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曾经稳如泰山的“饮料巨头”也遭受了沉重冲击。在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其原材料进口成本大幅上升,导致生产成本水涨船高。海外市场的贸易壁垒增加,产品出口受阻,销售渠道受到严重挤压。原本畅通的供应链变得紊乱,配送周期延长,客户满意度下降。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得“饮料巨头”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策略,努力在贸易战的阴霾下寻找新的生机与突破,以抵御这场冲击带来的持久影响。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作者:董静,原文标题:《贸易战冲击“饮料巨头”:可口可乐笑了,百事可乐哭了》
在可乐市场份额下滑的同时,百事可乐在如今的贸易战中又处于不利于地位。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问题的核心在于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生产其秘方浓缩糖浆的地点存在差异。
这些浓缩糖浆是汽水的精华所在,通常在专门的设施中生产,然后运往装瓶厂,在那里与水、二氧化碳和甜味剂混合制成最终的饮料产品。
百事可乐50多年前就开始在爱尔兰生产浓缩糖浆,选址理由是爱尔兰的低企业税率。
现在,这个旨在节税的举措却适得其反,供应美国市场的百事可乐浓缩糖浆,几乎全部需要缴纳10%的关税。
可口可乐几十年来也在爱尔兰生产浓缩糖浆,并将其运往全球各地市场。但关键区别在于,可口可乐为美国市场生产的浓缩糖浆主要来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和美国领土波多黎各。这意味着可口可乐和雪碧等饮料受关税影响较小。
汇丰银行分析师Carlos Laboy指出,没人能预见关税的出现,也不清楚关税会持续多久,但毫无疑问,百事可乐现在处于不利地位。
报道指出,对于百事可乐来说,贸易战来得尤其不是时候。过去二十年,百事可乐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一路下滑,去年更是跌至新低,Dr Pepper取代百事可乐成为美国第二大汽水品牌。在多年专注于食品和能量饮料后,百事可乐现在正试图重振其美国汽水销售。新关税可能使这一任务变得更加艰难。
多行业面临贸易战考验
贸易战的影响远不止饮料行业。
在牛仔裤领域,Levi Strauss从许多现在受10%关税影响的国家采购原料。而Wrangler的母公司则在西半球生产其40%的牛仔裤和其他裤装,包括在墨西哥的七家工厂。
Wrangler在墨西哥生产的产品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因此目前免于特朗普今年早些时候对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的25%关税。
升级的关税战还可能波及牙膏制造商。美国消费的佳洁士牙膏大部分在国内生产,而高露洁则在墨西哥生产部分销往美国的牙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