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名字最“硬”的小城,被误解太久了
创始人
2025-05-23 16:41:50
0

新疆有一座名字极具特色的小城,它就是于田。于田,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十分刚硬,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长久以来,它却被不少人误解。人们往往只看到它遥远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却忽略了它的美丽与坚韧。于田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广袤的沙漠与雄浑的山脉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传承着古老的文化与智慧。如今,随着人们对新疆的深入了解,于田正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更多人领略到它的独特魅力,也让那些误解不攻自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九行Travel (ID:jiuxing_neweekly),作者:简墨


从新疆乌鲁木齐出发,无论是前往赛里木湖还是独库公路,一定会经过一座听上去很“硬”的城市——石河子。这座位于新疆北部的小城,占地460平方千米,距离乌鲁木齐只有2小时车程,离塞外江南伊犁也不过500公里。


即使周围并不缺大热的旅游城市,石河子依旧显得些许沉默。它宛若一颗藏匿在河底的石子,若非游人做足功课,否则很容易被当作过站。


但事实上,这座名字看上去很硬,甚至有些“光秃秃”的城市,不仅被称为“戈壁明珠”,还享有“诗城”美誉。著名诗人艾青曾如此盛赞它:“我到过许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它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


站在石河子的土地上,入目既有现代之城的豪华,又有独特的荒原风情。说个冷知识,这座被称为“戈壁明珠”的城市,在70多年前是一片荒漠,不仅人烟稀少,连植被都鲜能觅得。


改变的开端源于一场跨世纪的屯垦活动,最早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保留在石河子垦区东北部的遗迹“东古城”,就是当时清廷派驻人员在此屯垦的历史证明。


残存的断壁残垣和依稀可辨的镂刻花纹,还原了石河子屯垦的初始场景:最初只有清廷派驻的少量兵团在此屯垦,后又召集不少民众垦荒定居,进而形成了少数村落。


只不过,后来随着战乱不断,人们由此出逃,行迹也渐渐减少。


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一年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进驻石河子,屯垦的袅袅炊烟才再次在石河子的土地上升起。


无数青年士兵从外面运来土,开渠引水,在层层石头上铺下厚厚的泥土,又在泥土中栽上排排树木,让这座建立在戈壁滩上的城市有了树,又有了街道和房屋。最终形成了一座既有现代农业,又有现代建筑的城市。


这座因军垦而生的城市,正如它的名字那般,充满了风沙打磨后的粗犷感。


如今在石河子境内,能寻到许多与军垦有关的记录。位于玛纳斯河西岸红山北麓的军垦第一连,原是上世纪50年代垦荒连队的驻扎地,现在被开发成为旅游度假区。


走进军垦第一连,可以直观感受到当年垦荒者的艰苦。基地内,用泥土和枯草、木头建成的房子在广阔无垠的土地上错落有致地排列开来,人们根据不同的生产内容,将之划分为豆腐房、编织房、木工房等。


当地窝子群、干打垒伙房等遗迹,和石磨、石犁、木轮牛车等垦荒工具一齐出现在眼前时,仿佛还原了当年人们弯腰劳作的场景。


与石河子相距十余公里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筹建于1988年,是全国第一家记录军垦历史的博物馆。馆内展陈文物多达800余件,并有300多幅图片。游客游览此处时,可以通过大型半景画,深刻感知当时士兵们同荒原作战的历史。


此外,博物馆内陈列了不少来自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城市青年的照片,这些为发展壮大屯垦事业自愿来到遥远北疆的建设者,见证历史的同时也书写下了城市的未来。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上世纪60年代,一大批上海青年随着上山下乡政策来到石河子,这座建于天山北麓的城市还获得了“小上海”之称。


如今,石河子境内还有不少年轻人是当初屯垦者的后代,只不过他们已经完全被当地文化同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当地方言,连饮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出名的石河子凉皮,既有青海、甘肃等地酿皮的身影,还融合了陕西米皮、凉皮的制作工艺,而入口的料汁又让人一下想到四川凉粉。如今,石河子凉皮已成为当地必吃的美食,其“白、薄、光、软、筋、香”等特色吸引了无数游客品尝。


军垦塑造了石河子,也让人看见了这里的无数诗情画意。


因《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诗作而蜚声海内外的诗人艾青,曾在石河子生活长达16年之久,他在这里创作了一系列与军垦有关的诗作,如《年轻的城》和长篇纪实小说《绿洲笔记》等。与艾青私交甚好的新边塞诗派代表——杨牧,同样在此书写了大量与兵团军垦生活相关的诗歌、小说。


1983年9月,第一届“绿风诗会”在石河子举行时,杨牧和王洛宾、辛笛、公刘等诗人纷纷奔赴参与。这次诗会累计吸引了吸引了200多位诗人、作家、编辑到场。次年1月,被称为全国三大诗刊之一的《绿风》诗刊在石河子创办,臧克家为其题词“绿风起西北,诗韵入万家。”


一场与诗歌有关的绿风就此从石河子吹向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石河子也因此于2017年被中国诗歌学会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的雅号。由此诞生的“绿风诗会”堪称诗坛一大盛事,石河子也成为无数文人笔下的诗情故乡。


行走石河子,可以看到许多与诗有关的元素,以艾青名字命名的诗歌馆、石河子明珠河畔的诗林、西公园里的诗石等无一不在彰显诗歌与这座城市已融为一体。


位于石河子垦区内的驼铃梦坡还是由诗人徐望云命名的。徐望云于1992年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农垦区游玩时,正逢当地政府为一处主做骆驼骑乘业务的旅游景区命名发愁。闻得此事的徐望云依据当地流行民歌《梦驼铃》,给出了“驼铃梦坡”这一极富诗意的名字。


如今,当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走进驼铃梦坡时,穿行千年的风沙便会裹挟曾经的记忆吹拂而来。


而那些在诗歌中最常出现的白杨、沙枣、柳树等意象,早已成为风沙的伙伴,它们为石河子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将风沙隔绝在外,使农田、房屋免受侵扰。生活在此的人们目之所及已不再是荒滩戈壁,无数如诗美景如春风吹拂下的新芽渐次摇曳。


其中,距离石河子市南约70公里的石河子南山风景区,堪称是石河子诗卷中最华美的篇章之一。不仅峡谷幽深,林木参天,还有高山草地、皑皑雪峰多种景观。常年奔涌不息的宁家河如玉似带,穿过丛林、牧场,孕育了河流两岸勃勃生机。


与此相距不足百公里,另一处名唤“观音山”的景区同样是石河子诗情画意的真实写照。景区内,山峰绵延不绝,裸露在外的红色土壤与绿色植被交相辉映,衬得远处的天空格外蔚蓝。


而在山脚下,玛纳斯河大峡谷蜿蜒曲折,来自天山山脉的河水滋润着自然万物,也为石河子平添几分色彩。辽阔又不失秀美的风景,让人瞬间就想到了杨牧、周涛等新边塞诗派诗人笔下描摹的北疆风情。


当诗文如河水般涓涓流淌,从读者眼前划过,石河子的一景一情都变得格外生动而具体。这座因“傍河流干涸、河底石头裸露”而得名的城市,早已被洗净泥沙,露出了璞玉模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官方通报凤阳鼓楼瓦片大面积脱落...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 辛圆 安徽凤阳鼓楼“楼宇瓦片脱落”事件有最新进展。 据滁州市人民政府发...
2025年继续教育学分合并政策...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深化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人社发〔2024〕...
浙江余姚一学校食堂绞肉机发现活... 今天(5月23日)下午,有网友反映,浙江宁波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食堂的绞肉机中有大量蠕动的活蛆。 目前...
用迪士尼乐园思路拍漫威电影,不... 用迪士尼乐园思路拍漫威电影,不太行惊奇队长2 CCTV6评惊奇队长2
新疆大盘鸡最正宗制作过程?收藏... 每次路过街边的新疆餐馆,那股混合着孜然、辣椒和鸡肉的浓郁香气总能让人走不动道。尤其是那盘红亮油润的大...
从“日间游”到“全时游”!温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成安林 通讯员 张昊 5月21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温县陈家沟景区“今夜·东沟...
南宁5A景区旅游攻略路线规划省... 那是一个闷热的五月午后,我背着相机站在青秀山西门,空气中翻涌着龙眼花的甜腻。手机突然弹出橙色预警——...
五一杭州三天畅游全攻略热门景点... 一、极端天气下的生存挑战:暴雪突袭西湖Survival Challenge in Extreme W...
《待发》荣获2025“第一缕阳... 日前,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国际旅游推广活动各类奖项在青海西宁揭晓。128件图片、视频...
原创 乌... 乌江画廊坐船游的往返时间因出发地、航线、游船类型以及是否中途停留等因素而有所不同,1、从彭水万足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