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腾格里沙漠,热浪与生机交织。比烈日更炽热的,是中卫文旅项目建设的蓬勃发展。今年以来,中卫市锚定“国际沙漠旅游目的地”目标,15个重点文旅项目总投资超22亿元,覆盖生态度假、文化体验、农旅融合三大领域,构建起“在建一批、运营一批、储备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一个个项目串联起中卫文旅新图景,书写着塞上明珠的蝶变故事。
文化铸魂:沙海筑梦诠释生态美学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中卫梭梭酒店和漠里安沙漠美术馆正以独特姿态“生长”,为这片金色大地注入文化灵魂。
中卫梭梭酒店占地4.8万平方米,设计灵感源自沙漠中最顽强的梭梭树,从高空俯瞰,建筑群如一片舒展的梭梭树叶镶嵌在沙海,150间客房沿主轴对称分布,半环抱式的布局让每一扇窗都成为观沙的画框。配套的餐厅、咖啡厅、健身房隐匿于错落有致的楼宇间,既满足现代旅居需求,又不破坏沙漠的原始肌理。“目前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8月底竣工验收。”项目负责人刘浩的话语里满是期待:“届时游客推开窗就是沙海,躺在床上数星辰。”
6月17日,航拍下的中卫梭梭酒店建设现场。
占地15.6亩的漠里安沙漠美术馆则是极简主义的杰作。混凝土与玻璃的纯粹组合,让建筑仿佛从沙地里自然生长而出。一期工程将于8月竣工,二期艺术酒店建成后,将形成“展览——体验——住宿——IP衍生”的商业闭环。“这里不是孤立的美术馆,而是让艺术在沙漠里呼吸的场域。”美术馆主理人金翔说。
文化赋能的版图还在延展:投资2亿元的沙市蜃楼沙漠度假中心,将打造集民宿、儿童乐园于一体的沙漠生活综合体;沙坡头南岸康养度假中心探索“健康+文旅”模式,让沙漠康养成为新潮流。这些项目如毛细血管,让中卫的文旅肌理更加丰盈,让“沙漠水城”的底蕴愈发深厚。
业态创新:活力涌动激活沙漠经济
7月23日晚,腾格里·金沙海旅游度假区,飞沙悦动文体中心灯火璀璨。斯里兰卡优秀“Z世代”青年代表团与赞比亚舞蹈演员围着篝火共舞,奏响文化交流的乐章。这个宁夏首家沙漠室内文体场馆,自“五一”运营以来,已成为中卫文旅的新名片。
4月9日拍摄的飞沙悦动文体中心项目。
场馆内运动健身设施和水上娱乐项目相映成趣,航天科技军工亲子乐园嘉年华里,歼-20模型前围满好奇的孩子,激光打靶、VR丛林探险让沙漠多了份科技感;“湖卫相连 艺韵交融”——2025年湖州·中卫文化走亲活动暨美术书法摄影展活动中,书画摄影作品诉说着江南与塞北的隔空对话。“孩子以前只在课本里见过坦克,今天摸到模型眼睛都亮了。”游客曹莉的感慨,道出了新业态的魅力——它让沙漠有了多元体验的可能。
于去年7月建成运营的沙漠度假酒店,总投资1.3亿元,有105套客房,配有餐厅、酒吧、健身房等。项目对标国际化度假产品,与沙坡头旅游景区错位开发,形成互补,让游客在短时间、短距离内感受到不同的视觉和文化冲击,满足现代人对旅游产品升级的消费需求。自运营以来,入住率达80%以上,共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营收3500万元。开业以来陆续承办了路虎卫士车友会、小红书外人节等大型活动。
从“白天看沙、晚上观星”到全天候、全年龄段、全业态,中卫市用创新打破沙漠旅游的边界,让每一粒沙子都跳动着活力的节拍。
农旅共生:田园织锦描绘振兴画卷
在中卫,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黄羊古落旅游区项目便是其中的典范。
7月17日,湖南卫视《跟着课本去旅行》到中宁县余丁乡的黄羊古落旅游区取景。
从中宁县余丁乡的黄羊古落旅游区望去,枸杞园与古村落相映成趣。这个总投资25亿元的项目,以“景区+产业”的模式,让乡村资源变成“金疙瘩”。一期建成的48个项目里,研学大楼里传来孩子们的欢笑,汤泉小院飘出袅袅茶香;今年将重点推进关隘大门、古村落等12个新建项目,持续提升景区品质与吸引力。运营至今,景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0万元,带动枸杞销售200万元、红枣古茶17万元。
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鸣沙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建起骑士马术俱乐部、漠上方舟民宿等特色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带动村民就业增收。黄河宿集深挖黄河文化资源,引入国内外顶级营地、餐饮、美术馆、书店等品牌,努力将网红民宿集群打造成长红产业标杆。
从沙漠深处的艺术之光到乡村振兴的田野之歌,中卫文旅融合之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探索。这些项目不仅串联起风景,更串联起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的多维价值。(全媒体记者 孙迎春 实习生 李浩 林美阳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