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时任丞相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使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要知道,汉武帝刘彻对于巫蛊之术一向是深恶痛绝。昔日的陈阿娇,就是因为用巫术诅咒,而被废去皇后之位打入了冷宫。被触碰了逆鳞的武帝令江充查巫蛊案,江充在调查过程中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而那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被逼自保,起兵诛杀江充。武帝大怒,血腥镇压,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么就被这么轻易地欺骗了呢?
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时的汉武帝就像一把无比锋利的宝剑,已经遮掩不住锋芒。
那么,是什么让汉武帝一步步变成这样的?还要从他这位“千古一帝”的难处说起。
言说武帝难,难在名为君王实傀儡——宝剑初磨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驾崩,十六岁的刘彻终于在做了九年的太子后继承了大位。刚一坐上皇帝宝座,他就迫不及待地组建起自己的“领导班子”。他先是任命窦太后一族的窦婴为丞相,母亲王娡一族的田蚡,也就是自己的舅舅担任太尉。后又让名儒赵绾和自己的老师王臧分别担任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其实,单从这一份任命来看,刘彻已经初具政治头脑了,要知道窦婴和田蚡分别代表的是窦氏和王氏的政治势力,而且两人都主张以儒术治国。这样一来,刘彻既平衡了自己身后的两方势力,又能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政策了。
但他显然低估了一个人——历经三朝而又崇信黄老之学的窦太后。
很快,窦太后就用雷霆手段,给自己的孙子上了一课,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先是田蚡、窦婴被罢免,后将赵绾、王臧下狱问罪,二人最后更是死于狱中。这下,刘彻再一次被架空。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毕竟刘彻推行的措施,损害了窦太后一方的利益,并且与她一直坚持的黄老之学相悖。这位权倾朝野的盲老太又怎会甘心让刘彻肆意妄为?要知道,此时刘彻在朝中的实力,远不及经营三朝的窦太后。
就这样,窦太后垂帘听政,把持了政务,将刘彻先前的政策废了个干干净净。
在中国历史上,你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规律:凡是能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君王,他们从登上皇位到治国理政,从未有过一帆风顺。他们所遇到的困难,远胜平常君主。
秦始皇曾为质赵国,受尽欺辱;李世民玄武事变,血海升皇位;康熙帝幼时登基,内挡权臣,外御三藩。
刘彻也不例外。
既然比政治手腕我比不过你,比势力我还比不过你,那我就和你比点别的。皇祖母,太皇太后,咱们就比比谁能活得更久吧!
从此,一向桀骜的刘彻收敛了性子,当起了太皇太后的乖宝宝。看着一封封明面上是呈给自己实际上却是写给窦太后的奏折,刘彻一面强忍着怒火,一面又故作积极地询问着窦太后的意见。那段时间,对刘彻来说,真的称得上是煎熬。上有窦太后压制,自己若反抗首先是没这个实力,其次还要落上个不孝的骂名;座下群臣早已被窦太后的势力渗透得七七八八,对自己更是阳奉阴违。
此刻他真正地体会到了手中无权的难处,而他想要推行中央集权的愿望也日益强烈起来。
终于,他等到了。
五年后,也就是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刘彻掌权路上的最大绊脚石消失了,而刘彻这把磨砺了五年的宝剑,终于能出鞘了。
言说武帝难,难在内忧外患两相迫——成就锋芒
刘彻掌握大权时,内有诸侯王蠢蠢欲动,外有匈奴侵略挑衅。稍有不慎,他好不容易经营的王朝,就将一朝覆灭。
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刘彻磨刀霍霍对准了他的叔伯们。这天,他召见了一个穷酸的儒士,询问他如何处理遍布天下的诸侯王。那儒士向刘彻出了这样一个主意:下令取消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允许他们土地除了分给嫡长子以外,还可以分给自己其他的儿子。要知道,每个诸侯王可都不止一个儿子,如果每个儿子都要划走一块土地,那他们的实力就要大大削弱了。
但明知刘彻政策是在给他们挖坑,他们还不得不执行,这就体现出这项措施的妙处了。
试想一下,如果各诸侯王不按照刘彻说得来做,先不谈是否抗旨。单单他们的儿子们就要打起来了。
都是父王的儿子,凭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土地?连陛下都下旨了,父王如果一意孤行,我们可要造你的反了!
就这样,诸侯的土地被越分越小,实力也越来越弱。更有甚者,刘彻酎金夺爵,一次直接削去了全国的半数诸侯。自从,地方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
这项政策便是有着千古第一阳谋之称的“推恩令”,而那个儒士名叫主父偃。
经过一番整顿,刘彻终于在全国上下确立起了自己的绝对统治,为日后他一系列举措奠定基础。
接下来,长期猖狂的匈奴,就进入了刘彻的视线当中。
要知道,在刘彻以前,汉朝对匈奴的屡次用兵都未成功过。就连汉高祖刘邦当年亲征匈奴的时候,都被围困了七天七夜差点被饿死。由此,汉朝便开始了与匈奴的和亲,并且每年都要给他们大量的金银物资。当然,这并不会阻止匈奴每年对汉朝的袭扰。
彼时,匈奴内部出现了一个首领,伊稚斜。他野心勃勃,妄图将汉朝广袤的平原变成匈奴的牧场,因此对汉朝一直是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大胆启用新人,于是卫青、霍去病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你们这帮草原蛮子不是想长驱直入吗?朕有卫青还有霍去病,还有我大汉王朝的数十万铁骑!不就是人马作墙,黄金铺路吗?朕就是举全国之力也要扫平你们这些敢跟朕为敌的人。
卫青首战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接着他河南大捷收复了河套平原,大败右贤王,重挫匈奴主力。而霍去病长途奔袭,初出茅庐就率八百骠骑深入大漠,擒获许多匈奴王公贵胄。后又连下祁连山焉支山,使匈奴大呼“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封狼居胥,饮马瀚海。
匈奴从此再也无力发动对汉朝的战争。
此时的刘彻,终于有了自己的锋利,他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值得隐忍的傀儡刘彻,现在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是人人敬畏的汉武帝。
言说武帝难,一朝放荡难收敛——锋芒太盛
解决了内忧外患,汉武帝这把好不容易磨锋的宝剑又怎能轻易回鞘?
此时的汉武帝真可谓是踌躇满志,汉朝内部,无论是庙堂还是地方,没有人敢违逆他,昔日做傀儡皇帝时的耻辱不复存在,整个大汉王朝都要拜服在他的脚下。对外,他打压匈奴,开通丝绸之路,令万国来朝,将大汉帝国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面对这样的成就,汉武帝不由得骄傲自满,认为这世间已经没有他做不到的事。于是,继续对匈奴用兵,想要彻底铲除这位多年的邻居,他一生的死敌。
多次封禅祭天,让上苍都为他歌功颂德,让他的祖父也知道“威加海内”他刘彻也做到了,比他的祖父做得还要好。
但就在他暮年得意于自己的丰功伟绩之事,偏偏有人又开始挑战他的权威,触碰他的逆鳞,这让年老但心却依然锋利的汉武帝几乎疯狂。
江充为报私仇,公然使人诬陷太子刘据,说他利用巫蛊之术要谋害武帝。汉武帝本就因为治国理念与太子不和而积攒了许多矛盾,再加上皇后卫子夫也就是刘据的生母色衰而爱驰,父子间早已有了嫌隙。再加上武帝早已不复当年睿智,一下子被小人蒙住了双眼,最终下令抓捕太子。
刘据十分惶恐,他十分清楚汉武帝的雷霆手段,一旦束手就擒,恐怕只能凶多吉少。于是仓促起兵,准备抓住江充,于武帝对峙。但稚嫩的刘彻又怎是久经磨砺,锋芒毕露的汉武帝呢。
刘据兵败自尽,一代贤后卫子夫自缢,牵连者数万。
汉武帝并不是昏庸愚昧之人,很快他就调查出刘据是受人诬陷被逼自保的。但覆水亦已难收,汉武帝过盛的锋芒终究还是伤了他自己。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先是杀光了诬陷太子的刘屈氂、李广利等人,诛练了被太子杀掉的江充的族人,清洗了反太子派,并建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以表怀念。
据史书记载,戾太子刘据仁慈爱民,与他父亲汉武帝的强硬好战截然相反,如果能继位的话,一定会是一个难得的守成之君。
只能怪汉武帝执政后期已经无法收敛住自己的锋芒最后落了个妻离子散的下场,仓促地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
后人有诗曰:
天尊赐梦降凡尘,
圣主倾心封储君。
受难窦氏曾蓄志,
一扫朝堂主汉室。
九州盘踞野心王,
草原群狼更猖狂。
推恩一令四海顺,
韬略无双万国朝。
久炼心志自锋利,
威加海内谁可敌?
意气太盛剑双刃,
终是心魔伤己身。
父子相顾两不知,
只留千古一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