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22日消息(记者孙文轩)近年来,魔芋零食凭借其独特的酸辣脆爽口感迅速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心头好,市场热度持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0家企业纷纷布局魔芋零食市场,包括卫龙、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洽洽食品、来伊份等知名品牌,共同角逐这一市场。
魔芋爽作为魔芋零食中的爆款产品,其热度更是居高不下。以卫龙为例,其日前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卫龙以魔芋爽为核心代表的蔬菜制品营收在卫龙总收入中占比达60.5%,已经成为该企业收入的第一大支撑。魔芋类零食也成为盐津铺子的重要增长引擎。2025年上半年,盐津铺子的营收和利润均取得双位数增长。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魔芋类零食迎来爆发式增长。
魔芋零食市场潜力巨大,然而,众多企业入局,也导致了市场竞争的加剧。业内人士指出,企业需以差异化创新破局,且长期发展必须要通过品牌定位的塑造,形成独特竞争力。
低热量、高纤维,魔芋零食精准圈粉年轻人
20岁的大学生沫沫最近总是忍不住想吃东西,但又不想摄入过多热量。于是,她像许多年轻人一样,选择了魔芋爽作为自己的“人类猫条”。这种低热量、高纤维的零食,不仅口感好,还能在不增加过多热量的情况下提供足够的饱腹感。
“魔芋产品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卡位健康零食赛道,满足消费者“轻负担+强刺激”的双重需求。”国海证券分析师刘洁铭指出。
魔芋的主要成分是葡甘露聚糖,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每100克魔芋的热量仅为7千卡-20千卡,远低于普通食品;此外,魔芋富含膳食纤维,每100克魔芋精粉含膳食纤维高达74.4克,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和促进肠道健康。这些特性使得魔芋产品在健康饮食趋势下备受青睐。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新生代成为主流消费人群之后,其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倒逼了整个中国食品产业端的变革,“随着这个群体对新奇特、呆趣萌以及辣味食品的需求增加,魔芋类产品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超30家企业推出魔芋零食类产品
在消费者热捧下,魔芋类零食已成为一些企业的支柱性产品。以卫龙为例,2025年上半年,以魔芋爽为核心的蔬菜制品收入同比提升44.3%,达到21.1亿元,其在卫龙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49.7%提升到2025年上半年的60.5%,成为这家辣条龙头企业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除卫龙外,众多企业也纷纷入局魔芋品类市场。例如,专注休闲食品的盐津铺子于2020年推出辣味魔芋品类,并于2023年10月推出全新子品牌“大魔王”魔芋素毛肚。公司数据显示,“大魔王”麻酱素毛肚仅用16个月就实现了单月月销破亿。
8月20日晚间,盐津铺子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营收29.41亿元,同比增长19.58%;归母净利润3.73亿元,同比增长16.70%。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魔芋类零食迎来爆发式增长。魔芋品类处于扩容期,公司未来将持续夯实魔芋的战略核心单品地位。财报显示,公司辣卤零食板块中,休闲魔芋制品今年上半年营收7.9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26.90%,同比增长155%,成为增长最快的品类。
良品铺子于2023年10月正式推出魔芋爽产品,其在抖音电商的月销一度达到600万。劲仔食品近期表示,已开发多款魔芋类新品,部分升级产品已进入胖东来体系。2024年,该公司蔬菜制品(含魔芋)品类收入同比增长9.6%。今年7月底,国民瓜子品牌洽洽食品也宣布推出魔芋产品,并启用全新品牌“魔芋公主”,主打年轻、趣味和高性价比。
据多家机构以及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卫龙、盐津铺子、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洽洽食品、口水娃、来伊份、比比赞、好巴食、好味屋、胖东来等超过30家企业推出魔芋零食类产品,背后正是看中了魔芋食品市场日渐扩大的潜力。
魔芋粉的可塑性为产品创新提供多种可能
央广网记者注意到,魔芋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除了广受欢迎的魔芋爽和魔芋素毛肚,市面上还出现了魔芋贡菜、魔芋果冻、低脂魔芋鸡胸肉丝、魔芋蛋糕等休闲零食,以及魔芋豆腐、魔芋粉丝、魔芋结等传统食品。此外,魔芋米、魔芋面、魔芋凉皮、魔芋代餐粉等代餐主食,以及魔芋晶球、魔芋珍珠等茶饮配套小料也逐渐受到消费者青睐。
产品应用多元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国泰海通证券指出,目前魔芋在零食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魔芋爽、素毛肚等有限品类,而魔芋粉的可塑性为产品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中金公司也指出,魔芋零食在口味、形态上更丰富,消费者覆盖更广,终端销售吨价更高,预计魔芋零食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超越辣条。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魔芋产品正从零食向全场景健康解决方案延伸,代餐、茶饮小料等新品类不断涌现,市场空间广阔。未来,行业需聚焦技术升级(如提升魔芋活性成分利用率)、场景细分(如运动营养、体重管理)及可持续发展(如环保包装、低碳生产),推动产业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值得一提的是,魔芋产品制作对原料需求的增加,还催生了中国“魔芋第一股”一致魔芋。该公司主营业务涉及魔芋种繁育、推广,魔芋初加工、精深加工以及魔芋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魔芋粉72.91%,魔芋食品25.23%,其他1.09%,魔芋美妆用品0.77%。
魔芋休闲零食赛道头部品牌集中
朱丹蓬分析称,以前魔芋类食品主要由小微型企业在做,现在更多品牌公司和上市公司参与,使整个行业的规模效应和粉丝效应红利进一步释放,所以魔芋市场有很大的扩容空间。
在市场格局方面,目前魔芋休闲零食赛道头部品牌集中,卫龙、盐津铺子已完成对渠道和消费者认知的初步占位。国海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卫龙在魔芋爽品类市占约70%,在魔芋零食品类市占约42%。中信证券的研报则显示,魔芋素食零食行业中,卫龙、盐津市占率稳居行业前二,CR2(市场份额之和)达到60%-70%。
“卫龙与盐津铺子在该市场具备先发优势,渠道铺设也比较广,但魔芋零食品类渗透率仍比较低,市场潜力巨大。”在詹军豪看来,新品牌应避免与头部企业正面硬刚,应该通过细分需求挖掘(如区域口味、特定人群)、技术差异化(如独家工艺、功能认证)及生态合作(如跨界联名、IP赋能)开辟新赛道,与头部品牌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魔芋终端商品市场规模已达269亿元
魔芋作为一种富含膳食纤维葡甘聚糖的超级食材,因其低热量、通肠道以及良好的加工延展性,在食品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詹军豪表示,魔芋零食契合当下健康消费趋势,其低热量、高膳食纤维的特性精准击中消费者“好吃不胖”的痛点,市场潜力巨大,企业纷纷入局是顺应趋势的理性之举。
据中信证券测算,魔芋食品行业规模过去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20%,具备良好的成长性,2024年,魔芋终端商品市场规模已达269亿元,其中,魔芋休闲零食市场规模183亿元,魔芋素食零食市场规模85亿元。
该机构还指出,国内魔芋爽渗透网点及有效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魔芋后续有较大产品形态及口味创新空间,该行仍然看好魔芋休食行业规模未来存在1-2倍增量空间,未来5年魔芋素食零食行业有望保持2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
不过詹军豪也提到,大量企业涌入也易引发过度竞争,可能导致价格战频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企业需以差异化创新破局,如聚焦特定消费场景、开发独特口味或功能,推动行业从无序竞争迈向良性发展。
朱丹蓬则指出,目前包括魔芋产品在内的中国食品产业在研发能力方面,包括研发团队和科技含量,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魔芋零食味道诱人,但消费者在选择时也应关注脂肪和钠含量,以及食品中可能添加的糖分或其他添加剂,以确保所选食品既符合口味也符合健康标准。