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中小学生阅读”关注更多资讯 !
●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
罗翔曾说:“如果一个人突然努力工作,业余时间开始学习,不再参加社交活动,那么,身边的人不仅不会帮他,还会拉他下来,原因就一个!”
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便是人性深处的嫉妒与恐惧。
当一个人开始努力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不再热衷于以往的社交活动时,他的行为打破了周围人习以为常的平衡。
那些习惯了安逸现状的人,会因这个人的改变而感到不安与威胁。他们恐惧于这个人的进步会凸显出自己的平庸,嫉妒这个人可能获得的成功。
这种心态在熟人之间尤为明显,毕竟,人们往往难以接受身边原本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人突然脱颖而出。
想象一下,办公室里大家都习惯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准时下班享受闲暇时光。
可突然有一天,某位同事开始主动加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技能,准备考取相关证书。一开始,可能大家会调侃几句,说他太拼了。
但随着时间推移,当这位同事因为努力获得了晋升机会或者其他好处时,一些人的心态可能就会失衡。
他们会在背后议论,质疑对方是不是走了什么捷径,或者觉得对方破坏了办公室原本 “和谐” 的氛围。
这种行为,本质上就是在试图拉努力者 “下马”,让一切回到他们认为的 “正常” 状态。
校园生活中同样如此。班级里成绩平平的一群同学,大家平时一起玩耍,相互之间没有太大差距。
但如果其中一个同学突然开始努力学习,挑灯夜战,成绩直线上升,其他同学或许就会对他另眼相看。
有些同学可能会主动请教学习方法,但也有部分同学会冷嘲热讽,说他是 “书呆子”,破坏了班级的 “轻松氛围”。
这种来自同学的压力,可能会让努力者感到孤独与困惑,甚至对自己的努力产生怀疑。
面对身边人的这种态度,我们首先要保持内心的坚定,明确自己努力的目标与意义。
不要因为他人的质疑和嘲讽就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同时,也要学会筛选自己的社交圈子,多与那些积极向上、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交往。
当我们成功实现目标,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时,或许那些曾经试图拉我们下来的人,也会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