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近五十万用美械装备蒋军精锐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灭,辽沈战役在时间上与淮海战役有交叉,只不过淮海战役前期属于“小打”——也就是兵团级的战斗,所以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才能淮海辽沈两头跑,还兼任过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
我军决定发起淮海战役是1948年9月下旬,济南战役获胜三天后,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向中央军委提议,希望乘胜攻歼淮阴、淮安、宝应、高邮、海州国民党军之战役,称为淮海战役,主要目标为歼灭距离徐州较远的黄百韬第七兵团、李延年第九绥靖区(后改为第六兵团),没想到战役越打越大,黄维的第十二兵团、邱清泉的第二兵团、刘汝明的第八兵团、李弥的第十三兵团、孙元良的第十六兵团、冯治安的第三绥靖区,也都卷了进来。
老蒋越急越糊涂,白崇禧躲在一边偷着乐——时任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的宋希濂看得很清楚:“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希望蒋介石仅存的主力部队在徐蚌地区被消灭,到那时,蒋介石非滚蛋不可。蒋走后由李宗仁取而代之。(全国《政协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一辑《淮海战役中蒋介石和白崇禧的倾轧》)”
老蒋曾设想让华中“剿总”总司令把徐州“剿总”的事情也管起来,结果白崇禧头一天还满口答应,第二天就变卦了,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统帅部的争吵和决策》(与宋文刊发于同一期)中回忆:“白崇禧为什么一夜之间,就改变统一指挥的原议呢?当时国防部的人们推测,这是白崇禧怕蒋介石做成圈套,准备于会战失败时委过于他。以后事态发展,才知道这与美帝国主义支持李宗仁,逼蒋下野有关,白崇禧是存心要拆蒋介石的台。”
白崇禧之所以变卦,可能也跟“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讲的那个笑话有关:万一我也像郑洞国那样被围困,老蒋还不得也用飞机把我拖死?
周至柔绝对是老蒋的亲信,要不然也当不上“空军总司令”,而且周至柔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步兵就与陈诚同学,后来又一同进入黄埔军校当上尉教官,按理说他应该对“蒋校长”忠心耿耿才对,但事实上也算懂军事,尤其懂空军的周至柔,对他们“蒋校长”的无知与狠毒,也是既恐惧又无奈。
确定白崇禧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的时间是1948年10月30日下午5点,白崇禧在“国防部”开会的时候满口答应以黄维的第十二兵团(该兵团并不属于徐州“剿总”而隶属华中“剿总”)转用于阜阳、太和、上蔡地区,并承诺让张淦第三兵团(桂系精锐主力)随第十二兵团一同前往徐州。
第二天上午10时再次开会时,白崇禧忽然坚决表示自己决不能指挥徐州和华中两“剿总”,还提出第三军及第十五军在形势和距离上不便归第十二兵团序列,张淦的第三兵团更不能去徐州。
白崇禧为什么一夜之间有这么大变化,可能跟前一天晚上周至柔跟大家聊天时讲的那番笑话有关。
当天晚上白崇禧与参谋总长顾祝同、参谋次长刘斐、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国防部第三厅第二处处长曹永湘坐在一起聊天,时任华中“剿总”第三处(作战处)少将处长的覃戈鸣也在现场并记下了他们的谈话。
当时“国防部长”何应钦、“参谋总长”顾祝同都在拍白崇禧的马屁,顺带贬低一下老蒋以讨白崇禧欢心:“总统方寸已乱,再不能指挥了,非你去指挥不行了!”
白崇禧在政治上只有幼儿园或小学生水平(李宗仁评价),在一片奉承声中有点飘飘然了。周至柔也不知道是贬低老蒋给白崇禧打气,还是另有图谋,他慢悠悠地开始讲故事,那个故事却起到了反作用:“长春第六十军出事后,长春的飞机场已在共军炮击之下,不能降落了,他(蒋介石)还叫我派飞机到长春去把郑洞国带回来。我说:‘飞机场已经不能降落。’他说:‘从飞机上放绳子下去把他拉上来。’我说:‘飞机飞得那么快,绳子带不了他上来;即使吊着他,飞机一拖也就把他拖死了。’他说:‘死的也好!’”
老蒋这话说的够无知,也够狠辣,他为了防止郑洞国起义投诚,死的活的都要,反正不能让郑洞国落在解放军手里。
郑洞国是黄埔一期生,按理说也算老蒋嫡系,老蒋连嫡系郑洞国都能下此狠心,对桂系二号人物白崇禧会不会手下留情、在“绳拖”不成的情况下会不会扔炸弹,即使白崇禧不是“小诸葛”,用脚后跟也能想得到。
时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吉林省主席的郑洞国在《从猖狂进攻到放下武器》一文中也证实了周至柔的说法,后来老蒋还真派飞机来轰炸了:“大约在十月十六日上午,又接到蒋介石要我们突围的命令,并警告说:‘如不遵令突围,定以军法从事。’另外有一封亲笔信给我说:‘倘再迟延,将不能等候矣。’蒋介石派飞机来轰炸,当空军向我联络时,我告诉他们:‘现在轰炸已无意义,徒使老百姓遭殃,我的意见还是停止轰炸吧。’”
空军联络的时候,郑洞国说会伤到老百姓,那轰炸目标就肯定是城内了,而且极有可能就是郑洞国的指挥部。
白崇禧比较聪明,对各方面的战报搜集也很详尽,自然知道周至柔所言非虚,当然也能判断出自己万一陷入重围,老蒋肯定会偷笑着想办法下死手。
以老蒋的性格,救白崇禧是不可能的,但让白崇禧落在解放军手里,也是他不可接受的,那么白崇禧到徐州,就只能有去无回了。
白崇禧的“小诸葛”之名不是白叫的,而周至柔之所以讲那个笑话,肯定也是对老蒋在军事上的无知感到绝望。
其实对武器装备不十分了解,并不是致命弱点,老蒋会不会开枪没关系,但越级指挥到军、师一级,一着急就口不择言,说出的话,也让人毛骨悚然,以白崇禧的多疑和狡猾,又岂能听不出周至柔的弦外之音?
老白也是个狠角色,而且在心底里一直对老蒋不服气,他在拒接徐州这个烫手山芋之后,从周至柔要了一架飞机,直接逃回了武汉,不但老蒋被蒙在鼓里,连“国防部”也毫不知情,其第三厅副厅长许朗轩还从南京打电话到汉口:“我们以为白总司令到蚌埠或者到徐州去了,可是打电话到蚌埠和徐州都没有找到,原来你们是回武汉去了。为什么不辞而行?”
有人说白崇禧从南京逃回武汉是有“高人指点”,但奇怪的是周至柔给白崇禧派飞机,为什么不向老蒋汇报?莫非周至柔已经知道老蒋在淮海必将战败,结果必然是老蒋下野老李上台?
白崇禧也算聪明人,他要是去徐州指挥,黄维、胡琏、邱清泉、李弥等人根本就不会听他的,没准儿还得把桂系最后的精锐第三兵团搭进去,这种亏本的买卖,他是绝不会做的。
白崇禧没去徐州,也算逃过一劫,这也给读者诸君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白崇禧像杜聿明一样被困于陈官庄,老蒋是会派飞机拖死他,还是会派飞机炸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