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日消息(记者王泽华)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7月31日介绍,近年来,国家公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栖息地连通,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初步恢复“众山皆有虎”的景象。
在第一批国家公园旗舰物种种群数量持续恢复,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的同时,若尔盖国家公园等新的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三大理念,如何在“生态保护第一”前提下,实现“全民共享”?
国家林草局新闻发布会(宋峥 摄)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7月3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陈宗迁透露出四川建设国家公园的新进展。据介绍,依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四川省纳入规划的国家公园共三处,分别为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与贡嘎山国家公园。
陈宗迁表示:“目前已经成立的是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在创建的是若尔盖国家公园。若尔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高寒泥炭沼泽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四川将加快推进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突出若尔盖国家公园核心保护价值,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提升若尔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筑牢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围绕黑颈鹤、大天鹅等旗舰鸟类保护,通过健全科学监测与管护体系,有效保护若尔盖珍贵的高原物种基因库。”
“生态保护第一”的同时,陈宗迁还表示,若尔盖国家公园的创建还将重点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高质量编制“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减畜降牧方案,努力实现“减畜不减产、降牧不降收”的目标;加大省级财政投入,支持地方积极探索组织化放牧及绿色转型试点示范,充分发挥创建区红色、绿色、特色资源优势,推动区域转型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孙鸿雁表示,目前,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已进入系统集成、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孙鸿雁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制修订、监测体系建设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落实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妥推进新的国家公园设立,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进一步促进民生改善,引导、扶持当地居民参与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推广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等模式,拓展群众就业增收渠道。”
大熊猫(马文虎 摄)
如孙鸿雁所说,“全民公益性”是国家公园建设的理念之一。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正在五个国家公园落地生根。与试点前的2015年相比,三江源国家公园原有居民年均增收1.5万至2.1万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探索园区内外土地等值置换,生态搬迁群众年收入是搬迁前的近4倍,并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黎族特色文化优势,做好黎族文化、热带雨林、茶旅融合三篇文章。武夷山国家公园对建设生态茶园提高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园区内每亩林地补偿金额比园区外高9至13.5元。
谈及如何在国家公园建设中体现“全民公益性”这一理念,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杨锐建议,可以从三方面发力。
“国家公园和别的景区不一样,它是全民公益的,我建议国家公园采取公益性的低门票制度,要达到极致体验,一定要限制访客容量,可以采取预约制度,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公平进入国家公园体验特定自然线路的权利;高标准、高质量地规划、建设全民共享基础设施,包括访客中心、标识系统等,环境影响最小化,同时访客体验最佳化,让全民共享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机‘镶嵌、消融’在自然里;实施国家公园的志愿者制度,为热爱的事情付出时间和精力的这种体验是最高的体验。”杨锐说。
来到国家公园,能体验到什么?要知道,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第一批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中,分布着大熊猫、藏羚羊、东北虎、东北豹、黄腹角雉等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它们不仅是国家公园的重要保护对象,也是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孙鸿雁表示,如今,这五个国家公园在旗舰物种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提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孙鸿雁说:“与试点前2015年相比,三江源头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数量大幅增长,建园后草地植被盖度提高8.6%。我国野生大熊猫总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的1100只,恢复到约1900只。东北虎、东北豹数量增长到70只、80只左右。吉林长白山区域30年来首次发现东北虎踪迹,标志着野生东北虎栖息地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向外扩展了200多公里,初步恢复‘众山皆有虎’的景象。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数量增长到7群42只,是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武夷山国家公园新发现雨神角蟾等多个新物种,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
野生东北豹“四豹同框”(央广网发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供图)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介绍,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布局规划了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出台40余个改革方案、规划、办法、国家标准等系列顶层设计重要文件,从总体目标、基本理念、主要原则、重点任务、制度保障方面对国家公园工作作出全面系统部署,国家公园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组建管理机构,建立局省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工作机制,一体推进科研、监测、宣教平台建设,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孙鸿雁介绍,为广泛传播国家公园保护理念,为高质量建设国家公园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将于今年8月18日至19日在成都举办。
孙鸿雁说:“本届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与会代表将围绕‘十五五’时期国家公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共谋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重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又涉及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生态保护补偿、社区民生发展等制度创新,点多面广。我们希望通过国家公园论坛向世界展示国家公园建设的累累硕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