的社会变化,我们不难发现,产业的迭代升级让很多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式和产品湮没在时代潮流中,比如很多生产线被机械化所取代,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等成为产业发展主流趋势;比如黑白电视机、旧式彩电等已无法在生活中寻觅到其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轻量、越来越智能的液晶智能电视。比如悬挂绿色牌照的汽车越来越多,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等。
不得不说,时代进步助力发展更澎湃、生活更美好的过程中,是伴随着旧事物不断退场,新事物引领潮流的现实状况,这同样是“以旧换新”的意义所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人们的生活在新事物、新产品的引领下收获更加舒适、更加高质的美好未来。
随着国家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各地积极响应政策、创新举措,依据自身实际开辟该项工作新路径、新方法。其中,青岛市就属于推动较快的城市之一。
5月20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青岛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总体情况。围绕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出了统筹推进“六大行动”的举措,包括实施高水平工业技改行动、多领域设备更新行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高品质供给升级行动、回收循环利用行动、标准提升行动。
从政策的覆盖面以及所涉及的工作内容上不难看出,这一方案的实施可谓影响全面,是多部门统筹推进的一项系统性工程。
工业技改如何追求高水平?
青岛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的城市,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加快,工业技改成为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能源、增强企业效率的关键举措。特别是伴随一些先进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出现,对工业技改提出了迫切要求。
相关报道显示,2023年,青岛市提出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焕新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每年滚动推进、重点跟踪服务技术改造项目500个以上,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生产组织效率、绿色低碳水平有效提升。
据统计,2023年青岛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速为10.3%,居副省级城市第4位。自2020年以来,累计安排资金27.7亿元用于实施普惠性企业技改设备投资奖补,支持企业达1211家。
如今青岛已聚集起包括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总院集团青岛分院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技改服务商,在工业技改方面拥有了显著优势。
近期,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申报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中,青岛成为20个入选市(区)之一,最高获批中央资金3亿元。由此可见,青岛在工业技改方面已然走在了前列,正向更高水平奋力攀登。
设备更新如何覆盖多领域?
工业技改必然涉及到设备更新,但设备更新并不仅限于工业领域,其他如农业、交通、住建、教育、文旅、医疗等都有设备更新需求。
特别是跟随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的步伐,许多市政基础设施得以优化提升,切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比如随着重庆高架路的建设,有效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状况,而且大大缩短了城区之间的通勤时间,在利于经济协同发展的同时,也让居民感受到了更新带来的实际利惠。
其他如农业领域涉及的农业机械装备升级,文旅方面的公共服务场所设施智慧化升级,医疗领域的设施、设备改造提升等都对设备更新有着不同需求。这就需要青岛市从全局考量,从多方面着手,使设备更新覆盖多领域,进一步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便利居民幸福生活。
以旧换新如何激发消费潜力?
促消费、扩内需是当前的重要工作,消费品以旧换新虽是对这项工作的助力,但同样在过程中人们也能够收获生活品质的提升。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比如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甚至刚购买不久的产品,短时间内便被“plus”“pro”所取代,瞬间激起了人们以旧换新的欲望,其他如家电、家居等亦是如此。这说明随着消费品迭代升级的加速,以旧换新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5月17日,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山东站暨2024全国家电消费季启动仪式在青岛举行。会上,青岛市商务局发布了青岛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出将统筹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推动家电、汽车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1.5亿元用于家电以旧换新,0.5亿元用于汽车置换更新。
此外,随着一系列以旧换新活动在青岛各区市陆续开展,通过活动向市民宣传以旧换新的政策利惠,以此让更多旧消费品得以置换,更多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消费品走进千家万户,在激发了消费活力的同时,也让市民在以旧换新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品质的提升。
青岛市南区的刘先生家中洗衣机已使用多年,最近在公园散步时他了解到以旧换新政策,感觉非常合适,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成功“以旧换新”了一台全新海尔洗衣机,而且全程都是上门服务,令他十分满意。“这个政策确实好。以后老伴儿不会再因为旧洗衣机声音大而烦躁了。”刘先生笑着说。
青岛智能家电产业优势突出,海尔、海信、澳柯玛等知名品牌均为本土企业,能够为以旧换新政策丰富载体的同时,也开辟了回收循环的便利路径,搭起了供需两端的紧密链条,对青岛经济发展有着典型带动作用。这也就延伸出了接下来的话题:高品质供给升级行动。
供给升级怎样实现高品质?
以旧换新要注重需求、确保质量。就如同刘先生“以旧换新”洗衣机一样,源于旧洗衣机不再能满足生活需要,而新洗衣机的静谧性又能兼顾家人的品质生活。这是对需求的应答,也是对供给的高品质要求。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也要兼顾用户的需求。政府积极搭建沟通的桥梁,通过举办供需对接活动等,让企业和用户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优质消费品的供给,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
加之,青岛市提出的将每年遴选50项左右制造业领域“青岛优品”产品品牌,同样对企业提升先进设备,产出优质消费品形成了积极的激励作用,也为高品质供给形成了优势前提。
回收循环利用如何畅通路径?
以旧换新必然涉及旧设备如何回收、如何挖掘再利用等问题。对于青岛来讲,这并不是难题。
如今,青岛借助海尔家电拆解再循环互联工厂、转转集团全国最大二手商品智能质检中心等平台优势,已建立起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为一体的回收循环利用完善路径,每年可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新材料再生3万余吨。
而且,在商务部大力支持下,目前青岛市正积极争创“国家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典型城市”。通过进一步完善废旧产品设备回收网络,打造省级资源再生产业园等举措,推动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行业标准如何有效建立?
标准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针对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青岛市从四个方面推动政策和标准更加协同配套,包括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积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具有青岛元素优势产业行业标准;通过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试点探索标准引领、标准升级的新路径;依托标准化创新平台,加快制定相关产业行业标准等,支撑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标准有力提升。力争到2025年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项以上。
“设备更新”“以旧换新”政策影响的不仅仅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更是与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随着“六大行动”的深入推进,势必将为青岛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与动能,能够为提升产业能级,激发消费活力提供积极助力,将为青岛高质量发展向新而行赋予更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