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庇,这座马来西亚的海滨小城,玩法多样。清晨,漫步在加雅街,感受热闹的市井氛围,品尝各种当地美食。接着前往丹绒亚路海滩,欣赏壮丽的日落景色,那橙红的余晖洒在海面,美不胜收。午后,潜入诗巴丹海域,与五彩斑斓的鱼儿共舞,体验潜水的奇妙。晚上,到亚庇市中心的夜市逛逛,挑选特色纪念品。还可以登上沙比岛或马努干岛,在洁白的沙滩上尽情嬉戏,享受海岛的宁静与浪漫。亚庇,以其多元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当我们收拾行囊准备出发旅行,心中大都已经锁定了向往之地,可能是草原雪山、湖泊瀑布、海岛风情之类如梦似幻的绝美景观,抑或是某种独特又小众的人文体验。
身未动心已远。无论是蓄谋已久还是说走就走,很多旅游目的地就是这样提前完成“心智预售”的。
比如说,亚庇这个以“全球TOP3落日”而闻名的马来西亚海滨小城,好像今年突然就火了。
(市区water front 酒吧街观景台)
(丹绒亚路香格里拉酒店沙滩)
相信很多前往亚庇的人都曾被那幅“晚霞晕染海天一色的椰林沙滩”画面种过草。我也不例外,虽然它的另外一个名字我至今都难以记住全称——哥打京那巴鲁(马来语:Kota Kinabalu),但丝毫不影响我选择它作为这次暑假亲子出行的目的地。
不仅仅因为这里有红的发紫的海边落日,水清沙白的海岛沙滩、长鼻猴萤火虫鳄鱼等野生动物出没的热带雨林、大马第一高峰的京那巴鲁神山组成的复合自然景观,还有东南亚特色集市、各类当天捕获的海鲜和应季上市的榴莲以及婆罗洲民族风情。
加之不算拥挤的景点,适宜舒爽的气温,实惠感人的物价,亚庇在我心目中堪称普通牛马暑期出境度假目的地中的“六边形战士”,东南亚亲子游性价比之选(本人新马泰都去过)。
(市区涂鸦墙)
(7月亚庇街头的榴莲店铺)
(婆罗洲文化村民族舞蹈表演)
(亚庇附近岛屿风光)
(周末夜市以各种当地小吃为主)
(一份15马币的马来鸡腿饭)
粗略算了一下,我们一家三口8天7晚在亚庇放开吃喝玩乐人均开销也就6000人民币出头。遥想10年前去马尔代夫的蜜月之旅,六天五晚两人花费已远超30000+,现在的物价可能只会更贵。两者单论海岛风光虽然不是一个级别,但综合体验来说前者并没有差距巨大,算得上各有千秋。
说完选择的理由,再说说实际感受吧。
相比很多人把这里作为大马旅游的其中一站短暂停留三四天甚至更短,我们相较算是深度体验了。我个人出行旅游偏好沉浸式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周左右的出游基本只呆在一个地方。
如果类比国内,亚庇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于国内四五线城市的水平。高楼不多,公共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一般,主打一个小城慢生活。
(市中心一带的街区)
有网友说亚庇破、坑,有被“照骗”到,就是一个破旧小县城的水平。或许有滤镜效应的落差感,诚然与“基建狂魔”的中国相比,这里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堪称滞后,整个城市就那么几条并不宽的主干道,少量的过街天桥,很多路口甚至没有设置人行道,只能趁着车流少的时候横穿马路,摄像头是没有的。垃圾桶更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市区街道整体还算干净整洁,个别偏僻的街道路边也有一些散落的垃圾。全程唯一看到垃圾集中的地方在哲思顿码头水域,漂浮着大量的塑料瓶和塑料制品,跳岛游回来,船靠岸时看到格格不入的这一幕,让我多少有点百思不得其解。
除此之外,这个城市整体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静谧、安逸,7月中旬的体感温度比深圳还要低几度,尤其是傍晚和雨后,甚至有一点凉爽。由于华人占比较高,且大都友好,在当地旅行基本不存在语言障碍。我们此行全程也没有遇到漫天要价和随意宰客现象(或许我们运气好没遇到,争议较多的跳岛价格其实比较透明,稍微做点功课就不会盲目了)。相反,大部分消费都是明码标价,且服务好于预期。
遇到的华人司导也都相当热情友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位当地华人告诉我们,当地治安良好,无需过度担心,或许与当地宗教信仰教义(沙巴州伊斯兰教、基督教教徒甚众)、各民族之间多元共生文化有关,另外据他讲,一旦发生治安事件,不用等警察来,周围的民众就会自发制服犯罪分子。
再展开说说旅行四件套:吃住行玩,纯个人主观感受。
首先是交通。
我们这次从香港直飞亚庇大约是3小时航程,由于马来西亚对中国免签,只需要提前三天在线填一个入境表,落地后在入境通道办理简单的人工核验手续即可。据我所知,中国境内很多城市都开通了直飞亚庇的航班,也可以从吉隆坡等大马其他城市转机到达。根据我的观察,提前两个月以上购票的话中国境内直飞亚庇往返机票在1500~2000元人民币区间,越早下手会越便宜。亚庇机场不大,离市区很近,只有十多分钟车程。基本上隔几分钟就可以看到一架飞机从头顶飞过,可见其迎来送往的繁忙程度。
在当地的交通基本靠打车软件和一日游包车。市内短途出行基本都在十多分钟车程内可达,车费根据供需关系在个位数和十几块马币之间浮动,相比日本或者其他发达地区出租车价格,堪称白菜价。
当地公共交通比较少,只有一类蓝色的小巴公交车和稀疏的公交站点,另外有一条几乎没有火车穿行的铁轨在城市边缘静静蜿蜒。当地居民出行基本都是私家车,因为当地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石油开采,用当地华人的话说,汽油比水都便宜。
不过这里的私家车似乎没有强制报废制度,很多大街上跑的车非常老旧,我甚至看到一辆掉漆生锈的车,排气管喷着一股浓烟穿城而过。奔驰宝马在大街上也相对罕见,主流车型是国产品牌北鹿大Perodua,新能源车是一辆都没有的。
再说说吃。
作为一家子吃货,在亚庇的一周我们基本以当地特色餐饮为主,偶尔吃顿西餐或者当地的炸鸡店换换口味,人均15的快餐到150马币的海鲜大餐都基本吃遍了,其中海鲜可以说是物美价廉。亚庇当地口味整体以咖喱、叻沙、娘惹等东南亚做法为主,味型复合了咸甜酸辣和各种香料的味道,并结合了一些中餐做法,作为一个定居广东的北方人还是喜欢的。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出海,遍布东南亚各大城市,在亚庇一些大型商场可以看到海底捞、霸王茶姬之类的中国品牌门店,除了吸引不少当地人用餐之外,也可以满足不少身处异乡的“中国胃”。
(人均10+马币的叻沙面/牛杂粉、拉茶套餐)
(当地海鲜餐厅基本人均消费100马币左右)
(开在当地最大商场的中国餐饮品牌)
在当地餐厅,几乎每家都提供现制饮品。比如柠檬水、金桔梅子水、本地拉茶、鲜榨果汁等常见饮料,基本都是3~10马币区间,大马版“雪王”既视感,但一定记得跟店家要求少少糖,不然会甜到你发齁。
关于住宿的部分。亚庇虽然是旅游城市,但是住宿选择不像国内的热门旅游城市那么多,换句话说当地酒店行业没有那么卷。基本老酒店为主,增量供应少,主要分为城区酒店和滨海度假村两类,我们这次从最繁华的夜市街区普通本地酒店到连锁品牌酒店再到号称当地天花板的丹绒亚路豪华度假村都住了,换算成人民币跟国内同级别的酒店基本在同一价格带,但跟国内横向比较来看,亚庇同价格带酒店从硬件到服务都还是存在差距的,但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只能说硬件和服务符合当地的发展水平。
最后说说玩的部分。亚庇除了city walk和城区西南的丹绒亚路沙滩躺平,还有几条可选游玩线路:跳岛游玩、神山一带、红树林保护区、民族文化村,每条线路都可以根据具体的体验内容自由延展,可以在半日游到一日游之间弹性安排。包含车费、餐费、各种体验项目在内,即便全部安排上人均大概率不会超过600人民币,且基本都不用排大队。
(亚庇神山一带的滑翔伞体验)
就拿红树林寻找长鼻猴和萤火虫路线来说,人均不到人民币300包含了车辆接送、两次巡游船票、下午茶、晚餐、欣赏海滩落日、专业旅拍服务、海娜体验、儿童扎染画体验,行程结束的时候还附赠打铁花表演、给小朋友准备的当天的长鼻猴特写照片明信片和一个长鼻猴小玩偶,简直超值。
(红树林出没的长鼻猴)
总之,在亚庇这座小城,你可以潜入海平面以下与鱼群共舞,可以在滨海高尔夫球场尽情挥杆,可以在亚庇神山脚下感受滑翔伞和山地越野车带来的惊险刺激,也可以徒步登顶海拔近4100米的山巅看一场云海日出,还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静静地坐在临海的任意角落发呆等一场落日。
旅行的体验总是千人千面,丰俭由人,没有也不需要参照别人的标准。我们为一个未知的旅行目的地打上标签,或许可以减少信息传播成本,但绝不应该就此被标签化、滤镜化甚至印象刻板化。过度陷入网络攻略和笔记的漩涡只会让我们对未知的旅程充满焦虑,理性参考、尊重并悦纳未知何尝不是一种松弛的旅行态度和生活哲学。
最后我想说,任何一个旅行目的地都有前往的理由,也都可以穷游和富游,抱持一颗平常心,往往会收获不期而遇的小惊喜。世界本来就是多元斑斓的存在,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人文习俗、发展路径、社会治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量扩大自己与世界的交集,充实自己的人生体验,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或许旅行的意义是静下心来体会沿途的一草一木,一餐一味,感受山间的清风,体味不同的烟火,活在当下,丰盈自己,然后带着汲取的能量,回到出发的地方,继续前行。
上一篇:中国最大自贸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