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怀疑有肺癌可能,需先向医生询问以下几个关键问题。首先要问医生诊断肺癌的依据是什么,是通过何种检查手段得出的初步结论。其次,了解肺癌的分期情况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需询问目前判断处于哪一期。再者,询问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及适用情况,比如手术、放疗、化疗等各自的优势与可能的副作用。还应询问后续的复查安排,以确保病情能得到及时监测和调整治疗。最后,询问生活方式调整对病情的影响,如戒烟等对控制肺癌的作用等。这些问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及后续应对措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题图来自:AI生成
中国医疗资源匮乏,医生太少,患者太多,这直接导致医患之间每次沟通时间很短。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医患交流的效率,在有限时间内交流最重要的问题,避免浪费时间。
哪些问题最值得问呢?下面这10个问题是个不错的开始。
1:到底得的是哪种肺癌?
肺癌不是一种疾病,首先需要依据病理确诊肺癌类型。比如,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如果是非小细胞肺癌,是腺癌、鳞癌还是大细胞癌?这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肺癌种类很多,病理确诊是一切治疗方案的前提。没有病理确诊,再顶尖的医生也会无从下手。
2:肿瘤分期是多少?
了解了类型,下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分期。肺癌一般分为1~4期,1期还可以再细分为1A、1B等。分期反映了恶性程度,通过CT,PET-CT等检查,判断癌症处于什么阶段,恶性程度如何,是否转移。早期的肺癌可能只需要手术或放疗,而晚期肺癌则需要系统性治疗,比如化疗,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
3: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
除了传统病理,对于肺癌,还需要知道肿瘤的分子病理分型是什么。分子病理包括了基因检测和蛋白检测。基因检测能发现肿瘤是否是特定的基因突变,比如EGFR、ALK、RET、ROS1等,可以让患者使用对应的靶向药物。
随着免疫治疗和抗体偶联药物类新药的出现,有时候还得做蛋白的检测,比如PD-L1蛋白检测,如果是阳性,可以考虑PD1/PD-L1免疫治疗。而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在 TROP2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取得了不错效果,患者想用就得检测 TROP2蛋白表达,等等。
4:预计患者5年生存率是多少?
每个患者肿瘤不同,根据自身的类型和分期情况,预计5年生存率是多少?如果是晚期肺癌,那1年、2年生存率是多少?了解情况后,患者和家属对生活和工作都能做好相应的安排。中国人比较忌讳谈死亡,但如果患者可以接受,还是希望问这个问题。因为大家能更好地对未来有所准备。
5: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是根治性治疗方案,还是姑息性治疗方案?根治性治疗以治愈为目的,姑息性治疗是为了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这两种策略有根本区别。
6:适合用靶向药或免疫药么?
肺癌是靶向药和免疫药最多,应用最广的癌症类型之一。靶向药类型很多,而免疫药目前主要就是PD1/PD-L1为基础的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这方面研究日新月异,进展很快,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无论是晚期患者延长生病,还是早中期患者减少复发,都取得了很多进展。以前一些无法手术,或者容易复发的中期患者,现在用免疫治疗配合手术等方法,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提升临床治愈率。
7:治疗的具体方案是什么?
是只需要一种治疗、还是需要多种疗法联合,比如手术+放疗+化疗,或者化疗+免疫?医生为何选择该方案?有什么优越性?对生存期有什么影响?
8: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是否进了医保?
癌症治疗中,不同药物和治疗方案的费用差异很大。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经济条件来权衡疗效和费用,争取选择一个最佳方案。这几年,很多曾经非常昂贵的抗癌药都进入了医保,价格下降了很多,包括靶向药和免疫药。有的药以前一个月好几万,现在自费还不到一千,下降了90%以上,这对患者真的是很好的消息。
9:治疗完成后的随访应如何安排?
随访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对于肺癌来说,即使是被治愈的患者,其一生中还有约30%的概率会再次出现肿瘤,有的是复发,有的是二次肿瘤。一般会推荐治疗后3个月随访一次,2~3年后改为半年随访一次,5年后改为每年随访一次,直至终身。对于没有治愈的患者,随访对提高生活质量也是很重要的。随访的理念在中国患者中比较缺乏,但对于癌症这种慢性病,这是非常重要的。
10:有临床试验的机会么?
大量新型抗癌药,无论是靶向药物,免疫药物还是新型化疗药物,都在肺癌中进行临床试验,包括在中国的大型医院。临床试验还有特别大的优势,就是免费用药,免费检查。因此,如果晚期患者对标准疗法耐药,不妨多研究临床试验机会,看看有没有适合的情况。
致敬生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菠萝因子,作者:80后菠萝博士
上一篇:特朗普,将访问美联储
下一篇:暴拉,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