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创始人
2025-08-05 00:02:14
0

许倬云,这位学界巨匠,有着独特的豪迈之语。“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此言彰显出他渊博的学识与广阔的视野。他如同一部行走的百科全书,以深邃的思考和坚韧的探索,将人类历史的脉络尽收眼底。无论是古老文明的遗迹,还是现代世界的变迁,他都能从中汲取智慧,仿佛亲身走过每一段路。他的精神如同穿越时空的光芒,照亮了人类文明的长河,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知识的无限力量和人类共同的历史传承。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锋时间 (ID:hardcorereadingclub),编辑:谭山山,作者:刀锋时间


生于1930年9月的许倬云,被视为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他精通上古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学、社会学,学术代表作有“古代中国三部曲”(《西周史》《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汉代农业》),数十年来已经成为研究古代中国的典范之作;他还有“中国文化三部曲”(《万古江河》《说中国》《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大众史学著作数十种行世,海内外行销百万册。


许倬云的实名微博账号“@许倬云说历史”的最后一条微博发布于2025年7月24日,讲述的是他的抗战记忆。此前,他曾在访谈节目中表示:“抗战中长大的我,‘中国’二字刻在心里。”


很多人是通过《十三邀》认识许倬云先生的。他所说的那句“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在节目播出时刷屏,随后被广泛引用。


许倬云在节目中解释了自己答应出镜的原因:在现在这个一个人无法安身立命的时代,要自救,唯有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知识素养和思考训练底子,自己摸索出道路来。教育、启蒙正是知识界应该做的事,通过媒体则可扩大传播面。因此,他欣然接受邀约,并表示:“一万个人里有两三个人听到耳朵里去,听到心里面去,我也满足了。”


2021年12月,首届刀锋图书奖将“年度致敬”荣誉授予许倬云先生。评语如下:


“他是摆渡人,横跨在旧与新、东与西两个世界间,孜孜于为百姓写史,作为‘桥梁’连通历史与现代、大众与学术;他亦是一个智者、一个‘宝藏’,以睿智的头脑、丰饶的生命体验和体悟,为后学者提供养分和方法论。他一方面引导我们向后看,检视全世界人类走过的路,以此为鉴;另一方面则呼吁我们向前看,共同缔造‘鱼跃鸢飞的美丽新世界’。他年过九十,却老而弥坚,始终与时代同频,关注人类广阔的命运。”


首届刀锋图书奖推委刘擎、王笛、许纪霖给予许先生高度评价。


刘擎: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


许倬云在学术界德高望重,九十多岁的他保持着思想的敏锐,不断有作品问世,而且对于现实的世界不断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非常难得。


无论是他的专业著作还是他面向大众的书籍,都非常成功。他不仅仅是一个书斋里的学者,还一直关注着外部世界,对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从历史的角度提出他的看法。


他写的《万古江河》《许倬云说美国》等,在年轻人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把大历史讲得非常清楚,而且提出启发性的思考。我做的是微观史研究,但也喜欢读大历史,理解大历史就必须用更长远的眼光,通“古今之变”。


许先生有家国情怀。他离开家园这么长时间,还在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未来。他虽然是在讲历史,但他希望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思考我们的今天和未来。


他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里面包括他对美国、对中国所存在的问题的焦虑。怎么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他并不是简单地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看问题。我觉得他更多地是从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把中国看成世界的一部分。


他作为一个大学者,能够不断地为公众写作提供优秀的作品,兼顾严肃的学术研究和大众写作,给我们做出了表率。


他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忧患意识,对后辈特别是对年轻一代有榜样作用和警示作用。


王笛: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


许倬云先生以前可能更像学院当中的一个人物,但他去年通过《十三邀》以及混沌大学的课程等,出现在公共视野。


他表达了一种长程的历史关怀,体现出以深厚学理为基础的对现实的洞察。他的声音可能是低沉的,并不那么嘹亮,但非常有力量,这就是我理解的低音。


许纪霖:“大家写小书”


许倬云先生对于年轻读者来说是有魅力的,他有智慧,有童心,也有情趣。市面上有两种书,一种是畅销的,可爱但不可信;还有一种是学术的,可信但不可爱。许先生的创作,我称之为“大家写小书”,他的作品既是可信的,也是可爱的。


【许倬云著作选读书单】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北京日报出版社|理想国,2023-3


“我写这本书就是要给大家一个可读的东西,我不要再去记录朝代、皇帝、祖国的光荣,我要摆开看,老百姓过日子怎么样,老百姓怎么想。我的书里没有一个英雄人物。我希望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包含中国,却超越中国的新的人类社会。”(许倬云)


《说中国: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共同体》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24-7


“‘华夏/中国’不是缺乏历史,而是历史太多,它不是只有一个历史,而是拥有好多个彼此交错的历史,这个历史再给现在的历史学家出难题。许先生的笔下,是一部大历史,有‘截断众流’的大判断。我相信,许先生无疑深感现实世界的刺激。他担心的是,在世界文明存在(being)和变化(becoming)之大潮中,中国如何自处。”(葛兆光)


《中国文化的精神》


九州出版社|理想国,2018-12


“他认定西方文化所主导的现代文明,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人与自然之间的分割’,今天已深陷危机之中;而中国文化则以人为主体,人与自然也融合互依。因此他希望中国文化的特色能发生他山之石的功用,以‘匡救现代文明的困难’。”(余英时)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0-7


“对于身处中国,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我者/中国’是我的现实语境。而对远赴美国的许先生来说,‘他者/美国’却是他的现实语境。各自对于现实保持批评立场,是每一个人文学者都应当秉持的。”(葛兆光)


《许倬云十日谈:当今世界的格局与人类未来》


广东人民出版社,2022-3


“一位即将庆祝92岁生日的史学老人对当今世界格局与人类未来的观察,他的人生贯穿了我们记忆所及的苦难、混乱与辉煌。在走向不确定的未来之时,在你心怀犹疑恐惧之时,听先生说。”(赵冬梅)

上一篇:一个失业青年的100亩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云牧遥:让燃窝面片和手抓再造西... 时代星报青海讯(记者 何方 通讯员 旭光)“云牧遥,不遥远,我在下南关街等你……”近日,在青海省西宁...
到深圳湾潮汐湿地公园,看红树林... 深圳湾潮汐湿地公园将在2025年候鸟季前焕新生态,都市中的自然课堂也将升级重启! 日前,红树林基金会...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熊樱子教授:... 中国眼谷 青白视角 2024年10月06日 21:30 浙江 编者按 全球现有2.9亿人口面临着视...
牙齿缺了,镶牙好还是种牙好? 牙齿是我们身体中最坚硬的器官,从我们的幼儿时期一直伴随着这我们,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牙齿的健康对于...
补血别瞎吃!4个经典方各有“绝...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脸色苍白得像纸,嘴唇没一点血色”“月经结束后总觉得累,连说话都提不起劲”…...
听说紫米好处多?糖尿病患者能吃... 您听过紫米吗?它可不只是颜色特别而已。许多人想知道紫米好处有哪些,紫米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甚至有人会...
同福客栈“空降”大唐不夜城!沉... 华灯璀璨的大唐不夜城,一座复刻版“同福客栈”惊喜亮相!近日,果子熟了无糖茶携手国民经典IP《武林外传...
全国女士免费入园!石林·冰雪海... 海洋馆 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神秘的美人鱼摇曳着美丽的鱼尾,梦幻的水母翩翩起舞.....
8月7日立秋,记得多吃这4样,... 8月7日迎来了立秋,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标志着炎热的夏季逐渐过去,凉爽的秋天即将来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