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难以确切判断 50 天后俄乌冲突是否会面临转折点。从现状来看,双方仍在持续军事对峙与谈判博弈中。一方面,军事行动仍在一定区域进行,局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可能会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出现新的激烈交锋,从而推动局势向不同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际社会的斡旋与各方的谈判努力也在持续,若能达成实质性协议,或许能为冲突带来缓和与转折的契机。但局势的复杂性和各方利益的博弈使得 50 天后的走向充满变数,仍需持续关注和观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义伟
近期关于俄乌冲突,有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50天、90天。
50天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
7月14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时表态,要求俄罗斯在50天内同乌克兰达成和平协议,否则将对俄罗斯征收高额关税。他说:“我们对(俄罗斯)非常、非常不满意。如果我们在50天内没有达成协议,我们将征收非常严厉的关税,税率约为100%。”
90天是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提出的。
同样是7月14日,泽连斯基向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提交了关于再次延长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90天的总统令草案。第二天(7月15日),乌最高拉达投票通过了这个草案。根据该法令,乌克兰国家战时状态和军事动员将在8月6日到期后延长至11月5日。这是自2022年2月新一轮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最高拉达第16次批准延长该法令。
泽连斯基延长战时状态属于例行动作。
特朗普给俄乌冲突划期限,也不是第一次。
特朗普是今年1月20日就职的。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特朗普就职伊始就任命凯洛格为俄乌问题特使,并要求他在100天内结束俄乌冲突。1月22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若俄拒绝与乌达成和平协议,美将对俄加征关税并施加制裁。
从100天到50天,特朗普划期限的时候,口吻都是一致的。
但是这一次,情况有了重大变化。
这个变化就是,在特朗普政府的操作下,美国正从乌克兰的无偿支援者,变成武器供应商。
7月14日特朗普与吕特会面,双方正式确认了这个角色转换。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不再直接给乌克兰供应武器装备,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先由欧盟国家(北约成员国但不包括美国)花钱从美国购买,然后再提供给乌克兰。
德国一马当先。
特朗普和吕特会面的当天,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造访了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与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探讨对乌军援,其中包括德国从美国采购“爱国者”防空系统援助乌克兰。
也是在当天,德国总理默茨通过社交媒体发文,透露他与特朗普就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一事多次沟通,并表示德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更有甚者,根据英国《金融时报》7月14日的报道,皮斯托里乌斯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如果俄罗斯与北约成员国开战,德军将毫不犹豫地采取致命行动,击杀俄罗斯士兵。皮斯托里乌斯指出,因为二战的历史背景,德国军队长期以来保持了克制的传统,但德国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和平。
尽管有多家西方媒体分析,美国的武器弹药库存告急,欧盟国家接手的对乌军援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扩大,但是,德国大概率会拔得头筹、成为表率。
具体而言,不论是从美国购买,还是从自己的库存或现役装备中调拨,近期,德国会把一套“爱国者”防空系统,提供给乌克兰。
这将是欧盟接手对乌军援的标志性事件。
那么,50天之内,俄乌会达成和平协议或者停火协议吗?
可能性不大。
如果不能达成协议,50天之后,特朗普会对俄罗斯征收高额关税吗?
难说。
有一点是可以预测的。
50天的时间,应该会让以德国为首的欧盟国家,对中国的一句谚语“当家才知柴米贵”有深刻的认知。
或许,这样的认知,会成为俄乌冲突转折的契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王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