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重工业领域,一场悄然的变革正在发生。重工业企业们正纷纷拥抱飞书这一先进的办公协作工具。飞书以其高效的沟通平台,打破了传统重工业中部门之间的壁垒,让信息流通更加迅速。其强大的项目管理功能,能精准把控重工业项目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飞书的云端存储和协同编辑功能,为重工业的研发设计等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助力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推动中国重工业迈向更智能、更高效的发展新阶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ID:zhenghedao),作者:正风
AI,“再定义”重工业
这些年来,在观察和接触一个又一个热门产品后,如果说对哪句话的感触变得越来越深刻,那一定是管理思想家迈克尔·哈默的那句名言:“豪华大巴司机的微笑永远也不能替代汽车本身。”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是,于用户而言,他们最为看重的还是产品和服务所带的实际价值,而非那天花乱坠的营销噱头。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如今这样一个AI时代,相信很多人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体会。
例如,最近几年,各大厂商的AI产品发布可谓层出不穷,为人们展现出了一幅又一幅AI蓝图,从中能够感受到业界对AI的愿景和期待。
但如果从用户视角出发,坦白说,大家更为关注的其实还是AI是否真的能落地,说得再直接点,就是AI到底能给我提供哪些帮助,能不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我们看到,在近日举办的2025飞书未来无限大会上,飞书发布的业界首个AI应用成熟度模型,就是从用户视角出发,对AI的成熟度进行了分级,飞书强调只为客户交付能用、好用、实用的AI产品。
如下图所示,飞书将AI应用的成熟度分为M1-M4四个等级:
根据这一分级,飞书将M3级和M4级AI应用作为向市场提供AI产品的标准。正如飞书CEO谢欣强调的:“我们承诺为企业提供‘真能用、真落地’的企业AI产品,真正帮助企业在AI时代实现智能化。”
回到现实层面来看,那到底有没有一些AI成功落地于企业的案例可供参考、探究和学习呢?答案是肯定的。从我们的观察来看,当下,以煤炭、钢铁、冶金为代表的重工业企业与AI的结合,就呈现出一种十分显著的实用价值。
比如,在安全风险防范、降本增效以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面,AI可以说开启了一场对重工业企业的“再定义”。
具体来看,AI不仅有效化解了长久以来困扰重工业企业的发展难题,更深刻作用于其逻辑结构、组织方式与治理能力当中,推动了重工业企业向数据驱动、智能化和人机协同方向不断演进。
这方面,参加本次飞书无限未来大会的鹏飞集团,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
鹏飞集团的“飞书穿透力”
在大会的先进制造分论坛上,鹏飞集团副总裁郑梓豪做了一场“管控做减法,创新做乘法:AI重塑鹏飞管理基因”的主题演讲,从中能感受到其对AI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积极态度。
例如,郑梓豪讲到:
“没有传统的行业,只有传统的思维。我们希望采用飞书这样的先进工具去改变传统的思维、意识、行为和习惯。”
“众所周知,鹏飞集团最大的板块还是我们的矿业板块,飞书有一句话叫‘先进团队先用飞书’,而我们则是‘地下组织也用飞书’,因为我们的蓝领和黑领工人占到了全公司人数的70%。与一些AI公司和金融公司相比,我们的数字化进程可能也慢了一点,时代的变化对我们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倡导信息平权,飞书帮我们破除了三大障碍,首先是技术门槛低,可以做到零代码开发;其次是学完就能用,像多维表格这样学完就能用的工具后续验证起来也特别快;第三是推广阻力小,优秀方案可以一键生成模板,直接拿到全平台去推广。”
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好奇,这位年轻的“企二代”为何会如此重视AI,并如此坚定地将其落地到企业当中。一番了解后,我们发现这与其所在的行业背景和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先来介绍下鹏飞集团,这是位于山西的一家营收超千亿,员工超3万人,以煤炭、焦炭、化工等业务为核心的重工业型企业。自去年8月上飞书之后,整个集团的数字化面貌可谓焕然一新。
今年刚刚26岁的郑梓豪则是一个海归青年,哥大数据分析专业出身的他深受“技术平权”理念的影响,对AI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
所以,郑梓豪对AI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背后有两大动因:
第一,留学背景和所学的数据分析专业,使其对AI技术高度敏感,年轻一代企业家对新技术、新趋势也有着较高的接受度,更愿意在企业中尝试一些新的变革。
第二,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因,那就是鹏飞集团真的尝到了AI的“甜头”,即感受到了AI落地企业后带来的实际价值。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鹏飞集团与飞书的合作中一窥究竟,具体可以梳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管理赋能
客观来讲,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家交流时,其实能感受到他们的“力不从心”。团队几十人上百人时,可能还会顾及到一些具体工作,了解到一线的真实情况,但等到公司上千人乃至数万人时,即使想他们管也管不过来。
可想而知,于鹏飞集团这样的万人企业而言,管理层包括郑梓豪本人想要直接触达基层,实时了解生产一线的具体情况会是一个多么难的事情。
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鹏飞集团员工经常提到的一件事是,老板曾在凌晨12点“突袭”一线的班组会,哪个组的班组会开得好,哪个组有待提升,当场就能做一个点评。
这是怎么做到的?背后的关键就在于飞书为其提供的“AI会议质检”和“AI工作日志”等工具。在这些AI工具的加持下,管理层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每天数百场班组会的智能分析报告,不仅极大提升了会议管理的效率,还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接加入到正在进行的班组会,实时掌握最真实的现场情况,管理层的手臂得以大大延伸。
2.安全提升
在煤矿企业,班前会素有“安全第一哨”之称,下矿前30分钟,必须要和矿工同步当天的安全注意事项,强调作业安全规范。
鹏飞集团每天要召开400余场班前会,但旗下20余座煤矿分布在不同地区,靠人来逐一巡查既费时费力又拉低效率。如何保证15000名矿工都准时参加班前会,彻底杜绝“代签”“补签”现象曾一度是鹏飞集团的大难题。
上飞书后,利用飞书的多维表格、AI分析能力以及集成平台功能,鹏飞集团在2个月内从0到1搭建起了覆盖全集团的煤矿安全数字化管控体系——“AI会议质检”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是否指定安全责任人”“是否明确设备操作规范”等7项核心指标检查,秒级判断会议是否合格,会议达标率从70%跃升至95%。同时采取二维码签到的方式,矿工扫码后才能参加会议,彻底杜绝了代签可能。
3.降本增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上飞书之后,鹏飞集团有效实现了企业的精益管理。
例如,借助于“AI会议质检”系统,集团不仅提升了会议合格率,扩大了管理范围,还把抽查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如今的5分钟。
此外,“AI工作日志”每年能为其节省3600小时的日志审核时间,释放2名全职审核人力。与此同时,“AI工作日志”还能对日志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进而辅助管理层进行有效决策,这在过去也是无法实现的。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当飞书的AI能力穿透到鹏飞集团的管理和生产各环节后,整个企业的数字化变革以及产生的效益都是肉眼可见的。想来,这也正是郑梓豪高度评价飞书,并积极在企业中落地AI的根本原因。
飞书的底层逻辑
进一步观察下来,其实不只是鹏飞集团,像镔钢集团、永卓控股、永锋集团、中天钢铁、海亮集团、东明石化等一众钢铁、冶金、化工企业这两年其实也都在上飞书。这就引起了我们的一个更深层思考,为什么这些重工业企业纷纷选择飞书?
分析下来,我们认为这背后有三个底层逻辑:
1.无痛数字化
这指的是,使用飞书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数据沉淀的过程,无需企业耗时、耗力、耗财去自建数据系统。
像前文提到的鹏飞集团矿工们的每一次扫码签到,每一场班前会的记录,乃至在飞书上的每一句对话,这些数据都会沉淀在飞书中。久而久之,鹏飞的数据库就会变得愈发完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2.成本低见效快
这指的是,飞书为企业提供的是一整套AI产品,无需要企业再去花高价采购其他软件,真正做到了拿来即用,即用即效。
像鹏飞使用多维表格和AI会议都是飞书自带的功能,不仅不用企业去购买,飞书团队还可以做相应的调整使之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包括与永卓控股的合作中,飞书也专门为永卓上线了一个“轮胎管理工具”的功能。司机扫码后填写车牌号、轮胎品牌、更换日期等信息,由数据来计算多久更换一次轮胎最为合适,以及哪一品牌的轮胎最结实耐用。2个月下来,换胎成本节省了57万元,按这个进度推算,一年可以节省300万元。
所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飞书其实也打破了很多企业的一个传统认知,即把数字化理解为花费成百上千万的预算去购买套装软件,再以年为周期缓慢进行。从飞书及其合作伙伴的故事来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完全可以做到简单、高效、轻便。
3.AI嵌入了工作流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飞书作为一体化协作平台,它的一大核心优势是可以通过全流程集成能力将AI深度嵌入到企业的工作流当中,而非作为孤立功能存在。
以鹏飞集团为例,在质量考核自动化管理场景中,员工可以通过飞书多维表格,规范质量考核规则,并匹配考核结果进行推送,形成实时报表,让数据在手边。又如,在煤业安全应急指挥调度场景,飞书多维表格可以实现手机一键上报,分级自动触发紧急消息预警提醒、自动拉群、跟进处理闭环、提升应急处置效率、减少危险事故发生。
可见,飞书让AI真正嵌入到了企业的工作流当中,并成为员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多说一句,于大型能源企业的蓝领工人而言,要想让大家真的把AI工具用起来,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使用门槛低,不能让工人们感觉用起来很困难,二是工作中真的用得上,而不是为了用而用。显然,飞书很好地满足了这两点。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个月,工信部在审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时,明确提出要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升级,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这一表态无疑释放出国家层面对“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高度重视。
再结合鹏飞、镔钢、永卓、永锋、海亮等煤炭、钢铁、化工企业纷纷上飞书的迹象来看,有理由相信,中国重工业正在发生一个悄然变化——AI与制造将产生愈发深度的融合,重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在历经数字化改造后,它们将迈入一个智能化和精益化的新时代。
从上述案例来看,在这个进程中,一批重工业企业也已经意识到,借助于飞书的先进工具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企业其实不需要花重金购买一套又一套软件,完全可以基于飞书这样的一体化协作平台实现低成本、无痛化的数字化转型,这一趋势无疑也值得行业高度关注。
“所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必定发生。”谁能想到明天,谁就能走到明天,这是商业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的箴言。
从这个角度来说,飞书与其合作伙伴,在证明了AI实用价值的同时,也为重工业企业带来了通向未来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