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住了十年的 “假洋鬼子”,暑假带外国同事马克来长沙,他对着攻略 “万家丽国际 MALL” 一脸懵:“这里能比得过纽约美食广场?” 等站在负一楼嫦娥街人潮里,他相机就没放下过,嘴里 “amazing” 比糖油粑粑还甜,直说 “这才是舌尖上的快乐源泉”。
马克第一站被臭豆腐 “袭击”。他捏着鼻子试探咬一口,眼睛瞪得溜圆:“这味道神奇!臭臭的但很香!” 我给他科普 “闻着臭吃着香” 的中国哲学,他边点头边把半盒塞进嘴,说要带回去给家人尝。旁边糖油粑粑刚出锅,金黄外皮裹白芝麻,我撕开吹凉递给他,他连说 “sweet and soft,like Chinese marshmallow”。
负二楼女娲街让他开眼界。他指东北烤冷面铁板问:“这是中国披萨吗?” 看广东肠粉竹屉掀开,蒸汽裹米香,举相机拍不停;最兴奋的是转转火锅,看五颜六色菜品在传送带转圈,说 “这是美食旋转木马”。我们选番茄锅,他夹起贡菜嚼得咯吱响,突然说 “原来蔬菜也能这么有趣”。
七楼餐厅成 “菜系小课堂”。费大厨吃辣椒炒肉,我讲 “湖南人无辣不欢”;京鹿料理尝刺身,他说 “中国也有这么鲜的生鱼片”;海底捞最逗,服务员给他做番茄牛肉饭,他拿小本子记 “番茄 + 牛肉 + 米饭 = Chinese comfort food”。吃到撑,他突然说 “原来中国菜不止是 sweet and sour pork”。
让他彻底折服的是 “美食 + 文化” 暴击。本想去买茶颜悦色,却被 11 楼历史文化馆绊住。看秦皇汉武蜡像,他拉汉服讲解员问不停;皇家园林小桥上,他对着雕梁画栋拍几十张,说 “比博物馆生动多了”;28 楼铜雕前,夕阳把五千年历史照得金光闪闪,他突然说 “现在懂了,中国菜丰富,因为文化太深了”。
离开时,马克行李箱塞两包酱板鸭、三盒臭豆腐。坐在万家丽广场,看像鼎一样的建筑,他说 “这里不是商场,是中国味道和故事的集合体”。我笑着想,可不是嘛 —— 万家丽的舌尖快乐,不止于吃,更在于让每个来的人明白:中国味道里,藏着五千年烟火与文明。暑假来这舀一勺快乐,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