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陈晨 胡玲玲 路董萌
来逛夜市吗?很养生的那种。7月4日至6日,山东省中医院举办的 “中医夜市”成了济南夏夜最热闹的打卡地。把脉问诊的长队排到街角,艾灸理疗的香气弥漫四周,摊位前年轻人络绎不绝——这场充满“药香”的夜市,3天内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其中不少年轻的面孔举着手机拍摄理疗过程,围着中医请教养生知识,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夜市的烟火气里焕发出新活力。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已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受访青年关注过中医养生理念和疗法,54.5%的受访青年了解中医养生相关知识,51.9%的受访青年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从“陌生”到“理解”再到“真香”,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对中医药文化愈发感兴趣的背后,究竟有何缘由?
山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韩健对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表示,一方面,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智慧切中了当代青年的健康焦虑。在快节奏生活中,亚健康、失眠、脱发等问题困扰着年轻人,而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从源头预防疾病,通过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增强自身免疫力,这些正好满足了年轻人对健康的渴望。
另一方面,中医药不断借助创新表达和跨界融合“破圈”,主动将中医药文化推到台前,使其进入到年轻人视野。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讨好年轻人”,而是用时兴的语言重新阐释中医药文化,让年轻人不仅觉得中医有用,更能感受到它的有趣和有品。
年轻人对中医药文化的青睐,还离不开政策支持。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
在政策引导下,中医药文化正从小众爱好变成大众潮流:各地“青年夜校”开设中医入门课,教年轻人辨识药材、学习推拿;文创市场推出毛茸茸的“药材卡通挂件”,让中医药元素成为年轻人的“社交货币”;不止在山东,近期,广东、湖南、四川等多地也接连举办“中医夜市”,除了常规义诊外,各地还推出药膳制作、经络拍打教学、中医药主题剧本杀等创新形式,持续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炮制中药讲究‘水火相济’,传承中医药文化也要‘守正创新’。”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宋艳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夜市+互动体验+社交媒体”的模式,将中医从封闭的诊室拉进生活场景,文创IP让药材和技法变得直观有趣,降低了年轻人了解中医的门槛。
“但流量背后,更需坚守初心。”宋艳华坦言,不能过度娱乐化而稀释中医内核,更不能让中医变成拍照背景板,失去其医疗属性,要严控科普内容输出,安排专业医师深度参与,合理开发文创IP,在体验环节融入即时医疗服务,并建立疗效追踪体系,让中医药文化在创新传播中守住专业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