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自证“不是AI”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创始人
2025-08-05 16:02:45
0

如今,被迫自证“不是 AI”的学生数量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在信息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迅猛,这使得一些学生在完成学业或参与各种活动时,常常被无端怀疑是使用了 AI 工具。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收集各种证据,如手写笔记、原创思考过程等,来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成果是真实的、由自己独立创作的。这种现象不仅给学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也反映出社会对 AI 认知的偏差和对学生创造力的不信任。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在利用 AI 优势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和真实能力的展现,是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鉴AI”的风气越来越泛滥了。


现在很多图片、文章乃至于新闻的评论区,都常有人出声质疑:“这是AI搞的吗?”



学生更是成为了受害者。


明明是自己手敲的剧本,被老师空口怀疑,理由是文笔太好了,“你写不出来”。



写论文时引用了内部文件,反而被查重网站鉴定“不是人写的”,要求做出修改。



作者采访的原话、自己写的论文结论,全都被剥夺了原创权,转而成为机器的荣誉。



明明他们绞尽脑汁写作业,只想有个好结果,却反过来被认为是利用工具作弊。


甚至可能进一步指控为“学术不端”。



美国休斯顿的一位大二学生,英语作业被教授打了0分,理由就是如此。


这门作业占期末总成绩的15%,很重要,她特别焦虑自己非要为一件没做过的事情买单。


她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远远超过写作时长),来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不得不提交了整整15页的写作过程截图、自动保存的历史记录。



从此后,她养成了“好习惯”——每次做作业之前,先架起摄像机,拍摄全过程,以免再次被指控却拿不出有用的证据。



这就是学生们要面对的现实。


AI产出的内容越是人机莫测,大家面临的怀疑似乎就越多,于是不得不花更多时间用于自证。


但这很难。当一个人被认为是精神病,那么他再怎么说自己不是精神病也没人相信。


现在也一样。当有人已经给你打上AI的标签后,你再怎么解释,也会被认为是狡辩。仿佛非要逼人“不说人话”才行。




反过来看,不能只怪老师和学校风声鹤唳,主要是用AI写作业的学生确实多。


一项全球调查显示,86%的大学生会使用AI工具,“其中24%的学生每天都在使用,最常见的是用于搜索信息、检查语法和撰写初稿。”



国内也有统计提到,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近三成大学生用来写论文或作业。



当代大学生用起AI简直是信手拈来。从小组作业到结课论文,无一不能从AI中汲取灵感。



有的是自己先写个框架,然后扔给AI进行扩充和润色;也有的会让AI自行发挥,自己再修改掉比较明显的人机输出,以免穿帮。



最敷衍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完全把AI当成自己的大脑,一味地复制粘贴。



“不知知网翟天临”给要写论文的学生们挖了个大坑,AI却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



意料之外的是,中小学生也没能幸免。


总结《骆驼祥子》的剧情梗概,他们一字不读,凭空创造出新的女主角。



日常写周记作文,“老鹰捉小鸡”就成了浩瀚的游戏星海中独特的一颗星辰。



前几天刷到国外一位教授在课堂上崩溃大喊:“我受够了,你们为什么都用AI做作业?”


足以说明这已经是全球普遍的现状。


人们发明AI的时候,只觉得是便利的工具,没想到学生们抢先用它走起了捷径。




如果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做,他们会给出一些看似合理的答案,逻辑自成一派。


很多学生抱怨作业多,重复性高,写的都是老生常谈,越写越枯燥,纯粹浪费时间。


就拿写作文来说,很多小孩没那么多生活分享,却偏偏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把生活写得一波三折、情感真挚,那能怎么办呢?就只好让AI胡编乱造。



一部分家长还会默许这种行为,甚至主动操作。他们觉得没必要把时间花在这里。



“孩子用AI当工具,就和我们以前用word和excel一样,应该正常看待。”



大学生的感受更激烈。


他们发现很多水课,老师自己还用着二十年前的老课件,一点都不与时俱进,布置作业也只是走个形式,就为了完成KPI。


于是学生也只想混个学分毕业,更没有认真写的价值,“反正最后都是一坨废纸。”



有些学生倒是想自己写,但有心无力。


如果内心已经有了想要表达的内容,有对某个课题的思考和理解,那么写作业写论文自然不在话下,因为他们能够言之有物。


可惜现在往往是颠倒的。学生们还来不及对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理解,就已经被赶鸭子上架要写出好的东西了。


他们还没学会如何检索资料,如何查询研究文献,就被要求独立完成高质量的论文。好比平时讲的是1+1=2,末了让你论证拉格朗日定律,那谁能讲明白?


这时候不找AI还能找谁?百度还是谷歌?在他们看来,用AI写论文和以前用搜索引擎写论文,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AI的效率更高,还不用自己去当剪刀手,反复搞复制粘贴。



还有人将其归结为老师的错误示范。


既然有些老师都不能控制自己不用AI做课件,再又何必教育他们不用AI做作业。要以身作则,不能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啊。



还有学生戏谑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用AI那是帮助AI成长啊,你不用我不用AI就成了没用的代码,你用我也用AI才能快快长大。”



很多学生知道用AI是偷懒的方式,但问题在于人就是容易有惰性的。


一旦发现这种方式门槛低、效率高,而且确实写得比自己更好,就算被老师发现后果也不算严重,那就很难戒掉了。


不用努力不用吃苦的感觉,让人上瘾。


更何况,学生间的行为会相互影响。


看到别人都用,难免想“我为什么不能用呢?”“如果我不用,算不算输在起跑线上呢?”


尤其是,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东西,不如舍友用AI随便水出来的内容分数高,必然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选择一起摆烂。



时间长了,学生也感到茫然。


一方面,大家开始怀疑学习的必要性。


既然AI都可以做到,那学这些还有意义吗?又该学到什么程度,才能和AI匹敌呢?



另一方面是意识到了自己对AI的依赖。


研究表示,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如果没有AI的帮助,他们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AI的辅助,他们不愿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是万事都想着先问问AI。



包括现在看到很多评论区里,都会有人拿着问了AI以后得到的回复去做科普,但却没有想过要去求证其中的内容是不是真的可靠。


大家本想驾驭AI,反而成了AI的傀儡。



鉴于AI内容的泛滥,各大高校都开始发布详细规定,要求论文或作业中的人工智能内容不超过某个百分比,也有引进或考虑引进检测工具进行辅助,否则在分数上做出惩罚。


但一味限制和要求学生,没有意义。


毕竟我们不能只在需要学生写作业的时候,要求他们理解学习和独立思考。



在AI越来越强的时代,学校到底应该教些什么,才是当下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走在前面的人,已经提出了新的思考:“为什么要布置用AI就能完成的作业呢?”



是啊,为什么呢?


老师让小孩不要用AI写论文,但自己教的写作结构其实和AI如出一辙:总分总结构,通过细节描述总结,善用排比或者比喻……


如果非要填鸭般灌输给孩子这样的写作技巧,那么和通过AI写作有什么区别呢?不是照样会失去自己思考的能力,只会套模板吗?


事实就是现在的教育体系其实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很多人读完大学出来才意识到自己对真正的社会一无所知,什么都要从头学习。


还有很多人只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却忽略了内向的求索,一生都在按照别人的要求生活。


但明明我们的想法、情绪、喜好、性格,才能够决定我为什么是我。究竟怎样保有这些特质的独特性,或许才是未来更需要关注的话题。


于是,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不仅要考虑如何把AI的运用纳入课堂教学,让高新科技走进基础教育,还要培养人们如何创新、如何保持个性、如何交换情感、如何兼具理性与感性这些难以被AI替代的能力。


AI必然会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一定会替代更多标准化工作,那么人类反而有机会摆脱那些机械化、重复化、指标化的工作内容和物质世界,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


然后,重新成为“更完整也更自由的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雷叔说事,作者:乌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首批“数字员工”组团进大厂,7... 首批“数字员工”组团入驻大厂,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实力。7 个不同岗位的“数字员工”,凭借其高效精准的运...
原创 男...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
孩子暑假多吃这早餐饼!一补钙、... 你知道吗?78%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挑食发愁 每天早上叫孩子吃饭像打仗 其实只要换个做法 就能让蔬菜...
原创 两... 去年12月一个关于#7旬老人查出艾滋病#的词条登上热搜,众人震惊之余也扯下了老年人性需求的遮羞布。 ...
【群众身边无小事】冬病夏治“三... 为聚焦环卫工人职业健康需求,增强他们防暑降温意识和健康防护能力,日前,区卫生健康局联合香坊区中医医院...
体重管理年启动,原衍生物国产A...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启动“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倡导全民关注体重健康。在这一背景下...
原创 5... 5万乌军集结完毕,距边境数公里,已发动10余次猛攻,似乎是要故伎重演。关键时刻,乌领国出兵边界,俄军...
原创 刚...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借口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声称要对印度商品大幅加征进口关税。虽然特朗普...
悲剧!一妇产科主任不堪网暴跳楼... “如果你愿意去做医生的话,白天黑夜的加班是经常有的。”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邵晓蓓社交媒体...
日照海边景点体验,旅行超全攻略 绝了!到日照第一天就发现不对劲…明明看了攻略,怎么到了海边还是两眼一黑?赶紧熬夜整理出这些“内部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