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7月8日消息(记者白刁尹)神秘的北纬30°线如一条隐秘的脉络横穿巴渝腹地,这片土地上的自然奇迹与人文密码正被解码。7月8日,由央广网特别出品的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沿着纬度听中国》第一季第二集《人水相依》在央视10套正式播出。镜头对准重庆市忠县,探寻这座长江之滨的小县城“背篓轮船”的人与水和谐共生的故事。
《人水相依》聚焦忠县长江“背篓轮船”的故事,“网红船长”“芳姐”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10余年船票不涨价,还玩起自媒体助农卖菜,用情怀和执着,为忠县县城和洋渡镇之间的菜农架起谋生的幸福轮渡。
晨雾中的“渝忠客2180”即将起航 (央广网发 张发志 摄)
7月4日,清晨6点半,天光初明,伴随着空气中蒸腾的盛夏热气,重庆忠县洋渡镇,一声悠长的汽笛划破了寂静。两层楼高的红漆客轮“渝忠客2180”缓缓驶离码头,又开始了一天的航程。
沿江两岸靠种菜为生的农民,凌晨三四点起床赶山路,背着重重的背篓赶到码头,乘坐“渝忠客2180”到忠县县城卖菜。“渝忠客2180”是长江两岸农民翘首盼望的“背篓轮船”,每天往返于忠县县城和洋渡镇之间,航程单程30公里,每次行驶需要2个小时左右。
船舱里,船长之一曹利芳,开始了张罗起来:“吃早餐了,吃早餐了。我们的爱心早餐有包子、馒头、稀饭,还有鸡蛋。”菜农们排队打早餐,热情称呼,“谢谢芳姐……”
“芳姐”一名来源于她的抖音账号ID“船娘芳姐”,给乘船老人们的免费早餐,从直播的第一天起就再也没有断过。
“渝忠客2180”船上放满了菜农自己种的蔬菜 (央广网发 赵军 摄)
虽然重庆沿江的高速路早在2016年就通车了,但是相对客车,轮船的甲板更加宽阔,能够容纳更多装满蔬菜的箩筐、背篓以及鸡鸭鹅等活禽。而且12元的船票相比18元的车票便宜了三分之一,对于勤俭的卖菜老人们而言,轮渡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近段时间,重庆市忠县洋渡镇、乌杨街道“渝忠客2180”客轮上下船的渡口新修了便民栈道,让当地进城卖菜的客农出行更加方便安全。
菜农沿着新修的便民梯道上船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网络上的视频与直播也让这些生活在库区农村的老人被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着。如今,爱心人士和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同守护着“渝忠客2180”这趟满载着希望的水上公交,为他们护航。
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些菜农,忠县政府就近修建了菜市场,让负重的老人们能够少走点路,少爬点楼梯。海事部门还专门为这艘“水上公交”开辟了新航线,政府联动30余个部门多次会商,即将出台一系列的“护航”“助农”“促销”政策。
近段时间,忠县西山渡口临时便民市场,曹利芳的“芳姐歇脚铺”吸引了无数乘船的菜农。
曹利芳给歇脚的船农提供矿泉水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芳姐歇脚铺”是曹利芳前不久在西山渡口临时便民市场,以每年1万元租金租下的一间约50平方米的门市,重新装修后正式投入了使用。
由于每天乘坐“渝忠客2180”客轮的菜农上午卖完菜后,都要搭乘午时的客轮返程回家,在等船的这几个小时里菜农们只得待在渡口附近一些临街门市的屋檐下遮风避雨,一到夏天就酷热难耐,时不时就有人中暑。“‘芳姐歇脚铺’好方便,空调吹起好安逸哟,感谢‘芳姐’给我们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菜农秦婆婆感激道。
《沿着纬度听中国》纪录片项目以城市代表性声音这一微观视角来讲述纬度线上的宏观共性。该项目2024年入选中央网信办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2025年入选总台“亚广联”新媒体奖项推荐作品,具有重要社会意义和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