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全体会议上演一幕“意外场景”,联盟党总理候选人弗里德里希·默茨在第一轮投票中仅获得310票,未达到当选总理所需的316票“门槛”。这打破了联邦德国历来总理选举的惯例:从未有一位在选前已经与执政联盟达成协议的总理候选人,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
在联盟党、社民党等各议会党团举行长达数小时的闭门会议后,德国联邦议院举行第二轮总理选举,69岁的默茨终于以325票“过关”。当日下午5点30分许,他正式接替社民党的奥拉夫·朔尔茨,宣誓就任德国总理,比原计划晚了5个半小时。
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召开全体会议选举新总理。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第二轮总理选举中,德国联邦议院以325票支持选举默茨为德国联邦总理。图为德国联邦议院议长尤利娅·克勒克纳宣布第二轮总理选举投票结果。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
默茨也是继阿登纳之后上任时最年长的德国总理。1949年,73岁的阿登纳成为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领导德国战后经济复苏。如今,年近古稀登上总理之位的默茨,接手的是一个内外挑战加剧的德国。他如何带领国家走向未来?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德国柏林,联盟党主席、总理候选人默茨在党总部上台向支持者发言。
“斜杠总理”历经政坛沉浮
1955年,默茨出生于德国西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绍尔兰地区的布里隆(Brilon)小城。绍尔兰是德国天主教传统浓厚的保守地区,家庭、宗教、社会秩序观念根深蒂固。默茨本人也成长在一个传统家庭:他的外祖父曾是布里隆市长,父亲是法官。在这种环境下,法律与秩序的观念深植于默茨的价值观中。
默茨早年学习法律,做过法务工作,1989年踏入欧洲议会担任议员。1994年,他成为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并凭借犀利的演讲风格崭露头角,被视为基民盟内经济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2000年,他升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是当时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默茨的从政之路在2002年德国联邦议院选举后遭遇巨大转折。那一年,基民盟主席默克尔接替默茨成为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05年,默克尔当选德国总理,推行更为中间化、折衷的政策路线,与默茨主张的保守经济自由主义立场渐行渐远。两人在党内的权力斗争持续数年。最终,默茨在2009年退出政坛,转向商界发展。
此后,默茨迎来事业第二春。他在国际律师事务所、大型跨国公司任职,并成为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贝莱德(BlackRock)德国分公司监事会主席,积累了丰富的经济与金融从业经验。这段经历,不仅使他在商界打下坚实根基,也塑造了他日后竞选时“实干派经济专家”的形象。
2018年,随着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不再竞选连任,默茨回归政坛。凭借不服输的精神,他经过三次竞选,于2022年成功当选基民盟主席。默茨的回归为党派带来了更加保守的政策倾向,也巩固了他作为保守派阵营中主张经济自由主义的形象。2025年,他终于问鼎总理之位。
5月6日,德国联邦议院召开全体会议选举新总理。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第二轮总理选举中,德国联邦议院以325票支持选举默茨为德国联邦总理。图为默茨当日在德国联邦议院宣誓就职。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
国内挑战凸显执政困局
德国本届联合政府由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和社民党组成,双方在总计630个议席的联邦议院中,仅以328席占据微弱多数,执政稳定性仍存隐忧。联邦议院6日投票的意外结果,是这一现实的绝佳“注脚”。
联盟党和社民党4月9日公布了经由组阁谈判达成的联合执政协议。默茨在竞选时曾承诺,会遵守“债务刹车”规定,但在组阁谈判过程中,联盟党的立场却发生转变,协议中出现涉及放松“债务刹车”的机制。这种转变令联盟党民意开始走低。
面对下跌的民调数据,执政联盟此前已作出“百日承诺”,力求暑期前转变“德国的基本情绪”。雄心满满的默茨早前表示,政府上台后将迅速通过若干关键政策,让民众切实感受到改变。为贯彻相关计划,他打算推迟联邦议院暑期休会时间。
移民问题是首要挑战之一。自2022年以来,德国接纳超过200万难民,由此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竞选时,移民问题超越经济,成为选民最关切的议题。默茨政府将从执政当天起就收紧难民政策,包括加强边境保护、加快遣返步伐、暂停家庭团聚移民等举措,不过相关政策涉及与邻国沟通。此前,邻国波兰已经对德国加大边境管控政策表示质疑。有关移民问题的措施能否行之有效,是否会影响德国所希望加强的欧洲团结,还有待观察。
经济形势同样严峻。2024年德国经济已连续两年负增长,预计2025年将零增长。默茨政府承诺为企业减负、降低能源成本、促进企业投资,但相关政策实施需要时间,减少企业所得税从2028年起才会生效。默茨政府计划通过一项涉及数千亿欧元的财政方案,大幅举债刺激经济,但在德国债务负担高企背景下,政府又如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财政稳健?默茨此前在采访中已对外界期待降温,表示迅速推出的经济改革措施“不会有快速成果”。
内部党派运作亦不容忽视。在联盟党作为反对党期间,默茨成为党内强硬派的代表人物,然而执政难免需要妥协,他的“强硬”也不得不有所改变。分析认为,联盟党内部一些默茨的支持者,如今因他的种种妥协感到失望。默茨必须思考如何应对这种局面,重新稳住党内右翼阵营。
当地时间5月5日,德国联盟党与社民党在柏林签署联合执政协议现场。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摄
外交博弈考验平衡智慧
面对世界格局变化及日益增长的全球挑战,执政联盟在德国联邦总理府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默茨意在通过该机构加强总理府的外交权力。外交部则由默茨所在基民盟的瓦德富尔负责,此人被视为默茨的忠实盟友。这也是数十年来德国首次出现总理与外长同一党籍的情况。
分析认为,鉴于默茨在当下充满挑战时期必须高度关注外交政策,为最大程度减少与外交部之间摩擦,选用来自他所在党派的人选尤为合适。新一届政府在对外政策上或更趋统一。
关于德美关系,默茨自称为“坚定的欧洲主义者和跨大西洋主义者”,支持北约与自由市场经济。然而,面对特朗普政府对北约的冷淡及对欧洲盟友的疏远,默茨不得不重新审视德国的对美政策。
默茨在胜选后即表示,将致力于推动欧洲内部团结,逐步减少对美依赖。这一表态明显偏离基民盟以往对美政策的传统立场。根据媒体披露,在宣誓就职的第二天,默茨将出访法国巴黎。这是他作为总理的首次出访,也是希望增进法德关系的强烈信号。分析指出,德国希望通过推动欧洲内部团结,增强自身经济,以应对美国政策的不可预测性。
默茨曾向媒体表示,过去几十年,德国在国防领域的投入确实不足,过于依赖美国的庇护,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顺风车乘客”。针对美国可能退出北约以及退出全球化进程的担忧,他指出,欧洲人口超过美国,消费市场更为庞大。地球上目前约有80亿人,超过76亿人生活在美国以外。欧洲现在必须比以往更积极地与其他地区接触,提议开展合作和签署新的自由贸易协定。
尽管默茨在多个场合强调要提高欧洲战略自主,也承诺要承担欧洲领导重任,不过他作为“跨大西洋主义者”,多少还会对与美国合作抱有期待。默茨表示,上任后一旦决定访美行程,准备对特朗普传递的最重要信息中,包括欧洲想要建立良好并强有力的跨大西洋关系。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供应链加速重组,大国竞争持续加剧,德国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寻求平衡?默茨的对外政策将面临考验。
德国媒体此前分析,当前时代,默茨面临着战后历史上最艰难的总理任期。他必须让国家具备作战能力,使经济重新运转,并作为核心人物推动建立一个新的、强大的欧洲——一个即使不靠美国也能在这个更加严峻的世界立足的欧洲。在对国家及其资源进行全面重组过程中,他将面临社会各界和利益集团的强烈抵制。
上任从来不是结束,对于创造了“历史”的默茨来说恐怕更是如此。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确保执政地位的稳固,如何兑现执政承诺,如何在全球政治动荡中确保德国利益,如何让国家重新团结,都将考验这位“斜杠总理”的执政智慧。
(中新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