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拥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曾涌现过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古老城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松江经历了剧变,既是新老松江人共同的见证,也带来了变迁的感受。如今,松江已经发展成为上海五大新城之一,面貌焕然一新。而与此同时,那些属于过去的城镇与街道,逐渐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成为历史的回忆。
五厍镇,许多人可能会误读为“五库”,其实“厍”字的上方与“库”不同,正确的发音是“shè”。这个地名可能对许多上海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对于老松江人来说,五厍是一个承载着深刻记忆的地方。五厍镇位于松江城区东北约十公里,沿五厍港南岸而建。早在17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姓吾的官员的住所,吾舍的名字也便由此而来。五厍这个名字就是从“吾舍”谐音演变而来的。根据清代方志的记载,五厍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水陆交通要道上,明代时已经是一个繁荣的集镇,成为了如今的老五厍。
新五厍的建设让五厍逐渐衰退,成为一个小村庄。2001年,五厍镇和泖港镇一同被撤销,成立了新泖港镇。从此,五厍镇的名字也只在老一辈的记忆中存留。要想寻找五厍的历史痕迹,可以来到五厍老街。它位于五厍大桥北面,沿着地图上的兴旺路前行便可到达。
步入五厍老街,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上世纪中期。这里的江南乡村民居,依然是典型的砖木结构,尽管已显陈旧破败,但依稀可见清末和民初的建筑风格。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年轻人的离开,老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街区逐渐老龄化。如今的五厍老街,常常用“人迹罕至”来形容。随着时间的流逝,也许这条街的存在终究会渐行渐远,甚至逐渐消失。
在这条寂静的街道上,偶尔能看到一些年迈的老人,零星的怀旧小店铺也依然保留着旧时光的影子。这种情景让人想起了韩寒导演的影片中,那些在上海取景的片段。五厍老街没有商业化的痕迹,没有任何游客吸引力的装饰,而是充满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每一面墙、每一块砖石,都在诉说着五厍的辉煌往事。对于喜爱拍摄人文纪实作品的人来说,这里是一个完美的场地,记录下时代的变迁。
其实,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五厍曾经是相当繁荣的。老街上有茶馆、餐馆、煤球店、理发店、杀猪坊、布店等一应俱全。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曾经繁华的商铺早已不复存在,能留下来的只是几家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服务的小店铺。而在新五厍的五厍大街上,依然可以看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城乡结合部的风貌。
在没有大桥和公共交通的年代,老街的尽头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东三渡口。东三渡口曾是黄浦江西岸最重要、最繁忙的两个渡口之一,历史已有两三百年之久。然而,随着五厍大桥的建成,东三渡口于2016年正式关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个见证了百年风云的古渡口,不知道未来会否像米市渡一样,被改造为郊野公园,继续作为历史的见证,传承下来。
五厍代表了上海都市面貌的另一面;在飞速发展的外部世界面前,这里仿佛停滞不前。今年年初,松江政府宣布将对五厍老街进行全面修缮,提升其街区风貌。至于五厍老街未来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给大家,我们只能拭目以待。随着上海原汁原味的老街越来越少,我们也期待五厍老街能像松江的仓城老街一样,焕发新生。
交通提示:可乘坐松江70路在五厍大街站下车,附近还有五厍休闲农业观光园,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