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有机会,但不能决一死战,而是要讲究战略。
先说说双方军力对比。
宋朝有多少呢?
在《水浒传》一书中,说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就是说宋朝的首都东京汴梁有八十万禁军。
这还仅仅是首都,其他各地也有部署的禁军和厢军,而宋朝战斗力最强的部队是西军,即常年跟西夏作战的“陕西军区”的西军,也就是鲁智深的老上司“老种经略相公”率领的军队。
后来镇压方腊,就是靠的西军,擒获方腊的是西军猛将韩世忠。
据后世统计,北宋末年,总兵力按官方记载最少有一百万以上。主战派的李纲就曾经做过统计:仅仅禁军数量就是九十五万,其他的都是厢军、民军等。
当然,有很多地方都吃空饷,约缺额三分之一。
禁军“承平已久,阙额三分之一”。
不过,北宋军队虽然多,但都是战五渣。很多都是罪犯刺配充军,军队地位低下,战斗力自然也不强。
金国侵犯北宋主要由金国大将完颜宗望、完颜宗翰领东西两路大军而来。
第一次进攻北宋,东西两路军大约都是在5万人左右,总兵力约10万;
第二次进攻北宋,东西两路各领军8万左右,灭亡北宋的金军总兵力也只有16万。
16万消灭了北宋东京汴梁八十万,外加战斗力最强的西军,由此可见北宋军队的战斗力。
这还是金军,其实在历史上宋江起义军的战斗力也非常猛。
据《东都事略·侯蒙传》 :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 军数万无敢抗者。 ”
当然,这不是说宋江只有36个人,而是有36个头领,起义军人数不详,推测约有数百到数千。
但即使这样少的兵力,宋军“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可见宋军的战斗力是差到了极点。
梁山有多少兵力呢?
在攻打大名府的时候,宋江大军分为五路,每路有3500人,一共就是1万7500人。
当然不能倾巢而出,梁山还要留下部分兵力防守,我们就按3000算吧,总兵力超过2万人。
但即使这两万人,宋江也东征西讨,多次打败高俅的讨伐,可见梁山军的战斗力相当强。
梁山好汉不是一般的贼寇,梁山上有林冲、花荣、索超、鲁智深等原来朝廷军官。
北宋的军制,是以文制武,武将领兵打仗,处处受到掣肘,因此经常打败仗。
宋军征讨梁山,是高俅率军前来。
高俅是什么货色?
当年就是靠踢球获得了端王(后来的宋徽宗)赏识,后来竟然当上了太尉(国防部部长),这简直就是笑话。
大家能想象让一个中国男足运动员当上国防部部长吗?
简直是把军国大事当儿戏!
这样的朝廷怎么能不灭亡,这样的军队怎能不打败仗?
但梁山没有这种气死人“以文御武”的制度,让这些武将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所以屡战屡胜。
尤其是宋江见到了九天玄女,得到了三卷天书,军事才能暴增,取得了三打祝家庄,攻打高唐州,大破连环马,攻打青州,大闹华州,攻打大名府、征辽,灭三大寇等一连串的胜利,并打败了高俅的围剿。
更重要的是,梁山还占据了地利优势。
《水浒传》第十回、第十一回这样描述梁山水泊:“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纵横河港一千条,四下方圆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阻当官军,有无限断头港陌。遮拦盗贼,是许多绝径林峦。鹅卵石迭迭如山,苦竹枪森森如雨,深港水汊,芦苇荡荡……断金亭上愁气起,聚义厅前杀气生……”
这也是为什么大宋官军屡次征讨失败的原因。
所以,只要梁山军不去攻城略地,不惹得宋朝派西军来进攻,一般来说没事。
即使派西军来,梁山也可以在水泊梁山中稳坐泰山,坐看官军缺粮而退,然后追击。
更重要的一点是,金军就要南下了。
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被擒杀,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北宋被金兵所灭。
金军南下,消灭了北宋的禁军和西军,靖康之变把北宋皇室一扫而空,中原无主,北方群龙无首。
也就说是,梁山只要再坚持六年,就有机会夺取天下。
历史上真是如此。
靖康之变后,伪齐政权的成立,宋金大战,被金军击溃的宋军散兵游勇组成的游寇,四处流窜、危害人民,其中势力最强、为祸最烈的有流窜于江、淮、湖、荆等地的李成、张用、曹成、孔彦舟等。
到那时,梁山军就可以倾巢而出,打着抗金的旗号,攻城略地易如反掌,急速扩大势力,占据整个中原,然后招兵买马,向北抵御金军,向南征讨各地的割据势力,如钟相、杨幺,或者拉拢册封也行。
不妨先向金称臣,赢得休养生息的机会,等统合了内部,然后南下,消灭宋朝余孽赵构,平定南方,最后北伐,与金军大战,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