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消失的男大学生!本科新生女生占比超70%!大学为何“阴盛阳衰”
创始人
2025-08-03 16:00:24
0

现在的应试教育,更适合女生:从初中到大学,女生逐步追平,并反超!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 年本科新生里女生占比 63.1%,云南、广西等地甚至超过 70%。

而 2009 年的时候,本科新生里男生还占多数。

短短十几年,大学课堂里的性别天平彻底倾斜,背后藏着应试教育的 “隐形筛选机制”。

一、从初中到大学,女生一步步 “反超”

河南考生小莉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初一时班里男生成绩碾压女生,前 10 名里 8 个是男生;初三中考,她冲进全县前 50,班里前 20 名里女生占了 15 个;高考时,她以 620 分考上 211,而当年成绩比她好的几个男生,要么去了专科,要么复读了。

这种 “反转” 在数据里更明显:初中新生里女生只占 46%,到了高中就追到 50%,考上本科的女生直接冲到 63%。

更惊人的是,2010 到 2022 年本科扩招的 124 万人里,123 万是女生,男生几乎没分到名额。

广西崇左高中的副校长黄花春观察了十几年:“十五年前重点高中女生只占 1/3,现在理科班女生都超过 50%,有的男生宿舍都改成女生宿舍了。”

这所本科率 96% 的学校,每年考上一本的女生是男生的两倍多。

为什么会这样?初二是个关键节点。

女生这时候生理和心理发育更快,能安安静静坐 45 分钟,记笔记、背单词这些事做得又快又好。

而男生还在想着下课去打球,上课走神是常态,成绩自然被拉开。

二、应试教育的 “筛子”,更偏向女生

现在的考试,其实是在筛选 “坐得住、记得牢、不犯错” 的学生,而这恰好是女生的强项。

小学阶段,考试多考课本知识,谁细心谁得分高。

女生天生比男生更注重细节,很少因为 “看错题目”“写错字” 丢分;男生则容易粗心大意,明明会做的题也能错一堆。

某小学老师说:“班里前 10 名基本是女生,男生想进前 20 都难。”

到了中学,文科占比越来越大。

语文、英语、历史这些科目,需要大量记忆和表达,女生从小就爱看书、爱聊天,优势明显。

男生大多不爱背东西,数理化再好,也架不住文科拉分。

云南某高中的理科班,女生平均分比男生高 20 分,就是因为英语单科能拉开 30 分差距。

更关键的是,现在的评价体系太单一。

上课要安静,发言要举手,考试要标准答案 —— 这些规则女生更能适应。

男生爱打闹、爱提问、想法天马行空,反而被当成 “问题学生”。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储朝晖研究员说得透彻:“我们的考试像在选拔乖学生,男生的冒险精神、创造力,在试卷上根本体现不出来。”

三、家庭教育的 “偏心”,让男生更吃亏

在广西乡镇中学,这种差距更明显。黄花春走访时发现一个怪现象:留守家庭里,女孩大多拼命学,男孩却天天玩手机。

爷爷奶奶带孩子,对男孩总说 “差不多就行”,手机随便玩,作业不写也不管;对女孩却严厉得多:“不考上大学,将来只能早早嫁人。”

结果就是,乡镇初中的男生课堂上趴着睡觉的比比皆是,女生却在埋头刷题。

河南的情况更典型:男生中考后 40% 去了职高,女生 73% 能上普高。

某县城中学老师说:“男生家长总觉得‘学不好就去打工,家里有地有房饿不着’;女生家长却明白,读书是唯一出路。”

这种观念差异直接反映在成绩上。

河南 2022 年本科录取的女生占 70.4%,专科里男生反而更多。

就像一位妈妈说的:“我儿子放学就打游戏,说‘反正爸爸在工地能挣钱’;女儿不用催,自己学到半夜,说‘要考出去看看’。”

四、“男孩危机” 不只是成绩,还有未来

大学的性别失衡,正在悄悄影响社会。

崇左高中的老师发现:城区女教师太多,找不到学历匹配的对象;而乡村剩男越来越多,形成了 “错位”。

更麻烦的是职业选择。

男生在本科阶段占比少,导致中小学男老师稀缺。

乡镇学校几乎全是女老师,连体育课都由女老师带,男孩们缺少男性榜样,更难养成责任感。

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其实有很多办法:

1. 让男孩晚一年上学:黄花春建议,男生比女生发育晚,多上一年幼儿园,到小学时就能跟上节奏,减少早期挫败感。

2. 考试多考 “实践能力”:储朝晖认为,低年级可以取消考试,改成考察动手、合作、创造力,让男生的优势发挥出来。比如科学课考做实验,语文课考演讲,而不是只看试卷。

3. 家长要 “狠” 一点:尤其对男孩,不能放任玩手机,要培养专注力。农村留守家庭的爷爷奶奶,得明白 “溺爱不是疼,是害”。

教育该像 “花园”,不是 “模具”

说到底,好的教育应该让玫瑰长成玫瑰,让松柏长成松柏。

现在的应试教育更像个 “方形模具”,把学生都往一个方向压,结果女生更适配,男生被压得变形。

大学 “阴盛阳衰” 不是女生太优秀,而是评价体系太单一。

当考试能考出男孩的勇敢、担当、创造力时,当家长不再对男孩说 “差不多就行” 时,性别天平才能慢慢回正。

毕竟,社会既需要细心的研究者,也需要敢闯的开拓者。

少一些 “标准答案”,多一些 “可能性”,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你觉得身边的男孩学习更吃力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个动作喝饮料,相当于给水接种... 当我们拿起饮料瓶,将那清凉的液体送入口中,一饮而尽的这个动作,看似只是满足了口渴的需求,然而从另一个...
原创 白... 1948年10月,近五十万用美械装备蒋军精锐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灭,辽沈战役在时间上与淮海战役有交叉,只...
麻醉与记忆力,全麻会让人变笨吗... 麻醉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技术,让无数患者免于手术疼痛的折磨。然而,关于“全麻会让人变笨”的传言始终存在...
老话说:“入秋不补,冬来受苦”... 一、莲藕排骨汤 立秋时节,莲藕大量上市,此时的莲藕最为鲜嫩可口。中医认为,莲藕性寒,有清热凉血、健脾...
日照美食必吃榜!! 日照美食必吃榜!! 一、巧克力渔家 来日照旅游巧克力渔家可别错过,它可是日照平价海鲜店的代表!蒸汽海...
第八届红原大草原雅克音乐季盛大... 中国网讯 8月1日,2025年全国射御运动会红原站、第八届雅克音乐季暨第十三届牦牛文化节在阿坝州红原...
柬埔寨退役老兵为保命,在排水管... 柬埔寨和泰国的边境冲突随着两国达成停火协议而告一段落。在此期间,一名柬埔寨退役老兵在排水管里躲藏了6...
戴斌 | “新韵重庆”的五重面... 2025年7月24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接受《新重庆-重庆日报》专访,阐释了重庆新文旅品牌口号“...
西出长安二百里 周末避暑九成宫 © | 麟游文化旅游 八月的西安,暑气蒸腾,热浪灼人。逃离“火炉”的渴望,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了地图西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