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波,加剧韩国产业空心化危机
创始人
2025-04-10 19:41:47
0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关税风波如同一股暗流,正悄然加剧着韩国的产业空心化危机。贸易摩擦导致韩国的主要出口产品面临高额关税壁垒,其传统优势产业如电子、汽车等遭受重创。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纷纷将生产基地转移至其他成本更低的地区,国内产业规模逐渐萎缩。这使得韩国在核心产业领域的竞争力逐渐减弱,大量就业机会流失,经济发展的根基受到动摇。产业空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韩国若不能有效应对关税风波带来的冲击,其经济未来将面临严峻挑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东北亚,作者:侯恬,题图来自:AI生成


在美国所谓“对等关税”的影响下,外资正在加速撤离韩国市场,令韩国金融市场经历剧烈动荡。由于韩国相关产业均坐拥体量庞大且复杂的制造业产业链,核心大企业的生产和资本外流必然会延伸至相关原材料、零部件等上下游厂商的外迁。


此前,美国政府已对韩国输美钢铝和汽车征收25%关税。“对等关税”实施后,美国政府预计将很快公布针对进口芯片、医药品、木材等品目的关税税率。


韩国产业界正在担心,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韩国国内就业形势恶化、高端人才流失,甚至给整个产业链、地方经济带来连锁负面效应,从而引发韩国制造业的空心化现象。


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在美国关税政策生效后,不少韩国产业恐怕将遭受重创。


去年,韩国在对美汽车出口方面排名第三,总值达到366亿美元,占据了韩国汽车出口额的50%以上。而韩国汽车能够在美国市场畅销,性价比一直是其竞争优势所在。


随着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韩系汽车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幅削弱。韩国政府对此警告称,这项关税将对韩国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生产商的利润、就业和全球市场份额造成“重大打击”。


韩国的半导体和电池产业也同样依赖出口,尤其是美国市场。2023年,韩国半导体出口总额的7.5%流向美国,其中接近80%的份额为韩国最具优势的存储芯片。随着美国本土芯片生产能力的提升,关税可能进一步加重韩国存储芯片的出口压力,削弱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美国是韩国电池厂商的主要客户,美国市场约一半的动力电池由韩国厂商供应。像LG新能源等巨头的关键客户包括特斯拉和通用汽车等。韩国电动车电池制造商正密切关注可能影响关键电池材料的贸易政策变化。


美国对汽车、药品、芯片等领域征收25%关税


关税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韩国企业正加速将生产线转向国外,而这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起亚、半导体和电子设备厂商三星、SK集团和LG集团正在加速在美国和墨西哥的建厂,而这些流出的大型企业,很可能带动整条价值链的转移。


以现代汽车在佐治亚州的电动车工厂为例,其零部件供应商以及生产刹车、车门等部件的中小型合作企业也纷纷迁往美国。与此同时,电动车核心零部件电池及其上游材料供应商,也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如果整条产业链都随之转移,韩国制造业面临的“空心化”风险将更加迫近。


在此过程中,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尖端制造企业不仅将工厂和生产线转移到海外,还可能带走大量的技术人才与创新资源。这将加剧韩国国内就业形势的恶化,高端人才的流失将进一步削弱韩国在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力。


鉴于去年韩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高达700亿美元,这使得美国可能以“减少逆差”为名,进一步对韩国加征高额关税,尤其是针对汽车、工业机械和半导体等重点出口品类。


整体上看,高关税将加重韩国制造业的危机,给相关企业带来更沉重的负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巨潮东北亚,作者:侯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奚梦瑶迪士尼为女儿庆生,豪门育... 白色亲子装上沾着冰淇淋渍,奚梦瑶蹲在迪士尼城堡前为3岁女儿整理歪掉的发揪,何猷君单手抱娃另一只手举着...
坐拥5座公园,泸州这块宝地悄悄... 茜草 在很多泸州人的眼里 不仅仅是地名 更是一个记忆的符号 随着城市的更新 今天的茜草 已经发生了巨...
(走进中国乡村)广西贡川村青年... 中新社 河池11月15日电 题:广西贡川村青年返乡热 民俗文旅人气旺 作者 韦佳秀 “这里将非遗融入...
秋假结束不怅然,湖州秋冬衔接美... 秋假的轻松意犹未尽 湖州的秋冬已悄悄递上“双份惊喜” ——藏在小众角落的限定美景 搭配应季暖食 每一...
北京最文艺的压马路路线:藏在胡... 来北京旅行,挤过人山人海的故宫长城后,总想找条安静的小路慢慢走走,感受这座古都真正的脉搏。作为在胡同...
山东临沂天上王城,一座建在崮顶... 这里地势险要,风景秀丽,历史遗迹众多。登上崮顶,俯瞰四周,感受古城的雄伟与壮丽,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
五大航司同日通知:可免费退改 (来源:蚌埠新闻网) 转自:蚌埠新闻网 14日,外交部和中国驻日本使领馆就中国公民前往日本发布郑重提...
三大航司同日通知:可免费退改 15日,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官网分别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